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诗化特征发生之探析

2018-11-10 06:53陈雅婷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诗化抒情诗歌

陈雅婷

摘要:本文从章回小说中诗化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影响其诗化的早期渊源,从确立中国抒情传统《诗经》谈起,对史传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再到唐代俗讲变文、宋元话本中的诗化这一过程的梳理,来看章回小说中诗化特征的发生。

关键词:诗歌;章回小说;诗化;抒情

一、章回小说诗化特征的早期探源

(一)《诗经》对章回小说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對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章回小说的诗化特征也受到了中国诗歌的影响从而有了诗歌的特点。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即托事于物,取类比喻,兴发咏之,抒发真挚的情感,而其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影响,主要在人物描写、叙事情节、环境结构等方面,其中比、兴的影响更加明显。

在《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常见。如《卫风·硕人》描写人物之美:手如柔夷,肤若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章回小说的人物描写常常运用“比”的手法,对人物刻画细致生动。“兴”在小说中使用,性质和诗歌里的起兴差不多,主要是烘托气氛、情绪感染的作用。小说正文中插入诗词,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顺势揭示后面故事的发展。

(二)史传文学的诗化叙事对章回小说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史传文学就已经显现出了诗化特征。其中《史记》的抒情特征很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人物的塑造。例如项羽兵败垓下悲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人物的悲剧性被充分展现,英雄末路,时运不济的悲剧感就得到了渲染。这在章回小说中常常表现为以诗词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二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如在《屈原贾生列传》中用诗一般的语言称赞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对屈原的赞颂溢于言表,敬仰屈原的高洁,哀叹屈原的不遇,为了突出屈原品性的高洁和悲剧的命运,还引用了屈原的作品,充分展现人物的悲剧性情感,其实也是作者要借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来抒发他的诗人之情,其中也蕴含着作者的道德评价,所以说《史记》是融历史性和诗性于一体的作品。

二、俗讲变文的诗化特征

在俗讲变文中,韵文主要作用有两种:一种以诗词歌咏的方式,发表议论,抒发感慨,描写情节或人物,用来配合散文叙事;另一种是以韵文形式将散文叙事的内容重复一遍,加强观众印象。一般来说,俗讲变文中多用“云云”、“诗云”等为引词,来作为韵散交换的标志,在章回小说中则发展为“有道是”、“有诗为证”、“歌日”等。俗讲变文中韵散交错使用的方式影响了章回小说中韵散交错模式的形成,叙述者在散文叙述后,再以引导词引入一段韵文,是章回小说韵散交错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如《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三十七回云: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日: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以“歌曰”引出一段韵文描述旁人歌吟诸葛亮的诗作,虽然诸葛亮还未正式出场,但通过别人对他的歌咏,一个志趣高雅、看破纷争的隐逸之士就跃然纸上。

三、话本小说的诗化

根据谭正璧考订《醉翁谈录》目录所载小说有十八种现存,《宝文堂书目》所录明人刊本传到现在的有三十九种。此外有宋元明刊本传世的有四十三种。现存的宋元话本,主体是散文,来叙述故事,说话过后,有韵语几句或一段。开篇的诗词就是“入话”其作用可以是点明主题,也可以是渲染气氛,或是抒发感慨,暗示故事内容。如《西湖三塔记》篇首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来造成意境,再由西湖美景引出所说的故事。正话就是故事内容,在正话中几乎散说一段就夹杂韵语,用以铺垫,或是感叹,或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节,描写环境。结尾部分也多用诗词,总结全篇,点明主旨。

四、章回小说的诗化特征

章回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的语体模式,形成了韵散结合的语言风格。从题材类型看,无论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还是世情小说,无不引用诗词韵文。诗词韵文在情节过渡、组织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章回小说常在重大情节发展至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将故事拖到下一回,所以回末的套语和回首的开场诗词便承担了转折和联结的作用。明清章回小说以《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长篇小说为代表,《红楼梦》的诗化特征是十分显著的,诗词韵文在其中是恰到好处,小说的散文部分也体现了作者的诗性思维,《红楼梦》“大旨谈情”,贾宝玉更是“情痴”,这和抒情的诗词描写和诗化的行文构思是紧密相关的。本节拟以《红楼梦》为代表,从人物形象的诗化和散文思维的诗化两方面探析章回小说的诗化特征。

(一)《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诗化

曹雪芹对诗词的运用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红楼梦》的诗词韵文是塑造小说人物、叙述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的判词,《大观园试才》中的韵文都与小说情节紧密相关,在小说叙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红楼梦》用诗化的笔墨点出了人物的神韵之美。如描写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目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而且,作者善于融情于景,将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及其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红楼梦》里有许多诗情画意的情节,如宝玉读曲,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石、宝琴立雪等等,小说人物也在这些如诗如画的情景中突显了其独特的风貌。“宝钗扑蝶”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宝钗。作者用妙笔生花使这段描写充满了动静之美,“少女戏蝶”图仿佛就出现在读者面前。“…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让宝钗蹑手蹑脚地扑蝶,表现了她少女活泼的天性,而双蝶的自由翻飞也暗含了她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素日里端庄矜持的宝钗也忍不住流露出了少女情怀,这里春景、蝶影与美人融为一体,人物不仅与情景产生了审美关系,人物形象也增添了立体感、鲜活感。

(二)《红楼梦》中的诗性思维

中国古典小说存在着诗化的意境,《红楼梦》就是典型的诗化小说。小说里有很多诗词曲赋,但如果只是一味堆砌诗词,便易令人审美疲劳。因此作者善用意象来结构情节、渲染气氛。如龄官画蔷,满地蝉声,静无人语,五月蔷薇等意象衬托少女的心事,作者以动静描写,写出了少女的痴,也以动静的变换写出宝玉的痴,不用一句诗词就营造了传神的意境。又如湘云眠石,酣睡后不觉身上满落花,蜂蝶飞舞,以花、蜂蝶来衬托人之娇顽不拘的神态美。

此外,小说在景物描写上创造了很多诗化的意境。如:潇湘竹林、槛外红梅、寒塘渡鹤、菱洲残荷等,真可谓是思与境偕、意与境浑、情景交融。大观园里每人的住处环境都暗合了人物性情特征,如黛玉所住的潇湘馆,幽清寂静,秀逸脱俗,与她孤傲清高的性情不谋而合;李纨居住的稻香村,数畦菜蔬,桑榆满荫,老井茅屋,与她心如槁木的心境契合。

总之,章回小说作为“文备众体”的文体,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类文体的影响。诗歌、史传文学、俗讲变文与宋元说话等,既在文本层面丰富了章回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功能,又在故事层面深化了故事内核,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章回小说的诗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诗化抒情诗歌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春 日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会抒情的灰绿
诗歌岛·八面来风
简论抒情体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