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幽默构建机制的缺省语义学阐释

2018-11-06 09:14张耀庭
关键词:缺省语义学真值

张耀庭

(1.信阳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部,河南 信阳 464000;2.Lancaster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English,Lancaster LAI 4YL)

一、文献综述

作为人类信息传递的特有方式,幽默具有内庄外谐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依其表现形式,幽默可划分为言语幽默和情境幽默。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轻松诙谐的话语效果,如笑话、讥讽等,而情境幽默是以情景为载体来烘托滑稽可笑的场景效果,如漫画、喜剧表演等[1]。

关于幽默研究,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发展至今,成果斐然。国外幽默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传统幽默理论以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及认知角度的乖讹论为主流[2]。20世纪后期,幽默理论研究呈多学科并行的发展态势,涉及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符号学等,特别是幽默的语用学研究与幽默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最为盛行。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幽默研究理论有:Raskin的幽默语义脚本理论(SSTH),该理论利用语义脚本模拟幽默接收者解读幽默言语的心理过程[3]1-10;Attardo 和Raskin的言语幽默一般理论(GTVH),该理论阐述了幽默的五层表征模式[4];Grice的合作原则,该原则认为幽默言语表面看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会话原则四准则的故意违反,但实质上是对会话原则四准则的进一步遵守[5];Fauconnier 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运用概念合成网络,利用心理空间的相互映射和整合在概念合成空间中产生的新显结构来解释幽默机制[6];Fillmore的框架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幽默的产生是交际行为在同一语境中同一词汇的两个不同框架的转移导致的语义逻辑上的冲突[7]111-137。国外语言学理论的长足发展为幽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内幽默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末年(公元前8世纪)的“俳优”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幽默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林语堂在其著作《论幽默的译名》中将“humour”创造性的翻译成“幽默”为标志[8]。国内早期幽默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上,将幽默看作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代表性论著是胡范铸的《幽默语言学》[9]与谭达人的《幽默与言语幽默》[10]。近30年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影响,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盛行,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幽默语言学的研究。刘乃实和熊学亮在面子和礼貌原则下对幽默的产生过程进行了阐释,认为交际行为中使用言语幽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交际者的面子[11]。刘敏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致笑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12]56。项成东聚焦于等级幽默的语用学研究以及幽默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互动[13]。单新荣和肖坤学在框架语义学视域下对会话幽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1]。蒋冰清从概念合成理论和背离与常规理论的互补性方面对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14]。值得一提的是,王晓军和林帅对2001年至2010年国内语言幽默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提出了幽默形式化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15]。刘苹对国内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幽默的认知本质是语言表达、语义或语用、语音、语法等层面的非一致现象[16]。尉万传在其博士论文中从幽默的语言表达手段、逻辑表达手段、幽默的语境构建及在线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幽默的建构机制进行了多维讨论与研究[17]36-42。

纵观国内外有关幽默研究的文献资料,众多学者从修辞、认知、语义、语用、逻辑、形式化等角度,对幽默构建机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从缺省的角度对幽默构建机制进行分析的论著较为鲜见,同时作为话语语义分析的新模式,缺省语义学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与运用也比较少见。据此,文章拟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从语义缺省的角度对言语幽默的构建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二、理论基础

缺省语义学(Default Semantics,以下简称DS)是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Kasia Jaszczolt于2005年在其专著《缺省语义学》中提出的话语语义分析理论。该理论以话语语义产出过程中的认知缺省和社会-文化缺省为依据,在广义的真值条件下进行话语语义分析,认为人类交际之所以能够顺利、高效并且成功依赖于自然语言的缺省机制,是因为话语语义的产出是多种信息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交际是一种瞬间的、自动的、缺省的过程。

