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018-11-12 09:47支丽娟
速读·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启发问题情境

支丽娟

摘 要:随着当今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在一节课中表现的好与坏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问题情境;启发;拓展外延

随着当今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在一节课中表现的好与坏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背教材,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背学生,以便于在课上更加有的放矢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们能有效地完成各种数学学习活动。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知识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要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课上真正地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推测和实践中获得一份喜悦和成功的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拿《比较》这一节课为例,现将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浅浅地谈一谈。

一、设计高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的个体活动

教师设计一个高效的问题情景,是一节成功课的开始。好的情景可以诱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比较》这一节知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两条狗和两只猫共重20千克,求一条狗和一只猫各重多少千克?)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推测每只猫和每条狗的重量。个体活动在这节课刚开始,就积极地展现出来,课堂的气氛明显地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地站起来,说出自己推测出来的答案。我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巧妙设置,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进而达到了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二、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层层深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活动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引趣启发、演示启发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们,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探究的想法,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探索和实践,自己总结出要掌握的新知识。例如:在讲解《比较》章节时,我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在只知道两条狗和两只猫共重20千克时,要想求出一只猫和一条狗的重量,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目的。这种情景的设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他们有的通过同桌同学,有的通过前后桌同学或者鄰近的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最后得出只有再加一组与猫和狗有关的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加了一组这样的信息及三条狗和两只猫共重28千克,然后我启发学生们让他们自己说出如何使用这两组信息。学生们通过讨论,总结出:只有把两组信息结合起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两组信息,引导他们找出这两组信息中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并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出“比较””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学生们通过连一连、划一划、圈一圈等形式的实践,最后他们总结出:相同部分相互“抵消”,不同的部分就是不同量的差。然后我进而启发他们总结出:只有有两组相关两种不同量的信息,才能求出两种不同的量。如果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举一反三,拓展外延,促进学生们的群体活动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地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它,就会渐渐提高学生们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激励学生们敢于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我在课堂上,为了促进学生们探索的激情,我经常会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能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快的举一反三,用所学知识,解决更难的问题。例如:在《比较》这一节课中,当学生们总结出:用“比较”方法,可以利用两种不同量的两组相关信息,求出两种不同的量时,我马上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用“比较”的方法,还可以去解决身边的哪些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并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题。比一比,看谁快。学生们在听完我的要求后,学生们都积极地投入了集体活动当中。很快就有的组完成了所给的数学任务,提出三组三种不同量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求出三种不同的量。同时展示出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相关的三组信息,并求出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各重多少克?这样的一道数学题。学生们通过一起运用“比较”方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后,他们对用“比较”的方法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举一反三”的活动,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了。

课堂上学生数学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感觉乏味无趣,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数学的蓝天当中,他们更能轻松愉悦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新知识,而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学习取得成绩而受到鼓舞,才能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总之,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课堂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真正把“一潭死水”的课变成“一潭活水”,才能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的主人,真正地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启发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