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作文审题训练的实践探索

2018-11-09 10:49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佛系审题导图

陈 希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关注理性思辨与表达。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学生不会思考,很多学生思绪混乱;或者思维浅显;或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多,只能够发现与事物表象相关的问题,而不太善于捕捉与事物本质有关的问题,使得理性思辨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何弥补写作思维的这一缺陷,使得学生进行“周密”而有质量的思考?这需要实践和方法的引领,而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

思维导图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其原理就在于利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充分调动大脑思维的积极性,把人脑中的内部思维过程外显化、可视化,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

而作文也是一个思维发散然后聚合的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中,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清理思路,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有章有法。

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呢?

一、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学会画思维导图

画出思维导图,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了帮学生在写作时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堂上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维体操。

在学生刚接触思维导图这个新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词出发,通过训练课点拨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例如以热点话题“中国梦”作为核心词进行思维训练,“中国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多同学容易泛泛而谈。

针对这种情况,我用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在黑板上画思维导图。首先理解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其实也是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的梦,梦想,即理想、抱负和蓝图等等。之后发散思维,先发散到梦想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医生、手艺匠人、农民、小贩、城管等等,可以扩散到各行各业;再向外扩展,从个人梦想、集体梦想到国家梦想……也可以站在时间的纵轴上,联想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

接下来的环节我请学生到黑板前,将这第一层展示出来的导图补充出第二层,化大为小,比如学生对“农民”这个话题写了这几个点:想建设美丽乡村,想老有所依,想不再空巢,想实现小康生活,想教育和医疗公平等;“手艺匠人”可以与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工匠精神、文化内涵联系起来……这一层可以关注我们身边普通人的梦想,联系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都有自身的体会和所见所闻,使“中国梦”这个大话题由小切入,具体可感,容易让写作落到实处,言之有物。

这一阶段,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思路,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时候怎么去发散思维,获得多样化的立意角度,从中选择自己有话可写的、能写出深度的立意。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几种运用

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虽然注意到思维的多角度,但思维的层次性比较混乱,逻辑性不强。要使学生画好一幅真正充实的思维导图,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对绘制作文思维导图的规则与技巧加以指导。

1.辐射式的思维导图:分类展示,井井有条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现在的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写作材料或者是几个写作材料的组合所反映的往往是多种角度、多重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画出作文材料的思维导图,能够使作文中复杂的关系清晰化,多种角度明确化,使得学生更容易寻找最切题的角度或关系来分析作文,找出关键之所在。

比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Ⅰ高考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经过审题可以发现题目里面人物出现了父亲、小陈、警察、媒体等众多人物,因此,我们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形成如下的思维导图:

画出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材料,对于材料的内容细节也能充分地进行挖掘、分析。遇到一些材料作文角度多样,有边缘角度,有核心角度,有主要次要角度之分,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题立意。这样的写作,可以让文章变得有序起来。

2.层递式的思维导图:深入推理,层层递进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力,除了立足一个观点向不同方向作辐射式联想,也可以向纵深挖掘。

如以下作文材料:

行至年末,微信朋友圈被“佛系”这个网络热词刷屏了。“佛系”跟宗教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你对“佛系心态”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对此加以评说。

拿到作文题后,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发散的中心点,也就是这则材料中的“佛系心态”。

接着紧扣中心点进行发散,围绕“佛系心态”这个关键点从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根源(历史与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的、主观与客观的)、产生的影响(正面的谈意义、反面的谈危害)、解决的措施(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发散。发散的内容越多越具体,对后面的写作帮助就越大,如图:

要注意的是,思维发散以后,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将其按原因、影响、建议措施等进行归类,并对思路进行整理,以便形成作文的写作提纲。

3.对比式的思维导图:正反对照,权衡辨证

根据所给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所给材料出发,对材料中的中心词进行正面、反面乃至辩证的思考,画出截然相对的两个分支,最后将这两个分支总结成文。

比如以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人心的坚硬与柔软》: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相关要求,从事物的两面思考,最终在思维导图中体现辨证的结果:

在对“坚硬”“柔软”两方面进行罗列后,我们不难从思维导图中发现过分的坚硬,和过分的柔软一样,都会失之偏颇,因此从和谐的角度立意——“刚柔并济”,文章就会显得辩证而充满了理性思考的力量。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发现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碎片化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思维。以这种方式重新训练学生确定作文“中心点”,并围绕表达中心点的需求,构建文章结构的能力。有了写作素材和思路做铺垫,学生就可以消除面对写作的恐惧,逐渐树立自信,提升写作兴趣。

猜你喜欢
佛系审题导图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三招”学会审题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佛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