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策略

2018-11-01 10:14蔡晓清
读天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

摘 要: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要顺应形势的发展以及综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通过合理的运用分层教学手段来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本文对分层教学法的内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和合理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物理;分层;主体;因材施教;学生;作业;目标;评价

高中的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除了在学习的努力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外,其在智力方面、初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抽象思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层教学手段进行一个合理的应用,可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物理课程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 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分层教学法,其内涵主要突出三点:评估学生的现有知识及能力水平、分层、保证所有学生均有所提高,即老师在充分评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的分为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老师针对这些群体进行恰当的分层策略及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一般情况下,少数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A层,而基础较差、学习速度也较慢的学生分为C层,余者大多数学生为B层。老师针对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均遵循“个别指导、分层辅导、异步释疑”的原则,以实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实现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学校的教学效益,又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诸多问题,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要把握好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是指分层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整个应用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部的心理活动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了主体性,分层教学法就有了应用的本体和目标,在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了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二) 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要承认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个体由于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心理发生变化这一事实。所以分层教学法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点的不同,在教学重点、作业要求的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教师要注意灵活地制订教学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特点,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策略

(一) 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层,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分层,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途径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向其他教师以及学生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作业及平时的测试情况等。教师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类。一般来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上的差异来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的学生属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于学习失去了信心;B层学生属于中间的学生,通常会占班級中的一大部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都处于一个较为中间的水平;C层的学生是属于优等生,对物理课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对于学生的科学分层,可以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促进物理各项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学目标分层

老师在备课阶段,就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课后作业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等级相对应,既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及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照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逐层的认知各种知识及目标。

在学习“机械能”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如下教学目标:C层学生需要掌握、理解各种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感知重力势能与动力;B层学生除了C层学生需掌握的学习目标外,还要掌握各种能在不同情况下的转化计算方法;A层学生则在掌握B层、C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该目标相对而言属于高等目标,使得C层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挑战性,在掌握知识后又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 物理作业分层

课后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这个环节是将教师的讲解转化自己的知识并且进一步深化理解。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要分层,主要实践方式是在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进行适当调整。对优等生应该提高作业难度但是限制作业量,中等生则应该提高和基础并行,且适当增加作业量,边缘生则继续降低作业难度但是增加作业量,提供大量基础习题供其练习,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 学生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调整评价方向。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某段时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总结,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制订下一段的学习计划。优等生则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其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中等生则增加过程性评价,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指导性作用,帮助其改变学习习惯,确立学习目标;边缘生则重点采用发展性评价,整体把握其学习状况,全程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适当增加压力为其学习提供动力。三种评价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5.

[2]朱友坤.阐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7,15.

作者简介:

蔡晓清,重庆市,重庆市石柱中学校。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