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药学分析

2018-11-02 06:1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克洛克肟肠炎

范 莉 姣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常见的一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又称为小儿腹泻,根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提示[1],急性细菌性肠炎具有较高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经检查患儿粪便白细胞呈现阳性表现,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患儿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症状,严重者也会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对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药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已确诊为急性细菌性肠炎。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1.2±0.4)岁;病程1~3d,平均病程(1.6±0.6)d;病情轻度者11例,中度者16例,重度者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4±0.1)岁;病程1~3d,平均病程(1.4±0.8)d;病情轻度者10例,中度者18例,重度者3例。两组患儿的病情发展、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61例患儿住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根据患儿的精神状况、尿量、腹泻出血与大便性状等进行液体补给、营养支持,同时对患儿电解质紊乱现象进行纠正、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并给予脱水纠正、止吐等对症处理,患儿的生理指标改善后,使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状态。两组患儿在完成基础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应用头孢克洛[国药准字H20066075,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原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治疗,根据患儿体重量用药,1日20mg/kg,每日3次,空腹口服,可用20~30ml热水混合振荡后服用,严重者可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至40mg/kg,1日总剂量不能超过1g。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克肟[国药准字H20020512,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根据患儿体重量用药,每日2次,每次1.5~3mg/kg,用水冲服。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不应用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或者止泻类药物,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症状,则需给予患儿退热剂治疗,若症状严重者则需应用静脉滴注电解质液治疗。61例患儿治疗前均进行药敏检测与细菌培养,治疗过程中也要给予患儿对症处理,同时对患儿的生理状态进行严格检测,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积极有效处理,使治疗安全性可有效提高。

1.3 观察与评定指标

两组患儿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儿血清中的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PCT(降钙素原)、IL-(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检测。治疗3d内患儿的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者即为显效;治疗3d内患儿的全身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大便性状与次数恢复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好转者即为有效;治疗3d内患儿全身症状未得到改善,大便性状与次数均未能好转,甚至出现恶化者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74.19%,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观察组3120(64.51%)9(29.03%)2(6.45%)29(93.54%)对照组3111(35.48%)12(38.71%)8(25.81%)23(74.19%)χ24.2923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PCT、IL-8水平

经治疗,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PCT、IL-8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患儿的3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时间TNF-αPCTIL-8观察组治疗前5.26±0.749.25±1.5518.51±1.36治疗后2.53±0.413.25±1.0210.36±1.36对照组治疗前5.16±0.729.16±1.2517.54±1.34治疗后4.15±0.416.46±1.5814.25±0.65

注: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起病急,患儿多为结肠受累,现今小儿肠炎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小儿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全,免疫抵抗能力较弱,消化系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危及患儿生命[2]。因此对小儿急性细菌肠炎患儿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对于患儿病情早期发展与预后生存均具有重要意义。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霉素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较强的组织渗透性。头孢克洛的分子式为C15H14CIN3O4S,是由对硝基苄-7-氨基-3-氯-3-头孢-4-羧酸酯与臭氧、二氯亚砜、2-氨基苯乙酸反应所制得,pH在3.0~4.5之间,经相关临床结果提示[3],应用头孢克洛治疗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例如过敏、胃部不适、软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结肠炎、中枢神经系统性症状等。头孢克洛是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但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发现,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无法达到治疗效果[4]。

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泌尿等部位感染的治疗,相比头孢克洛,头孢克肟所具有的抗菌谱更广,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类的抗菌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5~6],同时对于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极高,对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阻抗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PCT、IL-8水平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儿的3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头孢克肟所具有的抗菌效果更佳,可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相比于头孢克洛而言,应用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儿的血清炎性指标,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克洛克肟肠炎
18世纪法国绘画的公共艺术空间
——读托马斯·克洛《18世纪巴黎的画家与公共生活》
HPLC法测定水合羟基化头孢克洛杂质研究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的门急诊头孢克肟药物利用合理性评价Δ
头孢克肟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是什么
头孢克肟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是什么
头孢克肟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浅谈国外博物馆的展览设计
头孢克洛咀嚼片联合金莲花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