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湘南地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研究*

2018-11-12 08:51赵先超向婉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湘南民居景观

赵先超 袁 超 向婉怡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乡村规划进入蓬勃发展的高潮阶段,集中涌现出城中村改造规划、中心村规划和生态村规划等主要类型,但受自上而下的规划基本模式限定,较多呈现城市取向,暴露出空间尺度过大、缺乏地域特色、环境破坏等一些问题。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乡村居民的精神价值期许。当前国内外学者通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1-2]、精明增长[3]、农村社区[4]等理论致力于解决农村规划建设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乡土适宜性和历史传承、千村一面仍然是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的突出问题。针对乡村规划建设中地域精神文化的断层问题,试图应用景观基因理论为其找到一条适宜发展的道路。

基于国家973计划的重点开拓领域之一“地学信息图谱”工程的推进,我国学者提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概念并应用于古村落保护工作[5]。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与现代规划建设技术相结合,发掘其在现代型村庄建设中的作用。在大量案例因子的实践积累中,通过一系列严密的流程分析,进行基因外在与内在两个层面的元素提取,归纳总结其地区传统典型表征要素,剖析本土文化尤其是规划建筑和居住附属文化内涵,对地方文化进行整合归纳进而应用于规划建设实践当中,指导村庄风貌的统一协调适宜与本土精神内核的保护传承。

1 景观基因理论概述与研究方法

1.1 景观基因的内涵与指标体系

景观基因是仿生物学的概念,是指将聚落构成单元看作生物信息遗传的载体——基因,即在内外环境的时空影响下,通过复制或变异传递本族本区聚落景观特性,并使之延续传承的基本影响因子。不同地域的景观基因具有不同的表现特性和发展规律,从而形成该地域特定的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景观基因按其作用大小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等类型[6]。

研究以村域规划与单体民居建筑为单位,按照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四项原则(内在唯一性原则、外在唯一性原则、局部唯一性原则、总体优势性原则)进行解构式基因提取,在原有分类上进行拓展创新,分解为选址要素、整体布局、街巷空间、公共环境、平面形态、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门窗形态、细部装饰、建筑用材、建筑色彩等十二个方面为基本指标[7]进行提取研究,并深入整合调整指标作为湘南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指导方向。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整合分析法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为湘南传统建筑景观基因提取与解读、乡村规划方法应用提供了资料来源与技术支持,通过景观基因理论建立的主体基因提取法、元素提取法、图案提取法、结构提取法、含义提取法等[7]1518-1524对湘南民居景观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系统解构,有效地完成聚落民居基因数据的归类整合。

2 湘南地区传统景观基因萃取

2.1 传统因子样本的选择

以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标准,选取湘南地区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全部入选的21座古村落和部分有历史价值的古镇为传统因子样本[8](图1,表1)。

图1 湘南国家传统村落分布图Fig.1 southern Hunan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 distribution

2.2 宏观规划层面的基因萃取

2.2.1 选址要素

选址要素主要受地形、气候、生产力水平、政策和文化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多。湘南传统聚落大多生存在山环水抱的独立狭小地理单位之内,因而人类生存与居所建造更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加之脆弱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传统礼教,使人们更多地依附环境并善于利用环境,形成聚族而居、聚居而建的聚集规模。脆弱的生存生态环境也使得传统居民更多地将风水学说应用于聚落建造中,村落的选址都有极大考究。总体来看,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邻水生长的山水因子选址格局是湘南乡村最理想也是最常见的布局模式(图2)。

2.2.2 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主要有集聚向心式、街巷式、组团式三大类(表2)。

集聚向心式。湘南村落大多以同宗族或同姓氏为聚居单位,家族性强,中心区一般都建有族人先祖祠堂。为了宗族的集体利益,村民需要按照整体意识布置建造房屋,总体具有向心性。民居的规模样式也同样如此,一般住宅规模不会超过祠堂,村落建筑形式及装饰风格也总体统一。集聚向心式分为整体集聚向心和组团集聚向心两种布局形态。沙井老屋村以家族祠堂为原始核心建筑,其他居民围绕其扩张生长,呈现较为紧密的集中向心模式。

街巷式。由大街小巷结构性组成的街巷式布局,也是湘南古民居布局的典型样式,有利于合理公平利用公共资源。这种布居既能预防盗匪、相互照应,又相对保持独立,维护家庭单位利益。外沙村总体呈现较为规整的街巷方格网式,街巷道路基本呈正南正北走向。

