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义和西蒙·维列竹结构建筑的比较研究

2018-11-09 12:00闫玫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技术西蒙

闫玫璐

摘 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逐步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在满足遮风蔽雨和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同时,也承担起沟通人与自然之间桥梁的作用。文章针对武重义和西蒙·维列的竹结构建筑,对其材料运用、节点逻辑、结构美学等方面做比较型研究,从而得出武重义是一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人道主义建筑师的结论。

关键词: 武重义;西蒙·维列;竹建筑;传统技艺;现代技术

在科技大创新成为主流的21世纪,城市被时间的洪流推进而不断发展,现代建筑以其惊人的建造速度、普适性和经济性席卷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威胁人们的生命,建筑师武重义和西蒙·维列基于地域环境的特点并运用独有的建筑形式对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回应。

同为实践与实验平衡的结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和人道主义建筑师,他们具有相似的建筑思想,以竹结构建筑为主,均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武重义与西蒙·维列的比较研究得出武重义基于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内核和技术特色。

一、思想来源

(一)日本建筑思想的影响

武重义和西蒙·维列都深受日本建筑思想的影响。武重义于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硕士,师从日本建筑大师内藤广教授,他对建筑的理解和竹结构建筑的表现形式均受到内藤广的“原生形态”建筑观及隈研吾 “消失”的建筑理念和对材料粒子化的概念的影响。

西蒙·维列对建筑的理解源于对日本建筑的思考,西蒙称最先影响他的建筑师是受日本建筑影响的Charles Green和 Henry Green兄弟,他看到的第一本建筑书是关于日本建筑的书籍,他认为日本建筑之所以能够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其原因在于他们在矿物元素和植物元素之间保持了完美的平衡[1]。

(二)对地理环境因素的思考

越南和哥伦比亚同属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湿度高,武重义和西蒙注重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在相似的气候环境下做出了相似的回应。他们的作品均致力于减少建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但也均存在因建筑形式难以脱离低纬度地区而无法在冬冷夏热的环境下推广的问题。

(三)服务大众的建筑理念

他们都具有服务大众的建筑理念。以绿色建筑设计见长的武重义,虽深受酒店与私人房屋等高端客户的欢迎,但他也将为中下阶层设计容易负担的房屋作为理想。西蒙最初对竹结构建筑的探索,亦源于为那些挣扎于贫困线下的穷人、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街头的“非法公民”建造简易的住宅的想法。

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基于上述思想理念的影响,他们将目光共同锁定在竹结构建筑的建造和推广上。

关于“竹”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将“竹”作为建筑结构元素的探索;第二种为以意向和概念的方式将“竹”置入建筑的构成中的探索;第三种是作为一种建筑面材的竹模板、竹胶合板的运用[2]。武重义和西蒙的探索多属第一种,但也有少量关于第三种方式的运用,本文仅针对第一种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材料的选择

1.竹材的优越性

越南和哥伦比亚湿热的气候均适宜竹子的生长,其生长期短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它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不仅能节省木材保护森林,而且所形成的产业链必将推动经济的发展,相比树木有很强的优越性。同时,竹材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具有轻质、易运输、成本低、建造快、抗拉强度高、环保、耐久、吸水率低、廉价、美观等优点,可以充分满足经济、结构、视觉等多方面的要求。

2.竹传统

越南独特的自然环境蕴育了丰富多彩的竹文化,竹子已渗入到越南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历史传说中 [3]。与越南不同的是,哥伦比亚地处地震多发地区,竹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相比混凝土或者砖石建筑更优,对生命危害更小。

武重义对竹材的选择,一方面源于幼时居住竹屋及制作竹制品的经历,和日本人善于将天然资源融入建筑设计和日常生活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基于对环境因素的思考,他以建筑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为出发点,致力于通过建筑材料的革新改善环境并解决经济问题。西蒙的出发点则在于材料特性对建筑的限制的理解,他认为“在古代建筑的角度看,用竹子建造的吸引力在于材料定义的限制。材料本质的内在限制引发建筑的比例问题。”他认为混凝土是一种没限制的材料,而“当没有限制的时候,建筑习惯用法的节奏和词汇就会丢失。”因此竹材于他便是一种蕴含独特性的材料。相比之下西蒙只是对于材料特性的追随而选择竹材,而非像武重义是基于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选择竹材。

(二)材料的处理

两人对竹材的处理有相似之处,但武重义的处理方式更为传统生态。他用泥浆浸渍竹子以增强其耐久性来抵挡风雨侵蚀;用烟熏竹子来抵挡虫蛀;通过热处理将竹子加工成所需形状;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克服竹子长度、粗细不同的问题。

西蒙则是将钻洞的竹子于稀释的柴油里浸泡1~3天来防止腐蚀,将处理后的竹子风干,选取未开裂的竹子作为高持久性的建材,同样使用烟熏解決防虫问题。

三、节点逻辑

武重义被称为最会用竹子的建筑师,西蒙也曾被《拉斯维加斯周报》的记者称为“哥伦比亚勇敢的竹子建造者”,同样擅长于使用竹子,他们的建造手法又有何不同?

