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读后感

2018-11-12 11:18翁秀琴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直线心灵大脑

翁秀琴

《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这本书由一篇篇的教育随笔组成,围绕“让教育回归常识,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思想跋涉,是作者对当下教育问题的反思与应对,对“立人的教育”的追求与践行。 杨林柯老师的教育实践被钱理群称之为“决定中国教育命运的静悄悄的革命”。的确,他一直在推动自己,同时也在推动教育。

1 直线并非最短

数学里有一个线段公理:同一平面内,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最短。放大到我们的生活上,众人凡事都好走直线,找到捷径成就感堪称巨大。整个社会弥漫着功利与浮躁的情绪,不仅是单单某一个体的浮躁,而是整个社会的功利浮躁,小到每个人哪怕是襁褓中的婴儿也难逃浮躁的影响,无一能幸免。连休闲放松看一本书都要想想是否对我们有好处,若是没有好处我们是不会去看的;如果能以更快的方式获得利润,没有企业会去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没有人凭着自己的良心去考慮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如果能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快速提高成绩,那么没有老师会去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或素质的,更不用提启发思考或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植入广告赚钱,于是快速拍成一部脑残电视剧成了导演和制片人的选择,因此我们打开电视就再也看不到以前那样经典的古装片或者动画片了;可以通过拼拼凑凑快速写出一本书,没有人会去静下心花自己的心血去认认真真写出一本好书。人人走直线,经济膨胀式发展,造就一个土豪的国家,但这样的国家绝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文明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财富的炫耀,一定有超越物质财富的价值存在,否则,经济再发达也难以稳定,社会再繁荣也没有幸福,最后只能留下一堆物质的废墟和空壳。

真正的通向教育的天地大道往往是曲径通幽。中国的课堂看似高效,一节课井然有序可以讲好多的知识点和练习,但是学生未来发展真正需要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净胜却被忽视了,相反,美国课堂看似混乱和低效,但是他们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完成各种有趣的任务,从做中学,自己动手实践,他们的学生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勇敢发问,内心的想法总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中国的课堂多点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启动模式的机会,肯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一种勇气,我们要相信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合作中一定会体会到教育的魅力。

教育即使是赛跑,方向错了的兔子也不如方向正确的乌龟。如果一种教育通过竞争和淘汰的手段培养向上爬的物种,那这和训练猴子没有什么区别。生活中直线并非总是最短,静下心多走一些曲线甚至弯路,曲径通幽处的风景一定会让我们惊喜。

2 知识并非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一句经典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也需要知识。不重视科学文化知识,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

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习知识,但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如果不能干活,再多的工具也无用。过多的知识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不会选择和思考,知识过多恰恰有碍于创造,容易形成短路,让大脑无法运转,堵塞心灵通道,让人不知所终,所以关键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和选择;否则,强行灌输没有经过大脑加工和选择的知识,容易腐蚀心灵。大脑不是一个待开发的硬盘,而是一个思想的加工车间,只是要引发思想,点燃心灵,让人始终保有对世界的好奇,让人有兴趣和热情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可我们依然是记诵式的教育模式而不是思考探究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考试选拔却不利于发明创造。它把人脑当成了储存硬盘和计算器,而且设置“标准答案”。这种“标准答案”思维等于取消了人们的自由思考。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是思想的生产,而不是知识的生产。远离生活的知识是没有生命力的,即使通过高压逼迫和强化灌输,成绩再好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人是追问意义的动物,我们人类一切的努力是为了什么?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力图寻求教育和生活的某种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习课程与现在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正是因为我们只满足于往学生的脑子里灌知识,而没有使情感和智慧进入学生的心田,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没有使学生产生思考的乐趣。对学生的浇灌应该是智慧的浇灌,智慧的产生源于心灵,心灵高于大脑,大脑管认知与判断,而心灵管精神与追求。

3 花朵并非假花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苦忙碌的园丁。可是花朵不是假花,它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露珠的滋润,一名合格的园丁应该知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学生不是假花,假花再漂亮也难以吸引人。学生也不是花盆里的植物,想想花盆中的植物,为什么长不大?就是因为根系受到限制,它的内在发育空间受到制约,它只是活着,只能长到那么高。如果一个人也像花盆里的植物,他的精神空间受到限制,心灵不能自由伸展,思考受到限制,不管养花人多么精心照料,浇水、施肥、防虫、防冻,可花盆里的植物总是长不大,仅仅是为点缀绿色,却难以成材。真花假花都是花,假花好养;人才庸才都是才,庸才好使。很多时候我们学生的灵魂是不在场的,在现实中,由于外在环境对他们心灵的限制或者压抑,他们总是按照外在环境对我们的要求和限制去塑造一个虚假的自己,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满眼看到的是世界的幻影,把自己融入世界的同时,也把真正的自己丢失了,被当前的应试教育操控着,像一个木偶。

教育应当使人身体上健康,精神上刚强,情感上柔软。当我们认为无法改变当前教育大局的时候,应从自己的点滴入手,推动自己离教育的本质更近一步,最终定能推动教育一大步。

猜你喜欢
直线心灵大脑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