表1 湘南地区国家传统村落名录Tab.1 southern Hunan traditional village directory

图2 大湾村(a)和夏浦村(b)山水因素理想选址Fig.2 Dawan Village (a) and Xia Pu Village (b) landscape factors ideal site

表2 整体布局类型表Tab.2 overall layout type table

表3 湘南民居部分平面形态简表Tab.3 southern Hunan residential part of the plane form

组团式。表现为聚居点的自由分布,是一定区域的块状分散布局,分散在一定范围空间且彼此联系较弱,组团模式规模较大,单个组团往往内聚性强,多由宗族聚居发展所致,居住关系相对紧密。小桃源村以乡道为纽带,线性衍生出四块居民点组团,受地形和交通双重影响呈现线性组团布局模式。

2.2.3 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中“胞—链—形”表达层面中“链”环节,是传统聚落中联系人物交通的主要途径。湘南传统村落中街巷受使用需求和地形限制,随建筑排布多狭长弯曲,D/H比值约为1/3,并存在一定高差;村内主干道较为宽阔,D/H比值约为1,道路硬化较好,道旁有明渠排水设施。街巷总体布局形态作为村庄骨架与整村布局基本相一致,呈现放射式、圆周式、棋盘式、鱼骨式等。

2.2.4 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是乡村的实用中心和精神核心,多由宗祠、庙宇、码头、井泉广场、水塘等组成,多为居民日常活动聚集与休闲之所。湘南乡村以祠堂为典型的公共空间,视村庄规模大小与宗族兴旺程度的不同而规模不一,小到一开间房屋,大到二三进院落不等,基本都位于村庄居民区中心位置。湘南公共空间注重风水环境打造,周边环境应用也融入风水塘林的概念,伐竹取木等人类活动注重符合自然规律调节。湘南传统村庄专门的景观构造较少,多出现在望族大户的私家庭院。村内一般以牌楼景观界定范围入口。

2.3 微观建设层面的基因萃取

2.3.1 平面形态

湘南地区民居建筑主要有单座式和院落式两种。单座式一般是一开间,即一卧室加一厨房(后堂),为一户,是组成院落的基本细胞。单座一般会串联组合,形成“一”字形、“L”形 、“T”形或“┌”形[9]。院落式由单间式发展而形成,在使用和构图上均形成较为完整的平面。在湘南农村民居院落中,三间式的三合院落最为典型,也有多座三间式院落并联的情况,在集聚住宅和地方乡绅官中,建造规模更为庞大的多家共居五开间、多进院和花园庭院等住宅也成为当时特别的民居形式(表3)。

2.3.2 屋顶造型

图3 高田村田垄大屋民居屋脸形式Fig.3 Gaotian residential house face form

屋顶造型以悬山顶和硬山顶最为普遍,硬山大部分配合封火山墙修建。坡面倾角坡度一般较为缓和,以三十度坡为基本标准,加盖清灰薄瓦,瓦下多无苫背。瓦片敷设层叠密度较大,自上而下依次铺叠,底瓦宽端朝上,盖瓦窄端朝下,以利排水,防止渗漏[10]。

2.3.3 山墙造型

山墙造型一般有阶梯形、人字形与马鞍形三种形式。阶梯形一般称为马头墙,随坡屋顶斜度作成有一跌、三跌、五跌等形制,其跌脊均有一定弧度,在脊尾起翘并有一定装饰雕刻彩绘,顶脊中央也会有镂空装饰;人字形较为简便,基本与屋顶面侧面弧度重合,屋脊突出墙面,装饰较少;马鞍形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由人字形变形而来,最大变化在于突出放大了屋脊侧面的形态,在人字形基础上顶端出现较大弧度,完全遮挡了屋脊侧面。

2.3.4 屋脸形式

屋脸是指建筑正立面的具体形态,湘南民居屋脸形式一般较为规整统一,二层住宅较为常见,屋面高度约5~6 m。在屋脸构成的门窗洞要素中,狭小的天井院窄临街面为立面面积考虑很少开窗,仅有一内退的门洞,也是院门所在;间数较阔的组合院落沿街山墙面开窗较多(图3);单座建筑通常开在正立面向两侧偏移;较为大型的三开间单座民居房门开至中央,窗户较多且左右对称甚至上下两层;在标准二层建筑中,二楼一般是杆栏式屋脸形式。

