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与知识基础

2018-11-12 10:58李双彭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李双?彭敏

摘 要 从研究进展和知识基础两方面对SSCI收录的4种职业教育研究刊物中103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包括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公平等四大主题;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前沿主要涉及拓展学习、情境学习、成人学习、生涯发展理论、工作场所学习、学习过程、统计方法等研究问题;由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和14篇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国际职业教育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2-0043-07

近年来,基于文献计量对学科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成为分析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就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而言,针对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态势的文献尚不多见。其中,蒋鑫等关注了荷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热点,乔建生、肖凤翔等对国际职业教育的主流理论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1][2][3];有些遗憾的是,对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尤其是早期奠基文献的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高水平文献,结合知识图谱和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知识基础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开发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性期刊评价工具;JCR根据期刊文献的引证情况对学术期刊进行分析整理。2016年,JCR社会科学版职业教育领域中共收录4种学术期刊,见表1。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一个领域中关键性文献大多集中发表在少数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中;因此我们选取这4种刊物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一窥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概貌。

表1 职业教育领域高影响力学术刊物

期刊名称 出版国家 影响因子 收录年份

Vocations and Learning

《职业与学习》 荷兰 1.324 2008-2017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继续教育研究》 英国 1.0 2008-20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Guidance

《国际教育与职业指导》 荷兰 0.618 2006

2009-2017

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Learning

《澳大利亚成人学习》 澳大利亚 0.558 2008-2017

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检索上述4种刊物1900-2017年间的收录情况,一共得到1035条记录,排除更正和参考文献记录各1条,最终得到1033篇有效文献(检索日期:2017年10月17日)。其中,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6年,即是说,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从此有了质的飞跃,相关文章逐渐开始被SSCI数据库收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知识图谱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科学知识图谱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计算,可以把学科领域的概貌直观地展现出来。具体来说,本研究采用了荷兰莱顿大学艾克团队(Leiden University, van Eck)开发的VOSviewer,以及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团队开发的CiteSpace两个可视化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再通过对词频、突变、共引等关系的分析,考察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知识基础。

二、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综述

研究进展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了解学科研究概貌、把握学科研究态势。本研究主要通过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前沿及其转移趋势来梳理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展。

(一)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是一定时间内某一学科领域中討论较多的话题,探测研究热点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基于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词频分析:一个关键词在某一领域中反复出现,则可把该关键词看做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4]。在VOSviewer里面导入数据,分析类型选择作者关键词,频次阈值设置为3,得到图1。图中字体越大、颜色越接近红色的关键词频次越高。再结合各关键词的联接强度(link strength)指标,即关键词和其他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归纳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所关注的热点主题,从其具体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大主题。

一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体现于“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学徒制”(apprenticeship)、“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工作本位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等关键词。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是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学术化、学问化倾向而提出的;该理论体系认为职业教育课程逻辑的核心是工作实践,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其中,起源于学徒制、强调把参与和实践贯穿于整个工作活动中的工作本位学习就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体现。

二是对职业教育学习理论的研究,体现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成人学习”(adult learning)、“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等关键词。学习理论的探讨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和教学设计的依据。知识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终身学习和成人的继续学习,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工作场所学习更是个体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已然成为趋势。

三是关于职业发展的研究,体现于“职业指导”(career guidance)、“职业咨询”(career counselling)、“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等关键词。职业教育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职业教育不但要使个体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个体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促进其在职业领域中健康地可持续性的发展。以个体职业发展為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都是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6]。

四是对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从关键词“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公平”(equity)、“性别”(gender)等反映出来。近年来,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来看,职业教育公平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在消除教育不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不同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正义性。

图1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密度图

(二)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

研究前沿是学科领域的新兴趋势,是一组瞬时的概念或潜在的研究问题[7]。准确把握研究前沿对研究者下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CiteSpace中,研究前沿用克莱因伯格(Kleinberg)突显监测算法获取的突变词(burst terms)体现,是以引用激增文献(citation burst article)为知识基础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8]。突变词主要考察词频的突变,即在一段时间内主题词频次变化较大。运用CiteSpace绘制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突变词和引用激增文献图谱,见表2。表中的突变年份表示突变词或激增文献突显的持续时间。

表2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高突变词和引用激增文献

编号 作者 突变词/突变文献 出版年 突变强度 突变年份

1 behavior 2006 2.9682 2013-2014

2 adult learning 2006 3.6782 2014-2015

3 workplace 2006 2.6797 2015-2017

4 Engestrom Y 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 Toward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M] 2001 3.9601 2007-2009

