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

2018-11-02 08:23曹艳华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的建设新时代

曹艳华

【摘要】当前,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着社会多元主体分化,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带来的挑战。为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群众路线 新时代 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对长期革命和社会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对党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变化,科学、全面、深入地分析、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践行群众路线。

当前,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着社会多元主体分化,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经济生产中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经济关系也出现了新状况、新问题。这些深层次变革给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社会多元主体分化的挑战。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当前,社会主体呈现多元化。一是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一些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不断涌现,数量日益增长,这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二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新的社会矛盾开始出现。三是工人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随着新兴经济业态的发展,工业生产不断智能化、信息化,工人群體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使得不同职业的工人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上的差距加大。社会主体的多元分化,给党践行群众路线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凝聚社会发展中不断多元化的群体,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是我们党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思想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挑战。群众路线是党对长期革命和社会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群众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物化,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自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二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些现象均不利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科学的群众观,从而影响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指导。一是在社会生产、生活资料的分配中,资本要素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劳动要素所占比重日益减少,这使得社会资源日益流向少数人手中,不利于普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渠道变得狭窄,底层群众向上流动的速度变得缓慢,一些地区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二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接“地气”、贴“民意”,用群众满意的方式方法践行群众路线。在践行群众路线时,要充分把握、积极应对上述两大方面的社会矛盾的变化,这是做好群众路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践行群众路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一是从思想意识上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与宣传,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另一方面要在立法、制度中强化人本思想、群众观。在发展中也要加强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二是深化群众路线相关理论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尤其要通过加强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的研究,加强对具体工作的指导,从而将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生产生活中。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群众路线宣传体系,不断开展群众路线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意识形态的把控与教育,并强化党员对践行群众路线典型事例与案例的学习。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强党群关系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平台,拓宽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深化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深度、提高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探索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等保障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并以多渠道、民主化、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来加强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保证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权利,进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加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平台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社会的声音,关注社会之所急,解决民众之所需。例如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各地可通过运用网络平台技术来提高群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度。要通过多种措施来提升社会治理的公开性,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与社会的公信力,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建设,促进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政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一是加强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建设。以建设健康中国为契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向乡村流动,促进基本保障体系向底层群众倾斜,从而不断提高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还应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资源结构调整,不断加强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制度建设与保障。二是要加大扶贫力度,不断发展扶贫事业,建立帮扶机制,贯彻精准扶贫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PPP、发展基金等平台来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扶贫事业,不断提高底层群众收入,扩大中层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人群,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生活资源分配公平化。三是加强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和人事监督管理机制,以促进人才选拔公平化,拓宽人才流动通道与上升通道。要想有效践行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果实的权利,就必须要采取诸多措施来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为中共承德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党的建设新时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