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在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析

2018-11-09 12:00俞雯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理活动心理学建构

俞雯洁

摘 要:园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园林疏密有致的风格都展示出艺术设计中的风采。在设计心理学中结合园林建筑、假山碎石、园林植被和中西方设计风格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建构出人们微妙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中国园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江南园林;心理学;建构;心理活动

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象征,建筑风格在世界上是举世瞩目的。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及其周边的草木山石构成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的园林艺术。整个园林中也渗透了许多设计心理学,所以园林和设计心理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一步一景的框景风格;回廊曲折的流动风格;借景抒情的暗喻风格;泉石山林的野趣风格……这些建筑与景的完美结合建构出微妙的心理学原理,都说明园林设计心理学存在实用和审美的功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一、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与设计心理学的特点,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谐结合,是文化艺术和审美心理的综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建筑风格深受皇权至尊和明伦理重礼仪的影响。在艺术造诣方面,大门的设计采用气势恢宏的规模和金铺屈曲的华贵。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心理息息相关。

(一)回廊

回廊呈现出流线功能,从而使被分割的空间和景色相互连通,回廊隔而不断,层次分明,在热闹中有静谧,增加空间中的变换情趣,通过回廊把简单的单体建筑组合成杂而灵活多变的建筑群。在设计心理学中认为:通过迂回曲折,曲中有度的回廊设计将空间完美分割,通过艺术中的围合空间,设计出组廊成景的艺术特点,回廊以线的形式在空间中相互渗透,完美诠释出动静结合变换有趣的空间设计,增加游园者的趣味性,达到让游园者有放松的心态和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的心境。

回廊的平面可以自由组合,廊呈现出通透开敞的形式,造园者善于将地形和园林相结合,组廊成景。回廊采用迂回曲折的形式,它与自然风景的池馆水榭、山水画艺术相互渗透,建筑中的雕梁画栋与雕刻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存在融会贯通的共性,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性。整个园林通过突出特征法将园林中景物作为衬托,突出园主人的心境,以此设计出远离凡尘,闹中取静,享受山水林泉之乐的旷达的心境。在心理学中分析,迂回的回廊可以扩充视线范围,扩大视野范围。

(二)框景

框景艺术是江南园林中特有的景色,它是园林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它是园林空间延展的手法,通过漏窗可以从该空间欣赏到另一位置的景色,使得景色隔着一个渐变的层次被欣赏,如同框为前景,框内的事物为中景,远处的景物为背景,从而达到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达到景深的效果。框景的运用造就了园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这种设计布局,既变化又集中,给游园者强烈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总之,框景艺术不仅能够增加空间的渲染力,也能加强人们视觉的凝聚力,使人们有远离闹市,享受闲情逸致的雅兴。设计心理学和中国园林艺术相结合,它能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园林中设计变得人性化,它将中国园林景观文化和现代高速发展经济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相结合,在此环境中,让游园者有一种远离闹市的慢生活的心理,从中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心理,也可以提高园林的审美情趣。

(三)房屋建筑

在江南留园中,入园门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将大门做小,走进后一个宽敞的大厅紧接着是一条曲折的长廊,建园者通过以小见大,层层递进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出焕然一新的园林风貌。其次,将门做小的缘由是建園者被贬官回家,把门做小表达自己谦逊的心理和虽居于闹市,却在闹中取静,甘于做隐士的心境。这种艺术设计,先抑制人们的思想,再通过进门迂回曲折的长廊和框景艺术衬托出外放的效果,整个园林呈现出欲扬先抑的氛围。园林设计通过对比冲突的艺术手法达到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

凿池养鱼的构图,植树建屋的布局,都体现了艺术设计原理。整个园林中呈现出“徒步姑苏区,潺潺流水多”的江南水乡的园林特点。在留园的建筑风格中都代表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化,如:最佳赏景区——闻木樨香轩,此处可观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园林主人通过指代的手法设计,表现建园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手法。通过暗喻的手法将建筑比喻成船,倒影在一汪湖水前,通过物理现象参照物来看,水波荡漾,表明建园者还想去坐船出门做官的心理,展现出建园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信心。园林主人在仕途中壮志未酬,所以借“景”为前提,喻“情”为媒介,将远大报负寄情于园林的草木山石的建筑中,以此将园林景物进行萃取和概括再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联想设计从中叙述思想感情。在心理学中,这种园林的设计手法借助景物,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心理学和造园手法的结合,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愉悦和满足,整个园林景观充满了韵味,使整个园林景观和整体的气氛和谐统一。