5 Lave J等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1991 2.5834 2007-2010

6 Super D The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s [A] 1990 2.6809 2010-2011

7 Hakkarainen K Communities Of Networked Expertise[M] 2004 2.5712 2011-2013

8 Tynj?l? P Perspective into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2008 3.7778 2013-2014

9 Billett S Workplace participatory practices: Conceptualising workplaces as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04 3.7342 2013-2014

10 Hu L等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1999 3.2658 2014-2017

11 Schaap H等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es during School-Based Learning and Workplace Lear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 Review 2012 2.7321 2014-2017

12 Fenwick T等 Emerging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Tracing the socio-material[M] 2011 2.6701 2014-2017

13 Braun V等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2006 3.1897 2015-2017

结合突变词和引用激增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探测出2007-2010年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主要集中于“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等。其中,拓展性学习特别强调学习者改变已有实践重构新的实践活动的能力,情境学习理论则更强调学习环境的生活化、情境化。它们刷新了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习得或实践的参与这两种对立性观点,始终把学习看成一个动态的、社会的过程,为后期国际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1-2014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集中于“行为”(behavior)、“成人学习”(adult learning)、“生涯发展理论”(career developmental theory)、“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等。这一阶段,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主题更加具象。其中,生涯发展理论是当代职业指导理论中的经典理论,它打破了以往静态的职业指导理论,把人的职业发展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关注个体职业行为特征的职业心理学研究则体现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整体性强,各个领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另外,工作场所学习研究也开始备受关注。

2015-2017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集中在“工作场所”(workplace)、“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es)、“教育理论”(educational research)、“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协方差结构分析”(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等。这一阶段,工作场所学习继续成为研究前沿。工作场所学习不但能给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校到工作的转换,而且还保证了职业教育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国际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此外,统计和研究方法也受到了明显的重视;同时,教育理论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继续成为焦点。

由此可见,近十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2007-2010年间对学习理论如拓展性学习、情境化学习等的关注;二是受这些理论的启发,2011年至今,与工作场所学习有关的研究开始涌现,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是个体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把学校学习和工作场所学习相结合,以改进和弥补传统职业教育的不足。在研究方法上,2007-2010年间主要是对理论的思辨性探讨;而2011年至今,随着职业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涌现,学者们对统计和研究方法表现出了持续性关注,研究方法呈多元化。

三、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的探讨,可以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基础。知识基础由早期奠基性文献和共被引频次以及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节点文献组成[9]。通过绘制近十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文獻共被引图谱,并对其从时间、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

(一)早期奠基文献

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参考文献,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阈值为Top20,分析2006-2017年间文献中每年引用次数排名在前20的参考文献,聚类后得到时间线程图图2。图中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篇文献,节点越大引用频次越高;图谱最上端的紫色数字表征文献的发表时间,节点越靠左,发表时间越早。结合文献的发表时间(1938-1989年)和被引频次(大于7次),本研究确定了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为了清晰地显示这些文献,图中对部分其他文献节点进行了隐藏。

图2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早期奠基文献时间线程图

193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出版,该书的教育观点精简却影响深远。书中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该书特别强调经验、有目的的学习、自由以及学习的社会性和交互过程[10]。

《社会的思维》(Mind in Society)精选了前苏联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经典文献,这些论文概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存在于社会背景之外,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维果茨基把这个理论框架应用于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游戏的发展,并考察了它对教育的意义[11]。其思想为后来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拓展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舍恩(Donald A. Sch?n)在《反思性实践者》(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中阐述了著名的“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思想。书中选取了工程师、建筑师等5个行业的专家,以考察他们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舍恩认为职业教育应以提高专业人员的“反思行动”能力为中心,即要“做中学”,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应对真实场景中的各种问题。[12][13]

1984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A. Kolb)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体验学习(experiencing learning)的专著。书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体验学习圈理论”,认为体验学习过程是由4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体验(experience)-反省(reflection)-理论化(theorization)-实践(action),如此循环,学习者不断在体验中认知[14]。

1987年,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Yrj? Engestr?m)在《通过拓展学习》(Learning by Expanding)中首次明确了拓展性学习的概念,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将一个简单的概念拓展成一个复杂的活动目标或形成一种新的实践形式”[15]。拓展性学习强调学习的变革创新和“边界跨越”(boundary crossing),认为学习发生在不同活动系统间,特别强调改变已有实践和重构新活动的能力;该理论为理解和设计学习作为人类活动和组织的变革提供了基础[1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布朗(John S. Brown)等人吸收让·莱夫(Jean Lave)的学徒制重实践和学校教育重理论的特点,于1989年提出“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布朗等认为,在复杂技能的传授中,专家通常忽略了技能的认知过程,而认知学徒制就是要让隐性知识和认知过程变得开放、可观察和可操作,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17]。

