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2018-11-09 12:04张桥英
市场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新时代

摘 要: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的回归。此文以立德树人为背景,探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价值意蕴,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的现实境况,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方法路径,旨在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落实在新时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征途之中,使大学生从“立德”“树德”,最终成为“有德”之人,这是高校承担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8-0141-02

一、 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

何谓“立德”?《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是立身之本。何谓“树人”?《管子》载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是站立、树立的意思。“立德树人”是使人“知道”“成德”,激发学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提高道德情操的过程。这一直是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共同的思想观念、重要价值导向和最终要求。其中,“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传统价值和当代意义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价值。《大学》开篇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向来被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青睐,也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最为基本、首要的任务。例如,孔子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德育是保证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基础。朱熹将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提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立身做人”,这和我们今天的“立德树人”教育本质是相同的。成人在于成德,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成其人”的过程,是积善成德的过程。因此,蒙养之始,德教为先,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德行的树立已成为古今默认的人才衡量标志。在整个中华民族学校教育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

二是现实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古代学校教育“成人”“成德”理念的深化。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主力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效,高校只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首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才能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然而,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交网络虚拟信息的泛滥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思维结构、价值形态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青年人的价值观,对青年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歪曲自我价值取向、不讲究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吃苦耐劳、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心理综合素质脆弱等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的不同层面得到显现。高校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之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对大学生道德意识树立、良好道德品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建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将立德作为育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将树人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高校辅导员推进“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

(一)认知层面—— 对“立德树人”认识不够深刻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对“立德树人”认识是否深刻,直接影响到育人目标的实现。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经过研究發现,目前我国高校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教学上作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涉及以“立德树人”价值理念作为教学方法和原则在学生工作中仍然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高校辅导员对“立德树人”缺乏深刻认识,忽略了德育的本体价值。在对大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以行政施令手段代替德育教学行为。“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提高道德情操、培养社会优秀的人才。当前,高校辅导员未能认识到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意蕴,形成过于规训化的德育方式导致师生对话丧失,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抗。

(二)践行层面——形式教学重于实质教育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突出的最大问题是“重形式”“轻实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管理流于形式,在德育活动中,社会职业需求与满足时代变更所需人才的培养成为功利性文化发展现象,忽略了修德与学生自身精神家园的建构的联系,即忽略德育教学的本质教育作用。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国高校的德育内容体现为逻辑演绎式的理性化的课程与教学提醒,德育过程被异化为一种简单的认识活动和知识灌输的过程”。高校将德育任务作为某项课程的考核评估成绩,将道德看成可以测量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被抽象形式化的道德条目所迷惑,脱离现实生活化的道德教育,使得高校辅导员践行立德树人目标不明显。

三、 辅导员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把握立德树人的节奏与步伐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范围广、接触时间长、接触频率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领路人。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立德树人的节奏与步伐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一)立德树人的新起点——学思并重、学无止境

人类的整个历史证明了个体的生命是学习的过程。“学无止境”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人只有不停地学习,把重学问、重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完善自己的德行。学习是高校辅导员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适应环境的需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必须具备九大职业能力: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知识要求,这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博学多思,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理论联系实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学生工作的成功经验,才能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更要善于思考,用新媒体意识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互联网力量融入日常学生工作管理之中。并且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创新学生工作新方法、寻求学生工作新路径,力求多途径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学生工作,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立德树人的支撑点——强化师风师德、躬行践履

良好的“师德”“师风”需要辅导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创造。辅导员应注重自我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内部指导下发展主观道德意识,养成个体主观的道德自觉,让大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洋溢着对道德原则的信奉,并能时时刻刻自愿地身体力行,营造优良的师风师德氛围,人人置身于这种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日夜熏陶,感受迎面而来的道德力量,从而自然地成为一个传统道德的践履者。通过学习传统优秀文化著作,强化与加强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不断熏陶自我,提高师德修养。以榜样人物为标准,以德为先,强化师风师德,塑造个人魅力,给大学生作出正确的榜样,导之以行,规之以礼。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德育为先”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发挥德育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挥“德育”对整体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把握品德建设对于学生的知识、才能、业绩的主导性和主控性作用。并用真诚的情感品质感染学生,对学生言传身教,模范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观念、就业方向理念、行为习惯塑造、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

(三)立德树人落脚点——以爱之名、感化教育

弗洛姆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能力”,更强调“爱是一种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因此,教育的本质离不开爱,教育的根本围绕着爱。立德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以爱为美德,坚持以学生为本充满爱的体验式关怀。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提倡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术升华。他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与他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化教育,是使人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撼动灵魂,转向好的一面。其一,热爱、关心教育对象。热爱是比责任更好的老师。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要怀有真挚感情,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为、可贵的一代,要时时从政治上、思想上、學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这是感化教育的目标指向,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其二,尊重和信任教育对象。高校辅导员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为大学生提供向上发展的心理基础;信任是受教育者前进的动力。只有通过晓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将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出德行至善至美有美好品格的大学生。

辅导员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立德树人的节奏和步伐,通过教育学生形成理想人格,以达知、情、意和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成人”境界,才能撼动灵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俭民,董泽芳.对话德育:高校传统教育的困境与超越[J].思政学者,2017(3).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4]卢春龙.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环节[J].红旗文稿,2017(20).

[5]郝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求是杂志,2017(15).

[6]陈桂蓉.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桥英,女,福建龙岩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辅导员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