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

2018-11-10 08:40刘康
戏剧之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哈尼族传统文化

刘康

【摘 要】如何保护、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把潜在的民族文化资源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就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哈尼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216-02

一、概况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北部山区。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有“和夷(慢)”、“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等。

哈尼族文化丰富多彩,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梯田、诗歌、音乐、舞蹈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哈尼族文化以梯田农耕文化为代表,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长街宴”和“十月年”(扎勒特)、“苦扎扎节”(六月年)等民族传统节日,形成了庞大的节日文化宝库。挖掘整理在形文化有文化遗址、历史文物、交际礼品、工艺产品、生活道具、生产工具等,无形文化资源有神公传说、诗史谣谚、故事寓言、音乐舞蹈、节庆活动、民间习俗、生活礼仪、禁忌形式、宗教祭典、村规民约、道德习惯等。形成了以森林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梯田为标志的农耕文化、以长街宴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蘑菇房为标志的建筑文化、以服飾为主的服饰文化、以“苦扎扎节”为标志的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龙头”和以人为主的礼俗文化、以棕扇舞为标志的歌舞文化、以图腾、手刺绣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贝玛为标志的宗教文化、以哈尼医学为主体的医学文化、以锣为标志的鼓文化、以丧葬为标志的礼仪文化等。这些民族文化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明奇观,形成了哈尼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格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旅游者的浓厚兴趣,知名度日益提高。

二、弘扬发展哈尼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发展哈尼族传统文化是民间文化艺术繁荣的客观需要

哈尼族传统文化是在悠久历史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它不仅曾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不乏重要意义。哈尼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民族、民间风俗内涵,不仅在民族学、民俗学上有很强的资料性,而且在人类学、历史学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心理、宗教信仰,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层次、文化遗产,发展哈尼文化事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弘扬发展哈尼族文化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哈尼族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哈尼族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劳动者的素质相对偏低,这是制约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哈尼族文化建设,必须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充分发挥哈尼族地区哈尼文化、哈尼歌舞、哈尼工艺等优势,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深入挖掘和拓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题材,如影视《诺玛的十七岁》深受好评。

(三)弘扬哈尼族特色文化是延伸群众文化工作手臂的重要途径

有个性有独特之处,首先哈尼族要善于抓住自身特点,突出哈尼族特色,不同的历史发展形态,形成的千差万别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如风格炯异的建筑文化,独特的哈尼歌舞。哈尼族的“铓鼓舞”哈尼族的“蘑菇房”等。体现出强烈的凝聚力,对生活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以及各民族大团结的融融深情。

(四)弘扬哈尼梯田文化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哈尼族梯田文化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三度同构的特点,其中以水利作为纵向的贯穿,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大系统,千百年来,哈尼人在此系统中与自然取得和谐的共生、共存与共同发展。

围绕梯田生产,哈尼族兴作了一套相应的文化宗教礼仪,重要的有二月祭祀的“昂玛突”为春耕大忙前生理的准备,仪为祭祀村寨守护神“昂玛”,有六月的“苦扎扎节”,为秋收时节的调适,仪为祭祀天神,届时邀神同庆,人神共乐;有十月的“扎勒特”(十月年),为丰收之后的庆典,为辞旧迎新的佳节,仪为祭祖认宗等。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大系统,也是哈尼族对中国农耕文化的一大贡献。

三、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弘扬发展哈尼族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旅游和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以现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统一规划,投入一定的开发资金,进行深度开发,变无形的民族民间和人文资源为有形的文化产品。从哈尼族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开发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哈尼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弘扬哈尼文化贵在发展创新

1.弘扬和培育哈尼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民族精神永葆生机的源泉。民族文化要获得勃勃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进步,不断赋予民族文化新的内涵,民族文化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生产过20多种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文化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因而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哈尼文化的重要一环。

2.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要有面向世界的眼光。在一个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潮流的时代,中华民族必须有面向世界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就要被动、挨打,就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经济领域中产品与资本跨国流动,而且是以信息为载体的各种文化和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对此要有包容的心态,要像对待生物多样性一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剔除腐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使哈尼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在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一方面要防止西方文化借助于某些强势冲击哈尼文化,抵制各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和有利条件,在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广泛吸取世界各民族(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点的基础上,以现代化文化汇聚意识,以民族意识铸造民族价值取向,以民族价值取向铸就民族灵魂,造就哈尼文化发展的新天地。

(二)发展哈尼族民间文化产业

一是挖掘、开发民间传统文化,利用好民族民间手工艺。认真规划建设好具有哈尼族特色的民族博物馆、文化馆、歌舞展演中心、服饰展演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等设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带动哈尼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哈尼族传统文化品牌。以哈尼文化内涵及各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点,科学规划,全面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对丰富民族文化旅游内涵,实现文化、旅游、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推动哈尼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为此,应大力打造哈尼族自己的服饰品牌和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塑造哈尼族的旅游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哈尼族特色经济,特别重视开发那些具有市场前景、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如哈尼焖锅酒、棕制品、民间乐器服饰、手工艺品等。

二是开发哈尼族节目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哈尼族各种节日、节庆活动,从政策措施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经济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之成为哈尼族人民自觉参与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行动。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各种民族节日和节庆活动为纽带,举办一系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活动,帮助哈尼族人民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哈尼族的饮食因族群而异,并各具特色,具有浓郁的传统餐饮色彩,原汁原味,原生态色彩厚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因此,应进一步办好哈尼族的“长街宴”,以产业化发展思路,提炼哈尼族餐饮文化的精华,推出特色鲜明的绿色餐饮及风情餐饮,弘扬哈尼族传统餐饮文化。

(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加以抢救和保护,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为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应把“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贯穿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始终,坚决防止破坏性开发,防止无序开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加强对哈尼族传统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

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因此,应加强对研究人才的培养,建立培养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利用人才的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研究人才队伍,促進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得以充分利用。

(五)加强对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各项工作的领导

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把研究和开发哈尼族传统文化,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方面要制定特殊政策,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应为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结合哈尼族传统文化特色做文章,积极广泛开展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塑造哈尼族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努力把哈尼族传统文化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使哈尼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总之,通过保护、发掘和利用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培育哈尼文化产业,既可使人们领略到哈尼族内在的及外露的精神状态,了解哈尼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传承哈尼传统文化。又可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维护边疆的稳定,国家的统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概况[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3.

[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M].1991.9.

[3]哈尼族民间舞蹈[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0.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哈尼族传统文化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