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生涯理论专家唐纳德·萨柏(Donald E. Super)提出并不断修正著名的生涯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概念,认为个体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胜任的职业有差异;二是生涯发展阶段,认为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三是生涯发展和生活角色,用生涯彩虹图表示:横向代表生涯发展的5个阶段,纵向代表人生所要扮演的角色,而生涯规划是要让个体在不同阶段有效地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18][19][20]。

另外还有专门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早期文献。1988年,雅各布·科恩(Jacob Cohen)在其著作中介绍了行为科学中功效分析的应用。该书更加侧重统计实战,旨在指导读者在统计分析时使用相关工具,而不是仅仅讲解统计理论和原理[21]。

可以看出,上述早期奠基文献几乎都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或职业教育中的经典理论和概念,为教育学和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是这些研究领域中无法回避的经典文献。

(二)关键节点文献

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文献的学术影响力[22],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除了引用频次,CiteSpace还用中介中心性来判断文献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指文献节点在网络中的连接作用;中心性越强,文献越重要。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参考文献,设置阈值为Top20,得到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文献共被引图谱图3,图中的紫色光圈表示文献节点中介中心性高。结合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18次)和中介中心性,一共筛选出14篇关键节点文献。

图3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核心文献共被引图谱

引用频次最高的5篇文献,中介中心性也最高,是最核心的文献。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让·莱夫(California University, Jean Lave)及其学生埃蒂纳·温格(Etienne Wenger)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 )以及学徒制(apprenticeship)等概念。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过程,认為学习不能独立于社会情境之外。该理论的核心要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即实践共同体的新人通过不断参与实践,从实践活动边缘逐渐到核心,最终成为一个成熟实践的示范者。实践共同体指同一活动或行业的参与者;这一概念最初在《情境学习》中出现,于1998年拓展并形成专著《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23][24]。

还有3篇文献关注了工作场所学习。2008年,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派维·坦娅那教授(University of Jyv?skyl?, P?ivi Tynj?l?)对工作场所学习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认为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各有特点,它产生于不同的层面(个人、组织、整个区域),有不同的形式(正式和非正式的),工作场所也因其对学习的支持力度而异。随着教育和工作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要素[25]。2001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史蒂芬·比利特(Griffith University, Stephen Billett)通过对5种不同工作场所中学习过程的考察,探讨了影响工作场所学习的因素。研究发现,工作场所是否为个体参与活动提供机会以及个体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其所提供的支持两大因素会影响工作场所学习。因此,研究认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学习课程、鼓励学习者和指导者的参与以及选择和准备合适的学习指南是促进工作场所学习的几大要素[26]。2004年,英国瑟赛克斯大学教授迈克尔·艾劳特(University of Sussex, Michael Eraut)论述了工作场所中的非正式学习。研究在解构了非正式学习的核心概念及其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发现影响非正式学习的因素有雇员的人际关系及其对工作的信心、责任心,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分配的合理性,企业的管理风格、工作氛围、对雇员的支持等[27]。

另外5篇高被引文献包含一篇早期奠基文献——舍恩的《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以及4篇2000年左右的文献。在学习理论的探讨中,2008年,英国利兹大学教授菲尔·霍德金森(University of Leeds, Phil Hodkinson)等人从目前研究中对学习理解的局限性入手,批判二元论的学习观点,提倡把个人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的文化学习理论(cultural theory of learning),认为有必要结合情境学习与杜威体验学习的相关要素来理解学习[28]。2001年,恩格斯托姆的研究以芬兰赫尔辛基儿童医疗中心多层组织结构为例,通过学习者、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四个方面,详细地探讨了社会-文化视角活动理论框架下的拓展性学习理论[29]。在工作场所学习中,2001年,史蒂芬·比利特(Stephen Billett)探讨了个体需要的知识以及如何能高效地在工作场所学习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可以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实施的工作场所学习课程[30]。2004年,艾力森·富勒(Alison Fuller)等基于个案研究,认为当企业能为个体参与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技能、学习课程知识和达到工作要求几方面提供支持时,工作场所学习更有效[31]。

