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疗效观察

2018-11-02 06:1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绳带步行肢体

张 林 剑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韶关 512025)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该疾病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肢体肌肉痉挛、无法良好控制姿势、核心肌肉力量下降等,因此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伴有步态异常情况,导致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下降。常规康复治疗只能促进患者已经定型的偏瘫步行模式,借助手杖的作用行走,完全不具备任何治疗目的,必须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实现具有实用性质的步行功能[1]。本次研究择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组进行不同模式康复治疗,以寻找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有促进作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n=30)以及实验组(n=30)。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62.3±2.6)岁;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9~74岁,平均(63.2±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康复治疗,主要项目包括偏瘫肢体功能被动训练,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训练,开展单腿负重、关节控制以及重心转移等步行训练前期预备性功能训练等。

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绳带疗法:选择合适宽度和长度的绳带,首先将一根绳带从中间开始经患者偏瘫肢体前脚掌套入,将绳带一端经期脚踝前从另一端中间内侧穿过形成内交叉状;再从患者小腿内外两侧呈环绕状向上缠,直至缠至其膝关节,在关节后侧将绳带在外部重叠形成外交叉,再从患者大腿内外两侧环绕状向上缠到缠绕髋关节,在关节前做外交叉缠绕,从此处向肩部延伸,将绳带两端分别通过患者左右肩侧呈斜跨状直至对侧肩部。选择另一根绳带,同样从中间开始经患者偏瘫肢体前脚掌套入,两端环绕向上到小腿,在下后方做内交叉,再从左右侧环绕向上到髌骨做外交叉,再继续环绕向上到髋关节后做外交叉,从此处向肩部延伸,将绳带两端分别斜跨至对肩。

1.3 观察指标[2~3]

(1)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共34分,分值与患者下肢功能活动能力呈正相关;(2)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最低0分,最高5分,0~5分分别表示患者无法步行、需要外物或人力持续辅助行走、需外物或人力间断辅助行走、需人力语言辅助指导行走(无肢体接触)、可独立步行于平坦地面,非平坦地面需外力辅助行走、可在任意地方独立行走;(3)10m最大步行速度实验(10m MWS),在平坦地面标记10m长度,计算患者行走速度;6min最大步行距离实验(6MWT),在平坦地面让患者沿直线行走,记录患者6min内行走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FA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FAC评分差异相近,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MA、FAC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见表1。

组别FMA评分FAC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12.35±3.1226.41±2.881.38±0.623.89±0.35对照组12.38±3.1020.34±2.561.37±0.653.02±0.41t0.03748.62810.06098.8396P>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 MWS及6MW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10m MWS及6MWT评分差异相近,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10m MWS及6MW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

组别10m MWS(m/min)6MWT(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16.37±1.8734.16±4.25320.45±30.12375.21±40.43对照组16.41±1.8527.14±4.33322.37±30.24342.35±40.16t0.08336.33730.24643.1583P>0.05<0.05>0.05<0.05

3 讨论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对患者正常步行运动造成了阻碍,因此大部分患者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步行功能恢复[3]。当前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主要方法为踝足矫形器,但是绳带疗法的优势十分明显,绳带疗法能够输入患者从足部导致膝、髋关节的本体感觉,在改善患者步行模式的同时还可激发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绳带疗法通过捆绑方式为患者输入全身本体感觉,能够促进患者逐渐感知步行锻炼中其关节和肌肉的参与,对患者主动控制能力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帮助患者形成全新的运动模式。有观点[4]认为特定动作模式是通过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遗传结构所控制,但其实在该系统发育过程中会对特定动作模式进行抑制,而绳带疗法的应用就是通过捆扎后的肢体锻炼帮助患者学习熟悉新的动作模式。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患者开展绳带疗法,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绳带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就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层面来看,患者行康复治疗首先会产生运动感觉强调性,包括上、下行系统、姿势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中上行的作用在于对本体感觉信息进行传导和多种感觉信息整合[5]。患者核心控制能力恢复是改善其肢体和步行功能的基础,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身体图示缺失,通过绳带疗法可对患者错误的身体图示进行修正,同时该疗法结合了阻力运动以及对角线理念,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行走姿势和运动调节,改善患者关节障碍、肌肉僵硬症状,进而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综上,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绳带疗法可改善其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步行运动能力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绳带步行肢体
步行回家
绳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肢体语言
校服绳带安全要求及控制措施
婴童服装使用说明和绳带安全市场调研及建议
肢体写作漫谈
浅谈我国儿童服装绳带要求与欧美标准的异同点
从步行到奔跑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