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差法”不仅可以求加速度

2018-11-06 12:56李伟康朱小勤
物理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差法内阻数据处理

李伟康 朱小勤

(芜湖市第一中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1 “逐差法”的内涵和意义

【例1】(2006年高考重庆卷第22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2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百分差

5 创新点

(1)通过无线设备遥控测量牛顿环,使系统简便且易于操作.

(2)对于实验中的条纹数目是经过CMOS镜头,将条纹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利用光敏模块进行计数条纹.系统可记录每环数据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避免繁琐的数据记录过程,减少眼疲劳,方便浏览.

(3)利用角编码器进行测量位移,这样就可以避免回程误差.

(4)系统通过所测数据自动计算牛顿环半径,优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误差.

(5)断电自动保存实验所测数据,免去因线路故障丢失数据.

6 结论

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相比,百分差由2.3%降为了1.5%,误差减少了0.8%,相对不确定度由0.68%降为0.53%.改进后优化了实验步骤,系统简便且易于操作,减少眼疲劳带来实验误差,有效避免了回程误差,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效率高效.

图1 例1题图

图2 纸带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答案:s1,s6;s1,s2,s3,s4,s5,s6;B;偶然;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的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逐差法”是一种逐一相减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大量数据的使用和逐一相减,使正负误差尽量抵消,从而起到减小物理实验测量数据偶然误差的作用.例1中由于方法A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只有s1和s6,对减小偶然误差没有帮助,而方法B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是全部数据,正负误差抵消较为充分,起到了有效减小偶然误差的作用,所以方法B更合理.因此,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上,方法B才真正体现“逐差法”的内涵.而其意义正是“充分减小偶然误差”.

“逐差法”的操作要领是尽量充分地利用已测量数据,通过观察进行逐差组合,分组求解后再求平均值.对于连续的偶数段数据,可以将全部数据分成连续的“两大段”,再行求解.

2 “逐差法”的思想根源和等效表现

“逐差法”的思想根源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至于只拘泥于“逐差法”的形式,才能在非一般情况下做到灵活变通,准确求解.

“逐差法”的等效处理方式是图像法(如“逐差法”求加速度和利用s-T2的斜率求加速度是等效的),两者都能达到充分抵消正负误差的效果.相比之下,“逐差法”求解快速,而图像法直观,容易发现、剔除个别错误数据.

3 “逐差法”的拓展应用和灵活处理

在线性关系的数据处理上,“逐差法”可以拓展到中学各种实验的数据处理中,只是为了方便应用,可能要对数据的关系做些形式的变通.

3.1 “舍小取偶逐差法”

【例2】(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22题)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3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4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4可知,小车在桌面上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4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4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图3 例2题图

图4 小水滴位置

解析:现只分析加速度的“逐差法”求解.

一般有以下3种处理方式,均为“奇段取偶”,只采用部分数据.

Ⅰ.舍掉第一段,变为偶数段

0.037 125 m/s2≈0.037 m/s2

Ⅱ.舍掉最后一段,变为偶数段

0.037 687 5 m/s2≈0.038 m/s2

Ⅲ.舍掉中间一段,变为偶数段

0.037 5 m/s2≈0.038 m/s2

那么,标准答案应该给多少呢?笔者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基本上都是0.037 m/s2.若如此,则处理方式Ⅱ和Ⅲ就是错误的.那么,若标准答案给的是0.037 m/s2或0.038 m/s2呢?

我们再看一下其他处理方式,即在5段数据中任选两段求解

……

那么,若采用“全数据处理”方式又会分别得出什么结果呢?

Ⅳ.重复使用“小数据”段

0.037 687 5 m/s2≈0.038 m/s2

Ⅴ.重复使用“大数据”段

0.037 406 25 m/s2≈0.037 m/s2

由此可以看出,命题者除了旨在考查“逐差法”外,还兼顾考查了对误差来源的认识和减小的多种途径的理解和处理.

我们可以把由连续奇数段数据求解相关物理量的方法概括为“舍小取偶逐差法” .

3.2 “凑和逐差法”

【例3】(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22题)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5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

图5 纸带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A,sB,sD和f表示) .

解析:现只分析加速度的“逐差法”求解.易知,AB段距离sAB=sB-sA,BD段距离

sBD=sD-sB

但考虑已知数据的局限性,根据上述做法很难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现灵活处理如下

sBC-sAB=aT2

sCD-sAB=2aT2

两式相加后,得

(sBC+sCD)-2sAB=3aT2

sBD-2sAB=3aT2

亦即

所以

3.3 “倒数逐差法”

【例4】(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6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图6 例4题图

(1)某次测量如图7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cm.

图7 测量示数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表1中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表1 指针示数

解析:现只针对弹簧Ⅰ的劲度系数的求解做如下讨论(为便于比较差异,以下保留3位小数).

(1)单组数据求解

三者取平均值

(2)“逐差法”求解

所以

κ=12.500 N/m

由上述不同的求解方法,可以看出所求结果大小呈现多样性,这是偶然误差的表现,而“逐差法”所求结果在各个数值中居中位,这是偶然误差减小的体现.

3.4 “整体逐差法”

【例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动势约为6 V,内阻约为2 Ω),实验原理如图8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改装的电压表V○,A○为标准电流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准阻值为4.0 Ω的定值电阻.已知灵敏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g=100 μA、内阻约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压表满偏电压为6 V,需测量灵敏电流计的内阻,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用半偏法测灵敏电流计的内阻.

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待测电流表ⓖ(量程Ig=100 μA);

电阻箱R′(0~99 999.9 Ω);

滑动变阻器R1(总电阻约5 kΩ,额定电流0.5 A);

滑动变阻器R2(总电阻约100 kΩ,额定电流0.5 A);

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约为2 Ω);

开关及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若采用如图9所示的电路测定灵敏电流计的内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以上备用的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__.

(2)若实验中测得待测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2.0 kΩ,现要想将此灵敏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则改装的方法是将灵敏电流计与电阻箱R′________联,并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________Ω.

(3)请将电路图图8补充完整.

图8 实验原理图

图9 测定灵敏电流计内阻

(4)某次实验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现只针对电池组的内阻r的“逐差法求解”分析如下.

由于本实验中,改装后的电压表所测并非电池组的路端电压,所以无法直接求出电池组内阻,但可以把定值电阻R0等效为电池组内阻的一部分,先用逐差法求出r+R0,再得到r的大小.

所以

r+R0=

5.625 Ω

r=1.63 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逐差法”不仅可以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它实际上是线性关系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在中学理科实验的数据处理中,都可以借鉴该种方法,线性变通后使用,应引起中学教师和考试命题者的关注.以上例题,也能反映出相关考试的一种命题趋势,“逐差法”处理数据准确快速的这一优势,也必然会在今后的高考等各种考试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差法内阻数据处理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认知诊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零替换、多重插补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例谈“定比点差法”在解几问题中的应用
ILWT-EEMD数据处理的ELM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闹”中取静点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