其他4篇高中心性文献中,除了一篇探讨统计中协方差分析方法的文献以外,其他文献都跟职业教育紧密相关。1994年,迈克尔·艾劳特(Michael Eraut)的专著《发展专业知识和能力》(Develop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运用,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从不同书籍和个人经验中习得的;该书还考察了知识和能力的区别,强调了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的重要性[32]。英国教学研究促进会(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Programme)“促进学习”系列丛书中的《促进工作场所学习》(Improving Workplace Learning)是卡伦·埃文斯(Karen Evans)等人于2006年编写的。书中的研究基于多个工作场所情境,采用大量实证研究,展现了个人、企业及其管理框架三者之间如何促进工作场所学习,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来解释工作场所学习政策对学习者的影响,为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学习者等提供了参考[33]。3P学习模型最初由约翰·比格斯(John B. Biggs)于1987年提出,该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个人和环境特征等形成的影响因子(Presage),二是学习活动过程形成的加工因子(Process),三是学习结果形成的结果因子(Product)。2013年,该理论被认为为理解工作场所学习提供了新思路,是研究者们今后研究的新方向[34][35]。

四、结论与思考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与知识基础对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SSCI收录的4种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所刊载的1033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信息可视化计量研究方法,分析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前沿问题与知识基础,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通过绘制并解读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密度图谱,得出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公平等。第二,通过绘制并解读突变词及引用激增文献图谱,发现近十年来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集中于拓展学習、情境学习、成人学习、生涯发展理论、工作场所学习、学习过程、统计方法等。第三,通过对研究文献共被引时间线程图的绘制,并对被引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由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及14篇关键节点文献构成的知识基础。

另外,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第一,研究视域的拓展,既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及经典议题,也包括对某一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探索。比如,在情境学习理论的启发下,工作场所学习一直是近年国际职业教育的热点研究主题,该主题越来越关注工作场所中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将现代学徒制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而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围绕国家改革主题,大规模跟随改革动态和行政指向,研究范围较为局限,缺乏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成熟的理论成果,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研究视角的延伸。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自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学科,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主题及前沿问题反映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学与相邻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团队,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前沿,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的突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应用上都体现多元,比如近年涌现出的职业心理学实证研究。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更偏重于结构主义研究范式,开展历史研究、国际比较、文献综述、政策分析以及概念分析等,倾向于借鉴移植和理论启示。

参 考 文 献

[1]蒋鑫,孙红莉,何晓萍. 荷兰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关注演变与热点趋势[J]. 职业技术教育,2016(7):31-36.

[2]肖凤翔,陈潇. 国际职业教育主流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21-27.

[3]乔建生. 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可视化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1-65.

[4]Persson O. 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 JASIS 1986–1990 [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45(1):31-38.

[5]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的根本问题是学问化——徐国庆和他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06(9):49-51.

[6]杨洁. 职业教育与人的职业发展的关系初探[J]. 职教论坛,2004(19):15-18.

[7]陈仕吉. 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28-33.

[8]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2009(3):359-377.

[9]赵蓉英,王菊. 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40-50.

[10]Dewey J.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 New York: Touchstone, 1938.

[11]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12]Sch?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13]Sch?n D A.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Toward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7.

[14]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NJ: Prentice-Hall, 1984.

[15]吴刚,洪建中,李茂荣. 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形成——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34-45.

[16]Engestr?m Y. Learning by Expanding: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Brown J S,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1):32-42.

[18]Super D E.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0(3):282-298.

[19]Super D E.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M].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7.

[20]Super D E, Crites J O, Hummel R C, et al.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7.

[21]Cohen J.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

[22]邱均平,吕红. 近五年国际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前沿及其知识基础——基于17种外文期刊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13(3):4-15.

[23]Lave J, Wenger 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4]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5]Tynj?l? P. Perspective into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08(2):130-154.

[26]Billett S. Workplace Affordances and Individual Engagement at Work[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1(5):209-214.

[27]Eraut M.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J].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4(2):247-273.

[28]Hodkinson P, Biesta G, James D. Understanding Learning Culturally: Overcoming the Dualism Between Social and Individual Views of Learning[J]. Vocations & Learning, 2008(1):27-47.

[29]Engestr?m Y. 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 Toward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 & Work, 2001(1):133-156.

[30]Billett S.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M]. NSW,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

[31]Fuller A, Unwin L. Expa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tegrating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J]. Workplace Learning in Context, 2004:126-144.

[32]Eraut M.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1994.

[33]Evans K, Hodkinson P, Rainbird H, et al. Improving Workplace Learning[M]. London: Routledge, 2006.

[34]梁丹嬰,王才康.基于Biggs3P学习模型之大学生学习取向研究[J].广东科技,2008(22):42-44.

[35]Tynj?l? P. Toward a 3-P Model of Workplace Learning: A Literature Review[J]. Vocations & Learning, 2013(1):11-36.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