2.3.5 门窗形态

在湘南民居中,按位置分有院门、边门、正门和房门。一般人家门窗均为木质。最简单的为门斗大门,即院门向内凹退,形成简单方体空间;一般民居也常常采用门罩,在门洞上方突挑脚线并作青砖修饰;门廊即在门罩的基础上加以立柱并修饰,构成廊柱边线空间;门楼是较大的廊柱空间上加以榫卯结构和屋面坡顶,雕梁画栋,以示奢豪[11]。大部分院门都会设有台基,因位置和功能不同各有高低。

窗户基本统一为小尺度竖长方形,分有平开窗和支开窗,但是窗格和附属装饰多有差异,最简单也最普遍的为直棂窗,由上下两横木和数条竖木构成;另一种为花窗,有工艺镂刻之美,利用权条间相互桦结拼联组织各种造型精美的图案,图案大致形态有规整式窗格、破碎式窗格和自由式窗格。

2.3.6 细部装饰

细部装饰由于其形象性程度高,往往成为蕴含景观基因最丰富最直观的研究对象,也是指导现代建筑建设中最直接的借鉴之处。湘南民居细部装饰大致分为雕、刻、画、匾联四大种类,分布于建筑各处。湘南民居建筑装饰,一般以青砖黛瓦素木简栋配以精致素雅的艺术雕画,带有南方的清新雅致的艺术格调[12-13]。

2.3.7 建筑用材

湘南民居建筑一般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材。土一般用于地基地面的填实夯基与夯土墙、土坯墙的建造,成本低廉,冬暖夏凉;木材用于屋宇的梁柱与门窗材质;砖材最常用于外墙尤其是山墙;瓦用于屋顶、屋脊、门楼、窗眉和其他细节修饰;石材以大型石块为主做铺地石、台基、台阶、抱柱石等。湘南建筑结构以木结构为主,民居厅堂等主要居室局部会采用抬梁式构架,大部分住宅采用穿斗式构架。

2.3.8 建筑色彩

湘南传统民居色彩总体较为浓重深厚,主要是由当地青砖、灰瓦、红土及木料所决定的,整体色彩也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协调呼应。主要呈现灰黑色、褐黄色和少部分的砖红色这三种色调,其中屋顶均为青灰瓦色彩,屋顶山墙檐口有较为普遍的白料勾边。黑灰色彩主要是青砖色彩,整体精致厚重,内部性和防御性强(图4);褐黄色基本表现为黏土砖墙和夯土墙以及杆栏式木料色彩,乡土氛围较为浓厚,在整个湘南环境中也较为普遍(图5);砖红色较为少见,主要是特殊地区土质原因和采用红砖所致。

2.4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根据以上对景观基因的挖掘萃取,重点梳理以下总体意象特征(表4),完成对湘南民居基因图谱的总体构建。

3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湘南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应用

针对现代村庄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萃取与提炼,用于弥补现代乡村规划建设中精神风貌与历史文化内核的缺失,对规划理念与建设观念提出指导性补充。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乡村不可能以纯仿古建筑取得长效发展。景观基因的作用在于为乡村现代化大视角下注入传统生活文化内涵,基因的变异过程就是传统因子与现代要素相匹配的过程,传统基因移植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决定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其在乡土环境的影响力[14]。

3.1 指导原则

人本原则。景观基因方法论对现代村庄规划建设进行综合条件与风貌提升,不应牺牲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破坏居民已有的生活方式,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指导应用的始终,做到处处规划建设改造为居民着想,为民居服务,使居民便利。

人文原则。在保障居民生活舒适便捷的前提下,积极汲取乡村传统建设文化内涵和方式技艺,为现代规划建设与景观打造注入传统文化的精华因子,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保留自己的精神内核,避免乡村发展在大流中迷失自己的个性特色[15]。

表4 湘南地区景观基因图谱梳理Tab.4 southern Hunan landscape genetic map carding

发展原则。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规划建设要有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有助于乡村产业生长与经济发展,并为村庄今后的规划建设留有余地与弹性。

3.2 基本思路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指导,现代化乡村规划建设要注重历史传统景观的变异与移植应用,构建“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科学性变异—移植结合”的基本应用思路。

3.2.1 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

规划建设应在对地区传统文化特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从中提炼精华元素作为景观基因的单位个体。通过前节梳理归纳,以湘南为例萃取出传统村落中规划与建筑建设两个层面的基本因子整合,作为湘南地区普通村庄规划建设的元素样本进行指导(表5)。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理念,以其基因萃取的选取原则与意象特征为标准进行现代化留存筛选,如封建风水思想装饰、封建鬼神观念建筑、封建尊卑理念布置模式等应该淡化剔除,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符合居民生活生产要求的应给予保留发扬,如积极向上的民间文艺装饰构建、有实用功效的规划思想和建筑材料工程、提升乡村景观的环境构造和保护理念等。

