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07 09:16苏银宝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赏识教育创新能力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笔者便从此入手加以赏识肯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赏识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因此,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都得到稳步的提高。

【关键词】赏识教育 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38-02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创造出多少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被尊重、被赏识的快乐,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中提到:对情感态度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不同的建议,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本文试以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加以阐述。

一、赏识教育在新课伊始的运用

在一次公开课上,《长方形的面积》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东东和明明都为自己的美术作品安装了画框。

东东:

2分米

9分米

明明: 6分米

3分米

师:后来两人又拿着心爱的画框去配玻璃。可是他们在付钱时,玻璃店的老板却要他们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你们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生1:(自信地站起来大声说出答案,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问题分析得非常清楚。)

(天哪,他泄露了“天机”!把我这节课要教的新知识全讲出来了!学生都懂了,我还教什么呢?听课的教师会不会以为我课前做了手脚?)

师:(耐心听完,表扬生1学习积极,预习到位)不少同学和你一样,通过预习或者请教家长,也已经知道了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过,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

生全体:——眼见为实。

师:太对了!我们是学数学的,千万不可轻信他人!我们今天也来亲自验证看看,到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正确与否?为什么?

(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喊好!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已经知道计算方法的同学没有骄傲自满;不懂的同学也不再焦虑担心了,大家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探求知识之中……)

倘若此时教师支支吾吾,那么学生一定会不知所措或者产生畏难情绪。试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能得到保护?孩子怎能放心地“施展身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提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可见,赏识学生,特别在数学学习中,能让学生全身心放松,思维尽情驰骋!这样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赏识教育在课堂练习中的运用

在尝试做课本例4第(3)题第2小题时。(如下图)

(生2举手示意有疑问,我走到她身边,小声问她有什么问题)

生2:是不是书本写错了?明明这个图形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是个正方形,那么应该直接叫边长,而不应该和长方形一样叫“长”和“宽”?

师:(提高点音量,至全班听到又不影响)这个问题你等下问全班同学,好吗?

师:(讲评作业至此,提醒生2提问,且添油加醋自言自语)到底是编辑叔叔写错了,还是咱们刚才量错了?

生:(有人在下面小声嘀咕):都没错呀?

师:(小声自言自语)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3:(最聪明又最调皮的生3举手)我们好像学过,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这时候全班同学好像都被唤起了回忆,也纷纷举起了小手。我见时机已到,即请生2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顺势引导大家“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相等时,长和宽都可以叫作边长”。我在刚才上台板书的同学写的“长、宽”旁边划上箭头,并且写上“边长”。)

师:所以,正方形也可以有自己的面积公式,可以等于什么?

生:(这时几乎是全班一起回答)等于边长乘边长。

这样,正方形的公式就水到渠成地总结出来了。生2的疑问,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后面要学习的内容。我赶紧表扬了生2肯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这个优点,并且请大家把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填在书上,把参与发言的生2、生3、生4的名字标在书本的公式旁,让大家看到这公式就记住这三位肯动脑筋的同学,并随时向他们学习。)

我就是这样通过赏识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也因为平时赏识多责怪少,因此,学生在我的课上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孩子们有什么想法敢说,敢质疑,敢于“越雷池”。我的班级学习氛围很浓厚,学生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学数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数学课堂上显得弥足珍贵!

三、赏识教育在讲评作业时的运用

在做课本练习十五第2题“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个场地是多少平方米?”时,当台上小朋友板书完成后,我习惯请几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板书。这样,有什么错误什么瑕疵一定会被几十双眼睛找出来的。这不,“师生”在台上争论不休了。我在下面看了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不是我孜孜以求的结果吗?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能照亮他们的前途啊!蓦地,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和激动!思维碰撞,这是多么难得啊!因此,我没有急于请他们下来,也没有急于上前单独帮他们解决。

师:(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俩有什么问题意见不同呢?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好吗?

生5:(批改作业的)请问这个“420”是哪来的,没再加一步计算。

生6:(做题的不等发问完)因为这是同一大题的第二小题,所以,第一步已经求出来的数,第二步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不需要再多写一次了。

师:同意生5的比1,同意生6的比2。

师:(分别请一位代表阐述观点后)生5非常细心,是个严格的小老师!这道题如果只有一个问题时,就一定要把第一步怎么得来的写清楚;但是因为这是同一题的两小题,所以采用生6的方案,第一小题已经得出的结果用来作为第二小题的已知条件。总之,两个同学都非常棒!”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聲……)

可见,由于老师懂得学生的心,能赏识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构筑了相互信赖,充满温情的关系,如同扇子的骨架那样形成了牢固、稳定的关系,学生们才能听取其他同伴的意见。这样“百家争鸣”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发散了,创新能力提高了。

总之,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在教学中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后进生、学困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赏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他们就会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更有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自尊、自信就会逐渐提升,他的思维就会得到激化,创新能力也因此能得到很大提高。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赞美和鼓励。毕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里斯基.《给教师的建议》[G],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G],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苏银宝(1971年4月-),女,福建厦门人,大学本科学历, 一级教师职称,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厦门市数学骨干教师,湖里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湖里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湖里区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赏识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