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美术教学中自媒体应用个案的比较研究

2018-11-09 11:22王金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交互自由自媒体

王金玲

摘要:自媒体的“自”含有自己、自由的意思,同时又具有微简、交互的特征,从而成为目前辅助高校教学的一种手段。尽管广州s大学美术学院和英国c大学艺术人文学院两个案例背景各不相同,尽管自媒体的弱点和短板也日益突出,尽管教学中美术专业与自媒体的粘舍度有限,但是在世界愈加扁平化、透明化的时代,它为敏感多思、爱好自由的美术学生进行更便捷的信息搜索、即时交流、个性展示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多一种可能。

关键词:自己;自由;微简;交互;自媒体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082—03

我们如今正站立在Web2.0和“互联网+”时代的节点,经历着“后信息时代”人不役于物,而科技等诸物为我用的高度个性化社会的转捩点。“We Me-dia”自媒体从2002年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口中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生事物,变成如今“全民信息DIY”的指缝间运动,其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实践也早有探究,本文通过分析广州S大学美术学院和英国c大学艺术人文学院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自媒体”应用个案,谈一谈两者的异同,探索“自媒体”的应用状况和成效。

一、自媒體的定义及其与美术教学的适配性

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将其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根据2017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并且大部分是90后。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特别是美术专业学生,对网络传播环境非常熟悉,对图文信息的敏感度超过其他专业学生,而图文数据则是自媒体传播的重要单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自媒体,与学生个性和需求是匹配的。其次,美术知识和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要求更高的视觉材料性,除了一般的多媒体数字平台可以提供这种丰富的图像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自媒体的全球知识网的大而全、即时更新的快而新,这种动态性和生态性,是学习资源最丰富的宝库。再次,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跳跃,自媒体具有的“节点共享”的即时交互性、“潜传播”的自由广泛性等要素,对美术专业学生扬长避短,如创意灵感闪现、自主人格塑造、社会民主参与、新型人际交往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两校美术教学中“自媒体”应用对比

与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相比较,“自媒体”和它们有共享属性,如借鉴数字技术、依靠网络环境支持、图文并茂等,而“自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沉淀淘汰,经过了BBS、博克、微博、qq、微信、各种app等多种形态,“自媒体”的“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自己”,可以是单个人,如某个非专业的草根大众,也可以是“子集”,如各种网络平台运营团队,借助数字技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广泛而独立的传播,自己可以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接受者等多重身份,媒介不仅仅是通道,而就是信息本身。在这种自媒体平台上,人与传播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各种运营平台也尽量实现人格化来融入信息接受者,这种特征对于美术学习者的吸引力在于让他们获得了个性。艺术专业学生敏感多思,爱好差异性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借助自媒体这一工具,在教育教学的正式课堂和课后,都有积极的价值。以广州S大学美术学院为例,许多课程开始改变传统的作业和反馈方式,让学生以课程为单位,开辟学习微信群和课程公众号,创作作业、资料采集、市场调研、作品展示,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留下痕迹。在实名的学习群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人人都不敢懈怠,还暗自较劲,默默竞争,在看到别人更快更好的创意推送出来后,也鞭策自己遇强更强。英国C大学艺术人文学院在自媒体应用方面还比较保守,许多教师使用Twitter最常用的功能是向学生发送重要的课程信息、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学生应用Twitter作为同伴交互的平台更甚于师生沟通的工具,学生喜欢自由地在上面发表自己对艺术作品、艺术事件、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自己的心得,将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而且英国学生喜欢表达自己意见,与国内沉默的大多数不一样,所以自媒体平台如Face-book也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独立见解,甚至和同学、老师之间针锋相对地辩论。

第二是“自由”,更加宽松的话语权、自主权、表达权,可以实现高度的个性化、风格性、符号化、民主化。英国C大学艺术人文学院发挥自媒体的自由功能上,具体的实践有应用博客,YouTube,Vimeo,SlideShare在美术讲座和美术专业小组学习中进行直播、资源共享、宣传展示,是自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一种新尝试。而国内一旦将传播的起点“我”变成“我们”之后,则会选择更有公信力的自他媒介如慕课平台、视频精品课等,经过层层把关、精良制作才能公布,不如英国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媒体“自由”的功能。在英国c大学美术学生群体比较喜欢采用Facebook旗下图片社交应用lnstagram,美术类学生将这个平台作为一个设计师手杖、艺术家之眼的便捷性记录工具,图片的观察角度、展示方式等方面,既是社交的一项内容,也是志同道合的学习群体之间分享型的素材库。随时随地随性的高度自由,让自媒体比其他媒介工具更受美术学生欢迎。

第三是“微简”,根据2017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使用率占到网民的95.1%。移动传播成为重要的“自媒体”传播途径,“微简”不仅指传播简易、快捷、方便,数据流快速,硬件设备要求不高,而且还指传播的内容简练、及时,如微博、Twitter140个字的限制和实时实地的定位等,让传播的内容变得有力、鲜活。美术学院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语言表达能力弱,每次布置文字作业,学生最焦虑的就是字数不达标。这是英国和中国相类似的现状。摆脱字数魔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术学生更愿意在自媒体上面畅所欲言,更不用担心和擅长长篇辞令的人交朋友,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扩大也是一种有力条件。国内美术教学如s大学美术学院,会借鉴微课、慕课等资源,让学生下载App,这类学习素材,一般时长在15分钟以内,简短、精要,有利于快速记忆和指缝间学习,许多公众号、订阅号每天都有新鲜、简约而精彩但是碎片性的美术知识推送,在美术理论讲解、美术历史的学习、美术时事的关注等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英国C大学美术专业更注重动手能力,虽然也会让学生学习Coursera.org、edx.org、udacity.com上面的课程作为辅助,但是多数为兼职学生的一种学习补充,因为专业特点,重视实践性,全日制学生更喜欢面对面的教学。

第四是“交互”,这种特点的优势是传受一体,即时互动。这种被关注、相互关注让学生获得另外一种存在感,从而主动生产信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自我效能感(selg-efficacy)是所有学科教学效果中重要的因素,美术专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同行评价peer review越来越成为行业规则,美术学生通过Instagram、Pinterest上传的原创图片作品,通过You-Tube,Vimeo分享自制动画、视频,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圈内朋友的批评和点评,如果作品不满意,还可以通过Snapchat阅后即焚的方式消除作品,不用担心过度分享增加了朋友圈的负担。同时,作品打上了时间地点的个人烙印,对原创性和创意专利的保护都有积极作用。国内扩招后,本科生人数渐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逐一关注到,自媒体平台就是了解学生的有效窗口,以广州S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师生互加微信也非常普遍。美术专业学生如果在微信中发表了独特见解、转发了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分享了精彩视频,得到了老师的点赞,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则会极大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得到了老师的指点和修正,也能激发他们主动去强化自己的媒介素养和专业能力,筛选和分享更有价值的学习素材,表达更有创造性的想法。

三、结语

学习效能感、感知有用性、技术兼容性对自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正向的影响,自媒体的“自”含有自己、自由的意思,同时又具有微简、交互的特征,从而成为目前辅助高校教学的一种手段。尽管两个案例背景各不相同,尽管自媒体的弱点和短板也日益突出,尽管教学中美术专业与自媒体的粘合度有限,但是在世界愈加扁平化、透明化的时代,它为敏感多思、爱好自由的美术学生进行更便捷的信息搜索、即时交流、个性展示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多一种可能。

[责任编辑:王辰]

猜你喜欢
交互自由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