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乐学法应用的几点反思

2018-11-09 17:40程利权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年级反思小学

程利权

摘要:乐学法是“学为中心”“生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但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乐学法的应用存在着影响其效用发挥的问题。如,没有情感支撑、脱离教育目标、缺少有效方法、轻视条件环境等。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就当下乐学法应用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乐学法;反思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为学生服务为本。要落实这样的教育理念,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情感及行为——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提升思维活跃度的乐学法,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积极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乐学”理念和方法领会、把握不当,乐学法的预期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呈现。这方面的原因和问题不止一个,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反思。

下面,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就乐学法的应用进行几方面的反思,并基于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乐。要有情感和温度

乐学法与其他一些教法在驱动上有区别,就是“乐”是一种发自对象本身的情感、情绪,具有内源性。也就是说,“乐”的产生和发挥效用,需要由学生内心的真实存在,而不是教师在外部“挠痒痒”——合作法,可以通过组织分配小组来实现;情境法,可以通过教师构建来实现。而“乐”必须来自于学生自己。

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有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的情感需求——有些教师特别疑惑,“我明明在课上搞了一些游戏或讲了笑话,但学生乐得勉强,或是根本不乐”,为什么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与学生交际的过程中缺少情感投入,没有“温度”。在课堂上,教师按照预设的“乐学”方案组织学生游戏、给学生讲笑话、组织比赛……但下课后,完全不与学生交流,见到学生也是一副应付的表情。显然,课堂上的乐学法,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从内心来说,教师对学生没有亲近、喜爱、尊重的情感投入。

所谓亲其师才信其道,高年级学生在课下或和教师的互动中能敏感地感知教师的“应付”——因而,在课上因缺少与教师的情感粘度而难以产生幽默共鸣或配合意愿。

所以,给教师的第一个建议是:在乐学理念下,教师必须真诚地与学生“共乐”,与学生建立情感通道,而不能仅将之视为一种课堂上的职业行为。

二、乐。要有目标和指向

有些教师深受学生们喜爱,与学生“打成一片”。其在课堂上应用乐学法,可以说是“笑果”很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教师发现自己采用了这么“好”的教学策略,但自己所教的学生成绩上、素养上似乎不如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生好——难道是“乐学法”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其实不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组织“乐学”的重心没有掌握好。所谓的“乐学”,“乐”是驱动条件,“学”是行为结果——但这些教师所收到的,其实只是“乐”而已。也就是,应用乐学法大多是為了乐而乐,根本就不能服务于教学目标。

比如,教《落花生》这篇课文。教师一上台来,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而是跟学生们聊起了天:“昨天我在办公室看到你们上体育课,小明同学太机灵了。踢球的时候,从小强后面悄悄地(模仿动作)背后偷袭……”学生们回想起体育课上的有趣情景,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和学生“乐”完之后,教师说,“好,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可后面的情况就不乐观了——学生们沉浸在对体育课情节的回忆上,在底下开小差,根本就不能把思维集中到课文上——整个导入环节,教师连“花生”两个字都没有涉及。这样的“乐学”显然是无助于学生学和教师教的。

所以,乐学法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要指向教学,而不是为乐而乐。就如《落花生》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大家都吃过花生吧?那大家知道花生有多少种吃法?你最喜欢哪种?谁知道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是树上结的果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大家兴致勃勃地互动讨论,课堂一样可以乐起来、活跃起来。而且与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无缝衔接。

三、乐,要有策略和方法

“乐”,是指乐于或愉悦,而不单指笑的行为。这也有教师没有分辨清楚。以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哈哈大笑或是手舞足蹈了,才算是达到了乐学的情态。其实这是对乐学的一个偏解。确实,学生在行为上的乐,能够反映出乐学法是否奏效。但这只是一种行为表现而已,真正的乐学行为,其实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体现出的自觉、主动。有些教师在乐学法的应用上,就是组织游戏或讲讲笑话,看学生们一乐而已。但这往往使学生的主动性表现为浅层。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抓住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取向、心理特征,方法和策略过于简单,缺少设计。

其实,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心理的满足、契合都可以获得快乐的感觉,而且这种快乐感往往要比听个小笑话要“耐用”——比如,《搭石》这一课,教师课前从网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过搭石”视频:有的人走在水滑的搭石上,一不小心摔倒在小溪里;有的是两个人对面相向而行,走到河中间的时候没法换位,谁也过不去……这些场景引起学生阵阵笑声。但这种笑并没有引起学生与课文思想主题的共情感,深度不够——当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读文章时,教师往往发现大家读得很潦草。这个教学情境确实是可以使用的,但教师应该进行更深一层引导,“大家有谁走过搭石吗?像刚才视频中的那些场景,如果是你,建议他怎样走?”让学生自由表达,当学生给出建议的时候,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嗯,你的建议好!……对,两个人应该在走上搭石前礼让一下……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让我们看看,作者想没想到咱们所提出的建议呢?”——让学生带着成就感、认同感去读文章,就会读得很细、很投入——因为,他们带着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和这个年龄特有的探奇心理在学。

四、乐。要有位置和平台

前面说过,“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但当下的乐学法应用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学生产生了乐学的意愿、情感之后,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学的环境和条件。这样一来,即便学生愿意学,因为缺少独立学习的条件而收不到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完成了“乐”的引发之后,仍然将学习过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仍然大量使用灌输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上的角色,仍然是教师统领、学生被动——虽然说,学生因为情感上比较积极,接受教师灌输的态度上好一些。但这与我们通过乐而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理念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起不到作用。

所以,乐学法应用的时候,教师应预先考虑到:一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师生的位置关系是否实现了转换?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的平台和条件?比如,在调动学生的情感之后,教师应增加师生互动给学生参与思考表达的机会、多组织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其合作交流素养的发展、用先学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等一这样,在愉悦、积极的学习情感下,学生更多地以主体身份参与学习、经历学习过程,乐学法的效用才能充分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乐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特别是能体现“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但当下小学语文乐学法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效用发挥的问题,是值得教师们认真反思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乐学法时,注意情感的投入以使“乐”有“温度”、注意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以使“乐”达目标、注意策略方法与学生情感特征相符以使“乐”有深度、注意让位给学生并为之搭建平台以使“乐”而能“学”。

猜你喜欢
高年级反思小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