(一) 缺省与言语语义的产出

缺省(Default)概念来源于信息科学。在信息科学中,缺省被定义为系统默认状态,缺省值也叫默认值,即如果不想或不需要作任何特殊的选择,电脑系统就会按照它最初设置好的参数或者设定值进行自动配置[18]。因此,缺省值的大小与外界规定值成反比,外界规定值越大,相应的缺省值就越小。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科学中的缺省概念被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主要用于探讨语义与语用的相关意义,解释各层面的语言表达式与语用的含混情况。《现代语言学词典》将“default”解释为缺省的、默认的,指一个先期指定的值在满足某些条件时自动引入到分析中[18]。话语语义的缺省值与外界语境量成反比,外界语境量越大,话语语义的缺省值就越小。因此,在没有外界语境的干扰下,话语语义的产出是一种自动的、瞬间的、缺省的过程,也就是说,外界语境量越小,话语语义的产出过程也就越经济,交际双方所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小;反之,外界语境量越大,话语语义的产出过程中交际双方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这是因为话语语义的缺省并不是语义的缺失或漏损,而是共享知识的内隐和默认,是一种经济的语言表达策略[19]。

缺省语义学理论认为,在话语语义的产出过程中存在认知缺省和社会—文化缺省两大缺省。认知缺省被解释为在话语语义产出过程中,是范畴化、意象图式、框架、隐喻、概念整合等人类认知方式的内隐。换言之,在话语语义产出过程中,思维总是自发地、无意识地选择内隐的最适合话语语义产出的某个认知方式作用于话语语义,而这种选择过程被内隐于思维,并不体现于话语的逻辑表达式中。例如:

(1)孩子们在沙滩上堆城堡。

对于该表达式,在语义产出过程中,思维中的认知方式被表达式中的“沙滩”及“堆城堡”所激活,选用意象图式(或框架等)这一认知方式来作用于该表达式的语义,思维选用意象图式的过程并不会体现在话语表达式中。因此,在DS理论框架下,丰富话语的逻辑表达式在补充交际中共享信息后,该表达式可以完整地阐释为:

[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天气][谁的孩子,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们在[哪个]沙滩上[用什么工具][怎么堆]堆[什么样的]城堡。

于是,在交际者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大海边,天气晴朗,孩子们穿着泳衣,拿着水桶、铲子等工具,用沙子堆了一个壮丽的英格兰城堡。下面我们看一个英语的例子。

(2)You pushed me and I fell.

对于该话语,基于人类的体验及认知,便可得出该表达式的因果逻辑,从而产出其缺省语义(“+>”表示解读内容)。

You pushed me and I fell.

+> You pushed me and as a result I fell.

另一缺省是社会—文化缺省。社会—文化缺省是由交际双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该缺省发生在交际双方共享某种文化、科学或社会背景并可运用这一共享信息作用于语义的情况下[20]105-153。社会-文化缺省是不可废止的隐性知识。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该句出自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其中的典故“三顾茅庐”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诸葛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精彩故事。该典故表达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引申义。在中国语言文学中,类似“三顾茅庐”的词汇何止百千,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歇后语、口头语等语团词汇,这些词汇的融入使得汉语语言表达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在日常交际中,由于拥有共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对此类语团了然于胸,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及表达的简约原则,将此类语团的原始意义或其故事渊源内隐化,只使用其引申义。

(4)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正传》是由著名影星Tom Hanks主演的一部风靡全球的励志影片,该话语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台词之一。其背后描述了男主人公Forrest Gump,从一位先天智障小男孩一步步逆袭为橄榄球巨星、战斗英雄、成功企业家的励志故事。该话语便是阿甘精神的真实写照,看过这部电影并真正将阿甘精神内化于心的人,才会真正理解该话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可见,社会—文化缺省对话语语义产出的重要性。

(二)缺省语义学及言语语义缺省产出的认知理据

缺省语义学以认知缺省和社会—文化缺省为依据,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结合起来,在广义真值条件下进行话语语义分析,认为话语语义的产出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话语真值条件内容的处理过程;二是含义的处理过程。其中,前者为词汇意义与句子结构(word mean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以下简称WS)、有意识的语用推理(conscious pragmatic inference,以下简称CPI)、认知缺省(cognitive default,以下简称CD)及社会—文化背景(social-cultural default,以下简称SCD)的合并表征;后者由CPI和SCD合并表征,并为话语真值条件内容做出贡献。可见,WS、CPI、CD和SCD这四大信息来源组成了语义表征,同时构成了话语语义的真值条件;所有表征语义的信息来源处于同等地位并共同作用于话语语义[21]。

