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多元、四治协同” 探索乡村善治之路

2018-11-02 10:18陈旭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0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乡风共治

陈旭

近年来,平武县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积极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逐步走出了基层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协同”的乡村治理路子。

党建领航,建设党建强村

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先鋒领航”工程。制定基层党支部“全面达标+示范引领”双驱动工作机制,印制《党支部建设基础工作规范化实务手册》,每年评选10个示范党支部。二是实施“党性熔炉”行动。推行“三统三定”制度,全面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建立平武党建智慧平台,对组织生活落实情况实行在线考核管理;实行党内外“双评议”机制,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三是实施“头雁孵化”行动。依托“百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等,在3年内评选300名乡村振兴人才;健全完善乡村创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办法,对返乡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给予支持。

村民自治,推动民主管村

围绕村民自治,开展“三大体系”建设。一是抓“村规民约”体系建设。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的“三级联查”方式,全面修改、清理现行村规民约。二是抓“道德评议”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单位制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8个方面的基础评议标准,各村对村规民约进行细化;聘请“乡贤能人”组建道德评议会等评议组织,对村民履约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三是抓“乡风监督”体系建设。建立“监督+反馈+运用”的“三位一体”的乡风监督体系;成立乡村乡风监督委员会,为每个村聘请2—3名乡风监督员;建立红白喜事登记等制度。

法治建设,助力依法治村

采取“三个一”模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一是成立一个“评审团”。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整合乡镇法律服务资源和乡村法律“明白人”,成立农村法律服务“评审团”。二是建设一处“服务室”。依托乡村片区党群活动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中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场所。三是推行一套“硬制度”。将党内、党外法规学习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和农民夜校的规定课程,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的关键项目,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

德治浸润,助推文化兴村

落实“三大举措”,助推文化兴村。一是晒家风颂美德。依托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村民议事会等,寻找收集一批思想淳朴、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家规和优秀家风人物故事,通过农民夜校、社区讲堂等进行宣讲。二是评先进树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五星文明户”(清洁卫生、孝老敬亲、发展致富、遵纪守法、诚信友善)评选;各乡镇、村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好儿媳”“脱贫之星”“产业之星”等形式多样的评选表扬。三是重德育扬正气。广泛开展“两扶”计划,注重扶业与扶志相结合,开展“艰苦创业带头脱贫、勤劳致富感恩奋进”教育。

聚焦共治,实现协同治理

实施“三大行动”,构建乡村多元共治体系。一是实施“两民融合”行动。结合九绵高速建设、环雪宝顶旅游开发等实际,为促进外来“新居民”与本地居民之间合作共赢,在外来“两新”组织与村级基层组织之间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制度联用、发展联谋的“四联”工作。二是实施“党建网格”行动。实施“党员责任田”计划,以“网格化”党建理念提升乡村治理实效。三是实施“民情恳谈”行动。将每月10日确定为“民情恳谈日”,以村为单位,由乡镇主持,组织辖区内村民、“两新”组织以及帮扶部门等,集中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共管共商共治。(作者系平武县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蒋筱青)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乡风共治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乡风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