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8-11-07 09:16王玉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托幼机构、政府等利益相关部门协同创新,当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都能意识到需要同托幼机构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虽然有了协同育人的合作意识,但是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合作动力不足。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依然停留在实习见习层面。本文以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培养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协同创新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项目名称为:“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17B2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2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幼儿师资数量增长呈现了飞跃式发展,尽管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体与当地托幼机构签订了校外的实习、见习基地,逐渐完善了以课堂教学加专业实习、见习为主的培养体系。但现阶段人才培养主体仍以高校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因此,亟需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它是以学校与托幼机构合作育人为基本形式,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本要求,在优化内在动力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的协作,并依靠 “互联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保障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

1.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主要由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决定的,单靠学前教育专业自身条件难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所在高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托幼机构等,他们从自身的角度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众口难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日趋多元化,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专業职业教育,还包括文化的、艺术的、社交、专业实践、学术创新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为职业人,还要培养学生的高雅志趣、良好的社交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等;当前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胜任幼儿教育的教学工作,还要求能从事更多的相关工作,甚至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的托幼机构或岗位需要不同的能力。但总体来说包含了基本的教育和保育,要求学生懂得一定的保教知识。并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不能完全迎合社会发展,还要高于社会发展,这样才能引领幼教事业发展。

1.1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能简单等同于操作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或实践创新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它最终面向的是0-6(7)岁的婴幼儿,他们处在了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需要托幼机构提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从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现实需要上来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是要为幼教实际工作提供人力支持。教育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学前教育专业工作会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更新教育内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2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是人的教育,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专业集中实践和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分占总学时的13.19%和18.84%,而高职专业这一百分比分别达到了39.55%和55.80%。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说、画、弹、跳、唱及双语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

2.1协同研发课程

高校和托幼机构合作,组建以高校教师负责理论编著、托幼机构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实践研发的课程研发团队,研发出符合学前教育大政方针,幼儿教育发展特点的重理论、强实践的课程和教材。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将该教材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指导托幼机构的教育实践,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

2.2 深化见习与实习工作的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与实习工作是高校与托幼机构紧密合作、频繁互动的一个重要机会,合作对于高校和托幼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实习基地肩负着接收和指导实习学生的责任,因此,他们也应该有权利从高校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也是“协同创新”合作模式的关键点。我校现已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习方案,配备了专业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托幼机构也建立了实习保障制度,选派了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工作。实习工作能从形式上得到保障。但是要发挥实习工作的实质还要深化见习、实习工作的内涵,一是完善实习实践的监督制度。在实习实践工作中引入当地的教育部门作为第三方监督主体,对实习见习方案,做科学合理的考评与分析,监督高校和托幼机构严格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二是加强实习实践的激励机制。幼儿工作重要而琐碎,托幼机构如果还要承担高校的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虽然高校会付一定的实习见习费用,但是这些费用聊胜于无。因此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综合考评实习基地工作的基础上,给予优秀的实践基地一些激励机制,例如树立“实习实践指导示范园”,并拿出专项经费奖励优秀的实习基地以及相应的指导教师,优化内在动力,提高实习基地指导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将实习基地一些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交付给高校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既增强了高校教学的实践性,也减轻了实习基地的工作压力。

2.3 协同构建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托幼机构教师的职前培养,还是托幼机构对于教师的在职提升,落脚点都在幼儿教师身上。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协同开展托幼机构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教学环节保证托幼機构教师的培养质量。二是协同构建教研共同体,围绕学前教育的实践问题,在课题研究上紧密合作,可以借助高校和幼儿园的名师力量实行“工作坊制”,如在托幼机构设置课程研究室、游戏及玩具研究室等,最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一线实践和教师培养中,积极推进理论及实践创新。

2.4协同人力资源的分配

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需要制度、经费、机构的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人力资源融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好坏。无论是科研深度融合,还是人才培养全面合作,均需要学前教育培养主体和托幼机构的人力资源直接参与。因此,人力资源协同成为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的重要措施。

2.5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

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因此,面向三年制的高职专业,构建“4+1+1”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4”指的是学生在校接受4学期完整的学习,掌握必要且够用的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弹、跳、画、唱等技能知识。这一部分课程由培养主体依据国家高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教育学的一般方法,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共性来设计。“1”学期由托幼机构结合园所的特色课程设计,由培养主体和托幼机构共同完成。一方面能够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另外一方面,企业可以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缩短企业的用人成本,“1”学期到托幼机构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到新手教师”的快速转变。而面向四年制本科,则采取“6+N+1”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上所述,学生在校接受“6”学期完整的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N”是由托幼机构提供特色课程结合我院的院本课程,突出培养主体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从业资格证,使其具备双师型的教师能力,“1”学期到托幼机构进行顶岗实习。逐步实现由学到教的平稳过渡。不管是高职专业的职业教育,还是本科专业的学历教育,归根到底都需要培养主体和托幼机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

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培养主体和托幼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而且需要相互尊重,利益均衡。同时需要政府的参与,既要发挥引领与监控的作用,又要承担协调与均衡的作用。在政府的引领下,培养主体和托幼机构构建协同创新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幼儿教育特点,符合当前社会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6)

[2]陈婕,王玉娇.陕西民办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3]赵红霞,胡碧霞.“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及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4)

[4]刘玉红,秦东方.“卓越教师”视域下学前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6(2)

作者简介:

王玉娇(1988-),女,陕西安康人,本科,西安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