显然,在缺省语义学理论中,话语语义不仅包括真值条件内容(合并表征意义),而且包括话语含义内容。鉴于上述两个过程均涉及CPI和SCD,我们将其分别标注为CPI1、SCD1及CPI2、SCD2,因此,在话语真值条件内容处理过程中,CPI1和SCD1作用于合并表征;而在含义处理过程中,CPI2和SCD2作用于会话含义。区别真值条件内容与含义内容的关键因素是语境或外在语用因素,如果第一步形成的话语真值条件内容并未与语境或外在语用因素发生矛盾,那么话语的真值条件内容便是话语语义,同时也是话语的缺省语义;反之,如果第一步形成的话语真值条件内容与语境或外在语用因素发生矛盾,那么话语语义的产出进入第二步,即含义的处理过程,此时对话语语义的处理将依据新的明确的CPI与SCD,即CPI2和SCD2(如图1所示),那么含义才是话语的缺省语义。可见,话语语义的缺省模式既包括语义的成分,又包括语用的成分;既包括有意识的推理,又包括意义的缺省[21]。

图1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语义解读示意图[22]73-74

综上所述,在认知视角下,缺省语义学理论揭示了话语语义产出的缺省机制。此外,该理论模式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结合起来,弥补了格莱斯经典会话含义理论将所言与所含严格区分的方法论缺陷,消除了长久以来未曾解决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之争,为其界面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视域[23]。

作为话语语义分析新模式,缺省语义学是在认知视角下对交际话语语义的产出过程进行的缺省阐释,阐释的过程是基于人类交际的意图原则与凸显原则。意图原则可被视为话语表达的基础,因为有了意图,话语表达就有了目的;有了意图,话语表达就拥有了指称性,从而将话语语义与客观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将话语语义指向了事物的个体、状态以及发展过程等。意图有强弱之分,意图的强弱决定了话语缺省语义的产出,即意图越强,话语语义的缺省值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构建话语语义是基于话语意图强弱的,判别该语义是否缺省语义的关键是把握话语意图是否最强意图[24]。

在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的成功需要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互动和配合,话语语义缺省作为一种语义处理策略,并不随意省略或漏损,而要遵守一定的认知原则,即凸显原则。在缺省语义学框架下,说话人必须突出交际中最有用的信息,使听话人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就能明白其真正的意图和含义,所以对听话人已知道的信息故意隐去不表达,使其处于语义缺省状态。

总之,思维是无意识的,而语言表达在意图原则与凸显原则下具有意图性,这种思维的无意识性与语言表达的意图性来源于人类身体经验特别是人类感觉系统。因此,作为话语语义处理的策略之一,缺省是无意识行为在多次重复某一有意识过程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模式,即无意识的缺省行为是有意识行为多次重复后的必然结果[25]。

三、言语幽默构建机制的缺省语义学阐释

缺省语义学认为,话语语义只有在交际行为中才能更为准确地加以判定,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的并被听话者重新获得的意义才是话语的真正意义。因此话语语义的缺省模式既包括语义的成分,又包括语用的成分;既包括有意识的推理,又包括意义的缺省。而交际行为中话语真值条件内容与其含义内容不一致,话语推理语义与缺省语义不一致是言语幽默的构建机制之一。

(一)言语幽默构建机制之一: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话语真值条件内容与其含义内容不一致

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言语语义包括言语的真值条件内容及其含义内容,而言语的真值条件内容与其含义内容不一致甚至出现语义上的冲突现象是言语幽默的构建机制之一。

(5)妻子:你怎么能用吸管喝酒呢?

丈夫:因为医生要我离酒远点。

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进行话语语义分析,对该话语而言,重点是对表达式“离酒远点”的语义分析。面对妻子的质问,丈夫首先是在WS的基础上,根据CPI1+SCD1+CD,传递了该表达式的真值条件内容,那么“离酒远点”的真值条件内容为“在物理距离上与酒保持远点”。但是在该表达式“离酒远点”的前面出现了“医生”一词,这一词汇的出现立刻将表达式“离酒远点”引入到了特定的语境中,那么基于新的更加明确的SCD2+CPI2,该表达式传递了新的话语语义,至此“离酒远点”表达的是“医生的医嘱中要求少喝酒甚至是戒酒以保持身体健康”之意。显然,丈夫利用“离酒远点”的真值条件内容巧妙地回答了妻子的质问并产生了幽默的话语效果。究其原因是会话中“离酒远点”的真值条件内容与其含义内容不一致甚至出现了语义上的冲突。

(6)When the waitress asked how we'd like our steaks, I said, "Medium", my husband said, "Medium", and my seven-year-old son said trustingly, "Large".

