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校财政审计流程创新

2018-11-06 01:34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据库分析信息

张 菊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审计流程创新的内容与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计业务同样面临着因数据思维转变所带来的分析模式与分析方法手段的变革,如何应时而变来顺应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要求,并进行相关审计流程创新是需要探讨的新课题。

1.1 大数据审计的定义及内容

冯玲认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大数据审计作如下定义:将审计平台系统包括的全部企业当作审计目标,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对有关数据实施审计,从而获得相关可疑的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查找相关证据,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并撰写审计报告[1]。相关学者认为电子数据审计一般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的过程;并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模式和方法;刘星等从大数据审计全过程角度分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标准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方法和组织模式[2];综合了2017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18个成员国分享各国政府大数据审计现状、目标及技术,中国审计署将大数据审计工作总结为“三个集成、五个关联”,审计数据获取、数据可视化技术、审计人员能力等是各国审计机关共同关注的问题。

1.2 大数据审计实务研究现状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数据对审计带来的影响、挑战和应对方法。相关学者应用R语言进行审计数据挖掘分析并将价值链融入政府审计大数据中有助于获取大数据价值;并阐述了财政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刘国城等将大数据审计平台分拆为采集、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四个子平台,深层次探索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建设机理[3];陈伟等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4];有学者总结了天津市审计局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建立健全审计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等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湖北审计学会课题组在医保审计中创新采用Apach Hadoop、云计算相关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软硬件技术处理海量数据慢、容易出错等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5]。

1.3 大数据下高校财政审计研究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增大,高校财务收支审计范围、审计金额也随之不断扩大,审计任务繁重,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大数据是一种技术化环境的产物,在大数据环境中,几乎任何人、事、物都可以被记录、计量和电子化采集,进而转化成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提高预算资金利用效益,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大数据下审计方法的创新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审计定义、方法以及审计平台的构建,并未对财政审计流程进行过系统性梳理,也未对财政审计监督的有效性进行过深入评价。因此,本文在创新高校财政审计理念与模式的基础之上,构建适合高校特征的审计流程,以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和社会效益。

2 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财政审计理念与模式提出新要求

信息技术使得现代经济社会业务趋于复杂多元,继而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审计作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应与现代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作为审计工具,对大数据新背景下的审计理念与模式提出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质量,实现审计目的,使审计工作在经济社会中能够最大化其意义与价值。

2.1 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防范审计风险

大数据的到来使得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导向审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环境和经营管理思想的变化,随之而产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因此,要求审计人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审计新理念,增强风险意识。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面临环境的复杂化,应转变审计理念,将战略型分析引入到审计中,使风险分析走向结构化,实现从监督型审计向管理型、建设型审计转变。在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实施全过程监督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单一审计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监督,逐步建立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2.2 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绩效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其海量的数据,而在于使用大数据能够深度挖掘和深刻分析来自财政、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精准发现审计疑点,从中找到潜在的规律和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审计方法的创新提供契机,使大数据集中和分析力度、探索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构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提供了可能。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努力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审计人员坚持创新驱动,通过采用新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相关审计证据,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3 大数据下高校财政审计流程的创新

大数据为高校审计流程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审计人员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建立数据中心,进行审计流程的创新,以创新整合架构办理查核,研提绩效性审计意见,促请教育部门及学校研究谋划改善措施,以取得审计成效。

3.1 数据平台搭建

高校审计数据平台的构建是指将高校各类审计信息数字化,上传至数据平台,通过各方数据信息的交流共享,使审计人员能够最大化享有审计资源(图1)

图1 大数据平台的建立Fig.1 Construction of large data information platform

3.3.1 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 大数据审计的基础是采集足够多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各高校的实时数据采集机制,实现对审计项目的整体把控和精准评价。通过对单个被审计对象资金数据的持续存储,逐步让数据库涵盖资金审计业务所有环节,实现对数据的全面分析;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潜在的、有效的、最终可被理解的规律,建立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的审计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扩充数据来源,提升信息的价值。

3.1.2 建立大数据中心 通过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信息资源的对接交流,在被审计单位授权的范围内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审计所需的被审计单位数据资源,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继而将审计证据保存至事务所的网络平台中。随着海量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审计机关将审计对象的全部电子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分门别类纳入数据中心,推动有关单位定期报送电子数据,分类建立高校财政审计数据库、项目投资审计数据库、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等。归集高校的各类数据信息,汇总各类审计重点和疑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与日俱增,数据平台的构建是为满足新需求的必然趋势。在获取审计数据时,利用审计信息平台将各级审计机关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信息汇入审计信息平台,并将获取的数据存人数据库 ,最后将审计信息汇入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备开展审计分析。

3.2 审计分析平台的构建

数据平台构建是审计运用大数据的基础,数据平台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减少对于数据收集的精力投入,同时能够获取更多数据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因而审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数据的分析工作,提高工作的专业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具体流程如图2。

图2 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Fig.2 Large data information analysis platform

3.2.1 大数据预处理 当大数据采集完成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进一步提升审计相关数据的质量,将各类数据中存在冲突的地方予以纠正或者排除。尽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云平台系统中的各类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但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依然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这是预处理必须完成的一个过程。在完成大数据的处理环节后,审计人员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审计数据库,将预处理后的各类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级存储,以便审计工作人员随时能够从中提取所需的相关数据。

3.2.2 大数据分析 发现并形成审计疑点需要借助于审计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审计证据的获得又需要以审计疑点为基础。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应当重视云平台系统和高校ERP、SCM等业务系统的衔接情况,同时还应当关注该平台系统中的结算管理、凭证制证、稽核与档案归档等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以便使数据分析更加有效。数据分析的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1)深度分析。数据深度分析是指运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大量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各类适合的算法,对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及模型化处理,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进行分析,提取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输出结果,帮助审计人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样本,精准找到审计疑点。

(2)关联分析。关联分析是大数据审计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审计工作人员以审计数据库中存储的多维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审计信息数据库,通过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单位的关联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汇总、关联、聚类、分类和分析。该分析便于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审计疑点,最终借助于多维数据的集合体审计得到审计证据,形成客观的审计结论。

3.2.3 形成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利用大数据及时而准确地形成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或建议传达给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的整改应用情况也应及时反馈给审计人员,随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归纳,从中挖掘出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势,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用于改进管理、完善制度以及提高审计绩效。

猜你喜欢
数据库分析信息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订阅信息
数据库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