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华:治痛风重在祛除“浊瘀痹”

2018-11-07 08:02肖格格李善举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医嘌呤碱性

文/肖格格 李善举

痛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中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而反复发作的炎性代谢性疾病。已逝的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将痛风中医病名定为“浊瘀痹”,认为痛风的发病过程是正邪相争,脾肾失调的过程,浊毒内伏,复因劳累,暴饮暴食及感受外邪而诱发。

朱婉华教授是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爱女,不仅深得其父之真传,自己还有着40余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担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全国痛风协作组组长,由于她带领协作组的全体成员把“痛风”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等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深得业内好评,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痛风的权威专家之一。朱婉华认为,老百姓不关心治痛风是用西医,还是用中医,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有效治疗及预防。而关于痛风,她认为防重于治,忌口是痛风患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痛风被称为“王者之疾”

痛风并不是一个新时期的新病种,古今中外,它一直长期存在,并且是生活富足人士的阴影。在古希腊、古罗马宫廷中,痛风病十分盛行,患者多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所以痛风有“王者之疾”的“美誉”。

相关数据显示,痛风在我国1948年报道仅2例,958年也只有20多例。改革开放后,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酒类消费倍增,痛风患病率明显增加,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目前,痛风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据调查,不足40岁的初次发病者比10年前增加了近30%。

辨证治疗痛风,明确四个阶段病情

痛风的辨证治疗,主要是辨兼夹、辨虚实,在辨证方面须掌握其不同特征,以便了解何者为主何者为次,而相应地在用药上有所侧重。

瘀滞甚者,局部皮色紫暗,疼痛夜重。痰浊甚者,局部皮色不变,但却有肿胀表现。湿热也能引起肿胀,但局部有灼热感等。本病早期多为气血亏虚,重者则见肝肾亏虚。气虚证的表现是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食少,便溏,气短,自汗,舌淡,脉弱;血虚证的表现是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爪甲色淡,疼痛呈游走性,舌淡,脉细;肝肾不足者则多头晕,心悸,腰疼,耳鸣,舌淡(阴虚火旺则舌质红),脉细弱。

朱婉华认为,治疗痛风应明确其四个阶段,分期辨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多属湿浊内蕴,应立足于利湿化浊,以防湿浊内阻,酿成浊瘀热毒;痛风急性期,多属风湿热痹和湿热痹范畴,应从泄浊化瘀、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着眼,以阻断病情发展;缓解期(间歇期)辨证为瘀血阻络,宜活血通络为主,同时应兼顾清涤浊毒之邪;若发展到慢性期阶段,又需要针对兼夹痰浊、血瘀者,随症参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之法。同时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养气血,调补脾肾。因此分期辨治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朱婉华强调,治疗痛风合理用药是一方面,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饮食不合理,治疗效果也终将难尽人意。

忌口的本质是合理饮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的话,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个痛风患者对食物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一个健康人对食物的选择,也影响着身体健康的走向。朱婉华向痛风患者推荐“三低一多”饮食结构,即低嘌呤、低热量、低脂低盐,多饮水,同时限烟限酒。就是有所吃有所不吃,需忌口。

朱婉华 主任中医师,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之女,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全国痛风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暨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持研发中成药“益肾蠲痹丸”及医院制剂二十一种,主编国医大师系列丛书《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痛风(浊瘀痹)诊疗与康复手册》。

朱婉华建议:多吃低嘌呤食物,限制中等嘌呤食物,避免高嘌呤食物。一般来说,海鲜为高嘌呤饮食,蔬菜为低嘌呤饮食,但并非所有的海产品均为高嘌呤饮食,如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食物;也并非所有的蔬菜都是低嘌呤饮食,如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为中高嘌呤食品。

有研究发现,新鲜蔬菜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肾结石发病风险,豆类及豆制品其促尿酸排泄作用超过其所含嘌呤导致的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鼓励痛风患者增加摄入新鲜的蔬菜、豆类和豆制品。

过量饮酒,且同时吃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更容易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含嘌呤最高的,每天喝两听以上的人痛风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2.5倍;每天喝两杯以上乙醇含量为15克白酒的人,患痛风的危险是不饮酒的人的1.6倍。

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强碱性食物包括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和海带等,尤其是天然绿藻和富含叶绿素的食物;中碱性食物有萝卜干、红萝卜、大豆、番茄、香蕉、桔子、西葫芦、草莓、梅干、柠檬和蔬菜等;弱碱性食物包括红豆、苹果、洋葱和豆腐等。强酸性食物有蛋黄、乳酪、白糖做的点心、柿子、乌鱼和柴鱼等;中酸性食物有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等;弱酸性的食物有白米、落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章鱼和泥鳅等。

多喝碱性矿泉水。碱性矿泉水非矿物质水或纯净水,而是在酸性的纯净水基础上添加人工矿化液制成的,进入人体后,使人体趋酸。还要控制含糖饮料和果汁(包括糖化的苏打水)的摄入。果糖类饮料会加速尿酸的形成,减少尿酸排泄,其引发痛风的危险与啤酒相当。(作者肖格格,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国医嘌呤碱性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12Cr1MoV焊接接头在碱性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日常生活的碱性食物
HPLC法同时测定辣椒面中碱性橙2,21,22和酸性橙II的含量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想吃火锅又怕尿酸高,如何解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