在该话语中,幽默话语效果的产生在于对词汇“medium”的语义分析。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夫妻二人对“medium”语义的产出经历了两个过程,“medium”在夫妻二人思维中完成了[WS+CPI1+SCD1+CD]+[SCD2+CPI2]完整的语义处理过程,最终产出“medium”在会话中的真正含义,即“牛排生熟程度上的中等”。其七岁儿子用表达式“Large”来应答,可见儿子对表达式“medium”的语义产出仅仅停留在该表达式的真值条件内容处理上,即WS+CPI1+SCD1+CD,那么“medium”传递的是物体形状上的中等,因此,表达式“medium”在该话语中存在真值条件内容与其含义内容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儿子忽略了外在语用因素而导致了话语幽默效果的产生。

(二)言语幽默构建机制之二: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言语推理语义与言语缺省语义的不一致

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言语语义同时包括言语的缺省语义及其有意识的推理语义,言语的缺省语义与其有意识的推理语义不一致甚至出现语义上的冲突现象是言语幽默构建的另一机制。

(7)女:你什么工作?

男:制片人。

女:哇!那你跟导演很熟吧,能推荐我去拍片吗?

男:这不用推荐,你来我直接给你单独拍就行!

女:好好好!快告诉我具体地址!

男:市人民医院门诊楼201室。

在该会话中幽默话语效果产生源于“制片人”的语义产出。当男士说出自己的身份是“制片人”时,女士在WS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SCD1+CD,得出“制片人”的缺省语义为“在影视剧制作中负责剧本统筹、摄制组组建、演职人员选用、后期制作与发行等环节的人”。但是,面对女士索要具体地址时,男士给出了“人民医院、门诊楼”等信息,于是女方基于新的更加明确的SCD2+CPI2迅速推断出男士的真实身份,此处的“制片人”是指“供职于医院,利用医疗设备为患者拍摄医学片子的医务人员”。显然,“制片人”在该会话中产出了缺省语义与推理语义,即影视剧中的制片人与医务制片人。因此,在该会话中“制片人”的缺省语义与其推理语义不一致是该会话幽默效果产生的真正原因。

(8) As a stranger entered a store, he noticed a sign warning, "Danger! Beware of dog!"posted on the glass door. Inside, he noticed a harmless old hound dog asleep on the floor beside the cash register. "Is that the dog folks are supposed to beware of ?"he asked the owner. "Yes, that's him."came the reply. The stranger couldn't help but be amused. "That certainly doesn't look like a dangerous dog to me. Why would you post that sign?""Because",the owner explained, "Before I posted that sign, people kept tripping over him!"

该段会话幽默的核心在于表达式“Danger! Beware of dog!”。在缺省语义学理论框架下,当陌生人在商店看到墙上的警示后,在WS基础上,基于SCD1+CD+CPI1及对狗的认知和体验,可得出表达式“Danger! Beware of dog!”的缺省语义为“注意安全,当心这条大而凶猛并且爱撕咬人的狗”。但是,在会话最后,当店主道出“Before I posted that sign, people kept tripping over him!”时,陌生人基于WS+SCD2+CPI2推导出表达式“Danger! Beware of dog!”的语义为“小心狗绊倒人”。可见,表达式“Danger! Beware of dog!”在会话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缺省语义与推理语义,从而产生了幽默的话语效果。

猜你喜欢
缺省语义学真值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卢曼理论中“Semantik”一词的翻译问题:语意/语义还是语义学——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探讨
面向数据集成的多真值发现算法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10kV组合互感器误差偏真值原因分析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评价对象缺省项识别
真值限定的语言真值直觉模糊推理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
情境语义学能否替代可能世界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