3.2.2 科学性变异—移植结合

变异移植要求在整合筛选后将传统思想元素与现代规划理念有机结合,该过程既发挥传统文化表现与内核,又在一定意义上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理念为其注入新的生长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塑造新的人居环境,将传统因子赋予现代建设高度契合性。避免对部分原有建设因子不加改善地照搬照抄和盲目传承,造成建设风貌不伦不类,甚至盲目结合不适宜当地实情的建设因子造成的风貌破坏和应用障碍。科学性变异和移植结合的重点在于在促进传统基因传承的基础上完善居民生活与生产条件,提升居民生存空间质量,促进乡村生态、美丽、富有内涵的发展品质。

图5 夏浦村整体色彩为灰褐色Fig.5 the overall color of Xiapu Village is taupe

表5 湘南民居建设因子整合Tab.5 southern Huna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factor integration

3.3 应用机制

3.3.1 规划选址:传承总体生态观优势

传统规划选址布局既有风水堪舆思想,也包含一定的科学人居环境观和防御实用观。现代规划可对山水文脉中理念有一定的变异应用,并积极汲取前人利用选址布局优化的取暖隔热、采光照明、生态涵养、旱涝消防等工程智慧结晶。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选址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总体减小,但环境污染、市场经济冲击等问题,更需要现代规划选址避免处于可能的污染影响辐射范围内,同时避免由于生态脆弱性造成的生存性自然破坏,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对周边山体、林地、水体、产业等环境的分析(图6),结合传统智慧科学选择适宜的居民点建设地点;注重保留传统的田园乡土布局环境,有选择地与市场经济发展融合,避免一味地迎合靠近市场取向。

3.3.2 居民点布局规划:完善传统肌理形态

图6 永州市周塘营村现代规划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居民点布局山体生态适宜性Fig.6 modern planning of Zhoutangying Village in Yongzhou City appl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S) to analyze residential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图7 永州市水古庙村(a)和鸡公山村(b)居民点传统肌理修补Fig.7 Shuigumiao (a) and Jigongshan (b) settlements in Yongzhou

图8 湘南现代村庄街巷空间中机动车道(a)和宅间步行空间(b)尺度样式Fig.8 contemporary village lanes in southern Hunan motorway (a) and house walking space (b) scale style

图9 衡阳市江里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乡土景观营造(a)和水体景观保护(b)Fig.9 Jiangli Village, Hengyang City,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cusing on the cre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a)and landscape protection (b)

总体遵循传统居民点的组织模式和构成形态,维护现有空间格局肌理,维系固有的家族联系和邻坊关系,尊重原有乡土生活的场景氛围。湘南现代乡村规划应避免盲目采用城市居民区的规划模式套用于乡村建设,科学性变异的思路要求在原乡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梳理整合,删除或整治规划中不安全不合理的单体分布,并合理填充居民区内荒空灰地,疏通现有通道和关键节点的连贯性,健全完善原有肌理形态,解决布局格局中出现的硬性问题和居民日常生活困扰。如图7,永州市水古庙村和鸡公山村在规划中就注重尊重原有肌理,结合既有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整体织补性布置,并充分开发利用内部灰地开发公共空间;在新址新建的居民点布局中,注重规划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居民生活空间的营造和地方传统生存方式的注入。

3.3.3 街巷与公共空间规划:维护空间尺度和人文氛围

相比目前规划中贪多求大的城镇化思想,传统街巷空间与公共场所的宜人尺度更加适合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其街道布局走势、铺面与高差等处理手法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湘南乡村的街巷的设计与布置,既要满足现今机动车的通行要求,又要保留传统适宜人行的街道感,结合慢行交通的理念完善村庄步行空间(图8),并保留传统街巷基本走势与特殊地形的处理手法(如阶地石板路)。现代公共空间的规划以村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和宗祠居多,要注重保留传统聚集空间的记忆感和场地氛围,结合村落人口数量和需求程度,公共空间尺度和空间变化也有必要从传统使用中寻找其舒适性布局要点。

