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研究

2018-11-05 09:55李丽
对外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中国

[摘 要]从贸易结构、贸易方式、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就我国近几年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稳步上升,加工贸易占比则逐步缩减。我国在塑料制品、陶瓷产品、首饰、未锻轧铝及铝材、船舶、玩具等产业具有绝对的出口优势,综合竞争力很强,而在大豆、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天然气、医药品、纸浆、原木及锯材、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煤及褐煤、原油等产业存在极大的竞争劣势。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步提升,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关键词]中国;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024-04

Abstract: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conducted in terms of trade structure, trade patterns, and produc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mports and exports in general trade has increased steadily,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gradually decreased. China has absolute export advantages in plastic products, ceramic products, jewellery, unwrought aluminum and aluminum materials, ships, toys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it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s strong. In soybeans, iron ore and its concentrates, copper ores Its concentrates, natural gas, pharmaceuticals, pulp, logs and sawn timber, diodes and similar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al and lignite, crude oil, and other industries have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high-tech produc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has gradually exceeded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Keywords: China; Trad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作者简介]李丽(1982-),女,湖北荆州人,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一、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如表1所示。2015年和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在世界经济低迷、总体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负增长,而2017年则实现了142%的高效增长,总值达到了近27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值15331832亿元,同比增长108%;进口总值1246026亿元,同比增长187%;贸易顺差额为2871572亿元。

二、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主要商品结构

随着生成成本不断上升、自给自足程度逐渐提高,我国不少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正努力进行结构改革和产业升级。

(一)我国主要进口产品情况

2017年,我国进口的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较之前两年实现了跳跃式增长,进口总值分别达到了84499亿元、577853亿元和395017亿元,涨幅分别为156%、133%和141%。农产品中,大豆进口值最大,为26878亿元,其次是谷物(4399亿元)、水果及坚果(4224亿元)、食用植物油(3067亿元),依次占农产品进口比重的318%、52%、50%和36%。高新技术产品中,集成电路进口值达到17594亿元,液晶显示板进口值为20418亿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进口值为18663亿元,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值为13978亿元,比2016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机电产品中,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口约34305亿元,汽车零配件进口约21559亿元,空载超过2吨的飛机进口约15336亿元。此外,我国原油进口110028亿元,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51750亿元,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32841亿元,医药品进口18150亿元。很显然,我国进口产品逐步转向以技术产品为主,进口前十位产品中技术含量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如表2所示)。

(二)我国主要出口产品情况

2017年度,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的总值分别达到894656亿元、451489亿元和50802亿元,依次实现了12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的涨幅,占年度总出口值的比重分别为584%、295%和33%(如表3所示)。其中,出口前十位的产业依次是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集成电路、钢材、家具及其零件、汽车零配件、鞋类、塑料制品、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出口值分别为109296亿元、107101亿元、106546亿元、45264亿元、37002亿元、33841亿元、33646亿元、32694亿元、26279亿元、19320亿元,占全年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713%、695%、3%、24%、22%、219%、213%、17%和13%。同样,我国出口前十位产品中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也在进一步提高,逐步引领全国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进行调整和升级。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情况

2017年,我国一般贸易方式下的进出口总值达到1566234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年总进出口贸易额的564%,比重较2016年度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值为732984亿元,同比增长234%,一般贸易出口值为83325亿元,同比增长1186%。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的进口值为234395亿元,出口值为4596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和9%;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下的进口值为57391亿元,出口值为54119,分别同比增长19%和8%。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的进口值和出口值分别为78236亿元和27864亿元,同比增长225%和10%。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的进口值和出口值分别为115808亿元和67653亿元,同比增长112%和92%。可见,一般贸易方式依然是主导地位,一般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出口占全部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比重稳步上升,而加工贸易占比则逐步缩减(如表4所示)。

(四)我国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

2017年,美国依旧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我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95326亿元,其中出口值为29103亿元,进口值为1042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145%和173%。我国与中国香港地区的贸易总值为193906亿元,较2016一年度出现了34%的负增长,主要是因为从中国香港地区的进口值大幅缩减所致,其中,进口值为4952亿元,同比缩减549%,出口值为188954亿元,同比缩减04%。我国自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额逐渐攀升,2017年我国向东盟的出口总值达188987亿元,进口值达159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和228%。我国对东盟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越南、新加坡和马拉西亚,分别占我国对东盟出口总值的254%、1614%和15%;我国从东盟进口主要来自马拉西亚、越南和泰国,占我国自东盟进口总值的231%、213%和177%。我国向欧盟的出口总值约为251993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口总值约165426亿元,同比增长202%,出口主要流向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法国,进口则主要来自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

从出口来看,2017年我国出口排前十位的贸易国家及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 越南、印度、荷兰、英国和新加坡,依次占我国全年出口总值的19%、123%、61%、45%、32%、31%、3%、296%、25%和2%。从进口来看,2017年我国进口排前十位的贸易国家及地区依次为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依次占我国全年进口总值的965%、9%、843%、84%、53%、52%、32%、3%、27%和23%。

(四)我国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

2017年,美国依旧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我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9532.6亿元,其中出口值为29103亿元,进口值为1042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14.5%和17.3%。我国与中国香港地区的贸易总值为19390.6亿元,较2016一年度出现了3.4%的负增长,主要是因为从中国香港地区的进口值大幅缩减所致,其中,进口值为495.2亿元,同比缩减54.9%,出口值为18895.4亿元,同比缩减0.4%。我国自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额逐渐攀升,2017年我国向东盟的出口总值达18898.7亿元,进口值达159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和22.8%。我国对东盟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越南、新加坡和马拉西亚,分别占我国对东盟出口总值的25.4%、16.14%和15%;我国从东盟进口主要来自马拉西亚、越南和泰国,占我国自东盟进口总值的23.1%、21.3%和17.7%。我国向欧盟的出口总值约为25199.3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口总值约16542.6亿元,同比增长20.2%,出口主要流向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法國,进口则主要来自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

从出口来看,2017年我国出口排前十位的贸易国家及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 越南、印度、荷兰、英国和新加坡,依次占我国全年出口总值的19%、12.3%、6.1%、4.5%、3.2%、3.1%、3%、2.96%、2.5%和2%。从进口来看,2017年我国进口排前十位的贸易国家及地区依次为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依次占我国全年进口总值的9.65%、9%、8.43%、8.4%、5.3%、5.2%、3.2%、3%、2.7%和2.3%。

三、我国贸易产品竞争力分析

某一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该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Mi)/(Xi+Mi)。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产业。如果TC>0,表示该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

从表2和表3中可以得出:我国在水海产品、中药材、塑料制品、陶瓷产品、首饰、未锻轧铝及铝材、船舶、玩具、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趋于正1,具有绝对的出口优势,综合竞争力很强。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钢材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较高,基本在0.5以上,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矿物肥料及化肥、成品油、汽车零配件、机电产品等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均为正值,在0.2—0.5之间,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我国在大豆、水果及坚果、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天然气、医药品、天然及合成橡胶、纸浆、原木及锯材、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煤及褐煤、原油、未锻轧铜及铜材、固体废物(废塑料、废纸、废金属)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趋于负1,存在极大的竞争劣势。集成电路、汽车及汽车底盘、液晶显示板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呈现负值或下降态势,表明其竞争力较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指数为正,在0—0.3之间,并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其竞争优势在逐步提升,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逐步进入水平分工状态,而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农产品进入垂直分工状态。

(责任编辑:乔虹 董博雯)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中国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