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与对策的探索

2018-11-07 09:16杨亚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问题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培养模式、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并或浅或深的进行与企业的合作。在普遍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浮于表面、供需错位、层次浅、力度小、持久性差等问题。院校应深入企业,号准企业需求的脉搏,提高合作的基础性工作水平;在专业课程设计上紧密贴近,更多的增加实践内容;摸索出院校切实得到发展、企业真正欢迎的“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问题 对策 模式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8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15-01

近几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压力较大,为此职业院校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抓好教育教学质量,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性。2005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方法。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就业为导向,着力于“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的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制订各项制度,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些高职院校为更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还成立了院、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根据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角色,目前校企合作培养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模式一:“订单”式合作

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教学的实施由校企共同完成,教学和考试内容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本企业所需的学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校企合作模式二:校企互动合作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比如,有些企业会对接高职院校的某个与企业自身产品、行业紧密相关的系以冠名“企业学院”的方式进行合作,企业将资助的资金转化为实验设备、奖教奖学金。

3.校企业合作模式三:工学交替类型

该模式一般有两种实施方式: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

应该说,校企合作存在着实行多样化的合作培养模式。而每个模式各有特点,也因为具体情况不同突出的合作主体不同。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校企双方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也因为政府相关部门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管理机制落后、不健全、学院不真正适应企业需求、企业参与意愿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

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虽然教育部门倡导,但现在的校企合作仍是职业院校自发寻找企业、企业自愿,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学校与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明确,企业不想增加自己的风险。

企业参与职育发展不够主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所以,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

三、高职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未来应对之策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几点对策:

做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校企合作的质量,校企合作的质量又反过来促进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企业要求开设专门课程,組织项目教学。

主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由企业行业调研获取典型工作任务。

建立良好的运行和协调机制。建立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学校是公益性的办学机构,企业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组织,校企合作涉及学校与企业的各方面对接问题,对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创新现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有目标地选择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不是盲目合作。企业可以选择学校,学校也应该注意选择合作企业。

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在当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有所缺位的情况下,学校不能坐等政策,或被动作为或跟风行动。只有把敢闯敢试与稳妥细致结合起来,才能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校企更深层次的紧密合作。引导职教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人才交流中心和中介参与,把校企合作由双向推向多向,形成开放式的合作方式。

正确处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正确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是:学校和企业依据合作协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确保学生的身份不致固定化或错位。

总之有机融合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努力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号准企业需求的脉搏,提高合作的基础性工作水平;在专业课程设计上紧密贴近,更多的增加实践内容;摸索出院校切实得到发展、企业真正欢迎的“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亚琴.数控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建设研究[J].品牌 201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Z].国办发[1999]60号.

[3]刘晓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1-23.

[4]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5]杨峻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应用能力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2):4J6—48.

作者简介:

杨亚琴(1974-),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密制造工程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工程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问题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