3.3.4 景观规划:突出乡土景观原生性和实用性

湘南地区的现代规划开始注重完善乡村人居景观环境规划,但很多整治停留在“穿衣戴帽、刷墙种树”的表象整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统一村貌的作用,却不能真正满足居民生活品质需求甚至对单体建筑造成风貌破坏。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中景观规划多以城市景观打造为蓝本,建设广场种植景观绿带,却忽视了农村的原生性种植业景观内涵。景观配置中要多考虑农业生产生活需求,既美化村庄环境又具有方便居民生活的景观特色,既要用菜园换草坪,又要提升景观档次,打造小节点景观,完善房前屋后绿化工作,增加村庄绿化覆盖率,同时应用现代艺术表达当地特色传统内涵;要保护乡村原有河流水系与水塘,注重水系水质保护规划与水体自然性景观打造,建设美丽村庄(图9)。

3.3.5 建筑平面——演化传统形制中可借鉴的庭院空间设计元素

现代乡村建筑是对传统景观基因的典型体现,户型设计也是乡村建设中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湘南地区家族群居的“一明两暗”的天井院平面体系逐渐减少,小家庭独栋式多层式住宅成为乡村居民建设的热宠,但“前堂后寝”、“中堂侧寝”的平面布局理念在现代民居中也多有体现,为湘南传统家族宗祖思想的传承。现代发展建设中民居建筑已不可避免地淡化家族群居的纵横多进的天井院落形态,但仍可以在民居建筑设计中汲取传统天井院落的采光、散热等功能优势和汇水排水等景观性能以及宗族文化创造厅堂布局和小院落设计,创造良好的室内人居空间(图10);对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积极保留并借鉴原有建筑如祠堂的平面空间,打造适宜居民集聚的空间感、认知感和向心性。另外,要充分考虑现代功能空间相对于传统使用的异变性,合理增加布置如车库、大型农机库等新空间,并在布局手法处理中与传统空间要求达成协调。

图10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湘南现代民居平面改造样式Fig.10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outhern Hunan based on the gene theory of landscape

图11 湘南现代民居整体造型效果改造参考Fig.11 transformation of the overall shape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reference

3.3.6 建筑外立面造型:提取传统外形特征因子和现代化使用需求相结合

结合新中式建筑风格,重点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乡土文化基因而非照般杂糅。建筑山墙、屋脸、屋顶等外立面基因的变异要繁简有秩,在移植融合成整体建筑后协调美观,体现当地文化精髓与乡愁记忆,既要传承地区文化因子符号和美学思想,又要继承并发扬其科学性思维和工程智慧。山墙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在现代建设中可积极转化应用和抽象概括,保留其经典寓意手法和景观造型;屋脸形式则更多借鉴传统门窗洞位置并结合现代审美适当变化其尺寸,内屋二层杆栏式可变异于现代出挑式露台,丰富现代民居立面传统型特征景观与使用(图11);屋顶基本采用原有形态与细节保留,并采用现代低碳性屋瓦材料。

3.3.7 建筑构件与材质色彩:抽象概括融合现代审美与性能改进

湘南传统建筑构件主要指门窗样式和细部装饰,现代民居建筑可保留原先院门房门样式和位置格局以及不同类型窗户的花纹图案,并将其艺术性简化应用于现代门窗功能结构与艺术样式,赋予传统组件和纹饰以现代化审美风格与使用价值;装饰艺术也同样要保留其传统文化精华,凝练其视觉艺术形象,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相承接,应用于村庄文化艺术标识与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建筑用材如土砖具有节能环保和经济性优势等,但又要结合现代技术改造其易燃性、易腐性等缺点,使其更加适宜现代建设所用;建筑色彩宜结合原有白黑和灰褐色彩原色进行现代美学处理,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现代乡土审美相结合,杜绝村庄自建房屋瓷砖贴面导致的色彩随意凌乱的现状。

4 小 结

乡村是人类生存与社会文化发展最为原始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深刻凝结,是国民情感的“乡愁”所在,具有极为普遍的研究意义[16]。通过景观基因理论和类型学方法,将传统规划建设因子进行提取梳理,应用于现代化普通型或传统型村庄规划指导思想,将有助于现代规划设计思想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也在一定范围内为湖南南部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提供有益的特色研究概括和风貌设计借鉴,避免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丢失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更好地推动湘南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和精神文化内核质量。

图表来源:

图1-2,4-5:作者绘制

图3:根据《衡南古民居研究》改绘

图6-11:根据相关规划项目改绘

表1-5: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湘南民居景观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景观别墅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