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通过心理疏导控制学生流失率方法初探

2018-11-13 21:01张淑静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第一初级中学
新生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张淑静 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第一初级中学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衰。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其中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我校中学生几乎一半为留守儿童,周边学校也是如此。这些孩子大都未和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缺失父母关爱、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行为监护浅层化,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科学的疏导与解决,导致部分学生无理想、无追求,甚至有违法行为。因此,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不让农民工忧心、教育者痛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加快研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本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我们课题组主要以周步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问卷”为主,对临颍县杜曲镇第一初级中学七、八、九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调查学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与表现。

1.调查法

采用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对临颍县杜曲镇第一初级中学7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该量表有100道是非题,有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者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观察法

课题研究前期利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

3.个案法

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4.文献法

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留守中学生比非留守中学生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心理健康水平差,主要原因如下:

1.处于中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学生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断奶”,在此阶段父母的作用无法代替,留守状态对他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留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遇到成功、失败、忧郁、孤独等情形时,没有父母可以倾诉和指导,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3.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社会、学校、家长认识不足,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三、农村中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一)创建预防与辅导相辅相成的心理疏导流程

1.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

详细填写《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情况登记表》,记录中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性格特点、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学生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邀请法制人员讲解因心理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邀请心理专家培训指导全体参研人员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掌握心理调试技巧;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建立心理成长档案,通过典型个案的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进行直接和间接的干预。

3.成立帮扶小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帮扶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总结阶段性效果。

4.优化第二课堂,利用校园橱窗等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老师充分沟通,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二)创建环境、学科及活动齐头并进的心理疏导载体

1.因地制宜改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将音乐、劳技、美术课开齐,给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空间,让学生喜欢校园生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多种兴趣,学生身体精神状态好了,再带动课程学习的全面发展。

2.课堂是学生收获知识、心灵成长的地方。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是学生的心理教育老师,心理教育应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3.以德立身,以德树人。任课老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自身素质,赢得学生的敬仰和信赖。并在课堂教学中遵守“近之则亲,伴之则暖”原则,用情感浸润学生,把遥远的“励志故事”变成鲜活的“身边榜样”,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灵。

4.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生态优势,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适当把学生带出教室,亲近自然,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培育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地发展目标。

(四)创建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培育的心理疏导网络

1.各班建立QQ群,教师、家长微信等灵活多样的交流的平台,使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一个和谐的心理交流网络。

2.学校尝试开办了家长学校。每期都有目标、有主题、有创意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树立家长陪孩子成长的理念;帮助家长优化家教方法,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水平。

3.建立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开展活动,引导中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4.学生家长应转变观念,了解、信任孩子,给予他们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要配合学校教育,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合格称职的家长。

四、农村中学生心理疏导实施成效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经过一个学年的研究调查,实施中学生心理疏导后,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得到明显纠正和疏导,与一年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1.提高了抗挫力,增强了自信心。

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坚持运用运动疗法,音乐疗法,换位思考法等方式。使学生的抗挫力得到提升,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改变了思维方式。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绪障碍占60%以上,情绪和行为混合障碍占17%。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和青春期知识教育,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维角度,提高生活品质。

3.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对学生有意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自信心,自豪感和学习效率。

4.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交往能力。

(二)家长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1.信心和勇气。

家长在客观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树立信心,坚信通过努力,孩子会不断进步,一定会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理智和宽容。

家长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静地处理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中的过失,给困难中的孩子鼓励。

3.恒心和耐心。

通过培训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不能急于求成,对待孩子要耐心细致。

4.爱心和热情。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有爱心和热情。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得到升华

1.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系统化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提高,对学生的情绪或心理变化问题,能及时进行疏导。

2.确立了科学正确的学生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用表扬的方式去肯定其优点,宽容的对待学生的缺点,真诚地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教师做到关注学生个性,平等对待学生,正确评价和激励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老师的人格魅力,改善了师生关系,还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五、结论

心理疏导是持续不断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提高认识水平、技能,更新、补充、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次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还需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对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的研究涉及家庭时,一些家长不愿配合,很难找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真正原因,致使某些学生心理疏导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农村留守中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所以很难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对家长进行辅导时,很难把他们全部聚集在一起,而且某些家长固有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模式很难改变。

通过研究,建议今后对未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不应停留在表层次的测试与诊治,更应重视深层次心理素质的开发,以便帮助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在了解中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