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结构”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2018-11-01 07:00唐北平康迎曦
求知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数据结构应用型知识点

唐北平 康迎曦

一、微课程的概述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程以短小精悍、知识聚焦、模式新颖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碎片化、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新型事物,它的主要的特点如表1所示。

二、“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大类专业中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综合性核心课程,许多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课程。“数据结构”课程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笔者从多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抽象、算法难以理解、调试程序困难,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课程实践和复习考研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是该学科教学的研究重点。

从总体上来说,“数据结构”课程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在具体问题中的操作运算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知识分布详见图1。

三、“数据结构”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1.目标知识点的选取

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其视频时间约为5~15分钟。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来说,微课程适用的知识点应该尽量避开程序性的内容。栈和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及应用实例、树形结构、二叉树的遍历,以及森林、树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点,都比较适合做成微课程。数据结构中适合用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如图2所示。

2.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制作流程

本文选取“数据结构”中以栈的应用来具体分析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以表达式求值为例,微课教学的设计步骤如表2所示。

在上述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探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已经从课堂的主导地位退出,逐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完成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教学效果与评价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普遍的特点就是厌学情绪大,上课不认真,喜欢玩手机和聊天,如此往复,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为了应付考试才学习。优秀的微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必拘泥于课堂,实现随时随地就可以拿起手机,想学就学。

(2)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碎片化学习,帮助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例如,等待他人、乘坐公交,或无事可做的時间,学生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微课程的学习。

(3)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辅助,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指导学生学习、有效反馈和共享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微课程的结尾通常有简短的总结,要点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重点和突破难点。

(4)帮助师生落实课程评价。在微课程管理平台的交流区域,师生可以进行线上教学互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对微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微课程制作水准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为职责。本文对“数据结构”课程进行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第一,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出了具有良好数据结构课程应用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23):29-3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徐 翀.微课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37-39.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应用型知识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数据结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重典型应用,明结构关系
知识点自测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