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11-05 08:07潘月玲徐文娟
关键词:肝病住院个性化

潘月玲,徐文娟

(1.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11;2.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五科。山东 青岛 266043)

肝病作为临床上一项发病概率较高的疾病,一旦发病将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感增加,基于疾病自身的病程较长,若不能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引发病情出现反复,并且患者在发病期间,心理会出现较多的负担,对疾病预后治疗效果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消除掉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为了探究提升肝病预后效果中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起到的应用效果,病例对象为100例肝病患者,取得的结果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3±2.6)岁;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2±2.7)岁。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中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要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保肝、退黄、抗纤维化、降酶及抗纤维化治疗。要求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给予患者优质蛋白、低脂、低盐、高维生素及高热量食物。将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应用到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为了能够深层次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需针对病情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1]。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肝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不了解,会出现紧张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为患者进行讲解,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掉患者的顾虑。一些患者受经济压力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积极对患者进行耐心劝导,确保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在耐心开导的基础上,还需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通过嘘寒问暖,逐渐将患者的抑郁及紧张消除掉,使患者心理情绪更加健康[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SDS、SAS不良心理状态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4.52±23.56)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25±15.36)d;对照组患者的治愈例数为49例,治愈率为89.09%;观察组患者的治愈例数为36例,治愈例数为65.4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较低,治愈率较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55) 时间 SDS SAS观察组 护理前 55.32±4.32 54.35±5.22护理后 32.74±5.36* 31.24±5.38*对照组 护理前 55.42±3.75 54.63±5.34护理后 48.35±5.32 49.52±4.85

3 讨 论

引发肝病的产生是由于新陈代谢障碍、化学毒物及酒精的影响下所造成,一旦治疗不及时会使患者疾病衍发为肝癌或肝硬化,并且疾病本身具有传染性强等特点,需给予患者隔离治疗,再加之病程时间较长,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疾病预后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及方向性,不良心理情绪消失明显。在肝病患者护理中融入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的出院时间缩短,疾病治愈效果显著提高,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改善显著。

综上所述,在肝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疾病治愈率提高,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显著,疾病预后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肝病住院个性化
妈妈住院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