(四)假山碎石

“无石不成园”这是对中国园林假山碎石的评价,中国园林置身于此,宛若“平面的诗情,立体的画意”的艺术。中国园林中有假山碎石也是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它将园林的景和艺术装饰有机结合,缔造出与众不同的园林意境。冠云峰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它是留园的建筑性标志。由于园林的主人多为朝廷高官和商人,在心理学中体现出从政从商之人,要多追求一种回归自然、与世无争的旷达心境,所以在园林中的景物更多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状况,所以设计大多追求的是创园者所向往的心境,能够让人无时无刻感受自然之美,有效忘却烦恼的心理。

在园林中,都存在书房的配置,由于建园者都是地位显赫,所以对下一代都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所以在书房的门前采用了铜钱的设计,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领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觉悟。在设计心理学中:铜钱采用花的形式组成,告诫人们读好书才能走上仕途,才能懂得如何花钱的心理,也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这是将中国园林美学和行为认知相结合。

二、中西方园林的对比

随着时代的更替,同一时期的两种事物呈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中西园林也存在着不同,中国园林的存在有着景因曲深的园林意境。但西方园林的形式与中国园林风格大相径庭,它更多注重艺术的体积美和几何美,将内部空间构成的美和外部形体的塑造美相结合,重视立面实体的分割和处理,从而构成了立体展开的群组布局。西方园林是立面的宏伟和分割的壮观,建筑材料以石质为主,注重体积感,突出中心建筑为主,大多数的建筑以礼拜和宣扬对神的崇高与爱戴为中心。之后受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整个园林建筑风格有了长足的发展,以中轴线为基础几何对称分布,建筑风格充满了理性和大气,所以说西方园林是以块面形式诠释西方园林的美学原则。在西方园林的建设中,艺术设计与园林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在园林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这种关系遍布于园林的各个角落。如:突出视觉中心,将主体物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通过几何突出物体对称的主体性,西方园林的建园者更多崇尚开放的艺术概念。中国园林更多注重的是自然美与和谐美,园林设计通过对比与冲突的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关系,将园林表现为随低就高的形式与借郊野山林,泉石之景的情趣,烘托出园内现自然之景,寄之以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意趣。建筑以土木为主,注重园林建筑的组合与景色的和谐。园林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理重礼仪为中心的风格。中国园林以借景为中介,突出自然风景中曲径通幽的小道,影影绰绰的湖光山色,翘脚飞檐的屋舍,体现出石情、水意的情味,也是蕴藉的场所,更多是在感情和精神上的领悟,整体建筑风格特点是本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形式,将感性和写意的园林特点张弛有度地呈现于整个园林中。但是不论哪个时代的艺术,在心理学中都是文化的象征,代表当时建园者的美好心愿。

中西园林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承和历史基调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西方园林更多追求的是循规蹈矩的几何对称,整个园林充满体积美。在中国园林中体现出“曲转景出,景因曲深”的自然美,整个园林是个性和情感的集结处。对比中西园林的不同,两者也存在相同点:它们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是民族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

三、结语

在中国现有的园林告诉我们,人们的心理活动、行为活动都对园林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园林中存在着异彩纷呈的建筑与景色,它包含着文化和艺术底蕴,如:中国园林中的厅、堂、楼、阁、榭、舫这些都与艺术设计中书法、绘画、雕塑、建筑有机结合,将园林空间与设计心理学表现出“形外之意,象外于象”的意境。也存在着艺术与借鉴欣赏,如:西方园林中的体积感与艺术设计中厚重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在园林艺术中的每个细节都追求形似和写实的风格。中西园林都是通过含蓄和掩藏的手法表现情感和满足精神上的寄托,中西园林的建筑风格都以整体布局为主,辅以局部布局相结合,造就出有审美情趣与价值理想的美学原理。但在对比西方,中国园林设计中,有很多地方存在人的心理、行为的活动,但没有形成专门的园林设计心理学理论。所以我们应该多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结合中国园林设计文化的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并将其利用于实际,才能使中国园林发展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张健健.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13,(09).

[2] 张咏谊.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比较[J].泰山学院学报,2009,(03).

[3]徐子涵.中國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心理活动心理学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