(一)竹材间的构造节点

受竹子尺寸的限制,一座竹结构建筑必定有许多连接节点,因而节点构造形式无法避免地成为其建筑形式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竹子虽为杆件,其力学性和连接方式与木材和钢却有所不同。武重义认为竹材连接时钢节点的使用会扼杀竹结构的造价优势,且所产生的局部负荷不适用于竹材易弯曲的特性。基于此他选择了更为传统的连接方法——藤捆扎和竹楔[4](图1、图2),这种技术含量低的施工工艺不仅使节点构造逻辑得以最大限度的视觉化,而且使建筑整体得到有机衔接和过渡。

相比之下西蒙使用的是螺栓水泥连接法,即使用垫圈和螺栓等不同的金属节点来强化竹材的连接,同时他也将竹茎连在一起形成一捆的承重结构以增加竹材力量。

(二)竹材与地面的构造节点

常用的竹材与地面连接方式为三种:捆扎后直接置于地面,此方式因未与地面形成有效连接,稳定性弱;竹竿底部浇筑混凝土以连接地面;通过竹竿底部与金属连接体连接,有效地防止了竹子受潮。西蒙多用最后一种方法,武重义多用前两种方法以减少非自然材料对建筑原生形态的破坏。

(三)屋顶构造方式

武重义的建筑屋顶多为在竹檩条上覆以纤维强化塑料板和茅草,茅草不仅利于防水,而且使建筑形态更为有机,更易融于自然环境中。

相比下西蒙的竹结构屋顶构造做法更为复杂且不易于推广。他通常采用在竹材结构骨架的节点上焊接金属网,在其上浇注一定厚度的由 1:2 的混凝土制成的“廉价灰泥”,再铺设两毫米厚的沥青以保证防水,最后安装面层,这样的构造做法使竹子网格位于最下层,也形成了室内天花的重要特色。

四、结构美学

竹结构建筑更多呈现的是结构的自身美感,但因节点连接逻辑不同,武重义和西蒙的建筑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美学。武重义更强调建筑真实性与统一性,竹材间的连接多为平行捆扎,或平行连接后的构件交叉相连形成网架、拱架,使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更强。由捆扎而成的预制结构单元大多为梁柱一体的形式,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建筑形体,这种建造方式使结构逻辑更为简洁明了,也使视觉感更为强烈。预制结构单元的建造方式不仅回应了竹结构建筑的工业化方式,避免现场施工的误差,也形成了武重义独有的结构形式特点。武重义认为竹材能在曲线型结构中发挥最大潜力而展现出优美的弧线,因而构成其结构构件的竹子大多经过加工后呈现曲线形态,充分发挥了竹子的力学特性,体现出独有的结构美感。

相比较而言西蒙的竹结构建筑更多依托于钢和木结构体系,如使用人字形屋架、桁架式,或是栅格壳体等结构形式。

五、现代技术的运用

武重义十分关注建筑中空气、风和水的利用,在日本留学期间其毕业论文方向便是空气动力学、风和水。如风和水咖啡馆及酒吧,咖啡馆屋顶平面的V字形角度根据流体力学分析计算生成,以最大可能地把风引入建筑内部,建筑周围的水环境与建筑开敞的形体实现了夏季降温的效果。武重义在其他建筑形式的实践中同样关注绿色环保。他的绿色实践项目不仅包括景观植物的利用,还包括为建筑设计绿色立面和屋顶的生物表皮,他致力于用绿意重新妆点越南的城市环境,以抵抗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城市景象。但西蒙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却没有突出的贡献。

六、结语

基于对武重义与西蒙·维列的竹建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武重义是从城市的文脉结构出发,结合气候环境,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建材,致力于建造出根植传统的新环保建筑,以找回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制衡点,以此来回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宇波,李佳.哥倫比亚建筑师西蒙·维列和他的竹构建筑[J].世界建筑,,2009,(06):94.

[2]支文军.竹化建筑[J].建筑学报,2003,(03):26.

[3]梁远.越南竹文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07).

[4]武重义,彭伟洲.越南的绿色建筑[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2,(03).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猜你喜欢
现代技术西蒙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浅谈森林火灾的现代监测技术
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