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体差异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中的积极作用

2018-11-13 21:01张施燕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0058
新生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竖式乘法题目

张施燕 南京市龙潭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 210058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具有个别差异,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水平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虽然给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也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方向。结合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突破。

一、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朱自清1916年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数学只有0分,但作文写得非常漂亮,得了满分,被成功录取,终成一代文学大家。韩寒上学时数学考试屡屡不及格,但对语文却颇具灵性,虽然最终因偏科严重而早早辍学,但文学创作取得很大成就。类似的前辈智者不胜枚举,他们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天才和白痴的矛盾体,天才和白痴能够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一种奇特的平衡,因此,只关注成绩的评价体制并不能全面的衡量每一个人,固守一隅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评价过程中无意间贴上的“差生”、“笨”、“不聪明”的标签也许会毁灭学生身体里的另一个“天才”。所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天才”的一面。

而除了学生自身在面对不同事物时表现出的差异外,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表现的很突出。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不同的家庭环境成就了一批各方面天差地别的学生。而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很难或者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沟通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善加利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例如,新学期,我班转进一名外市的学生L,L刚来的时候表现的极为胆小木讷,数学课堂上从不发言,我很担心他是否能够愉快的融入新班级。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的表现也略显冷漠,这无疑给L的融入增加了新的难度。但通过观察以及和L妈妈的沟通,我发现L妈妈是一个极为热情大方的人,可能是L之前并没有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所以这一点并不像他妈妈。知道这一情况,我果断邀请L妈妈参与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同时受邀的还有其他几位家长。我给L安排了一项和其他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在各位妈妈营造的温馨自然的社交环境中,L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近,同时大家也发现,木讷的L动手能力极强,做事仅仅有条。而这一优点也让L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欢。愉快融入之后,共同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极为自然的事 。

所以,作为教者我们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长处,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

二、树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建立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的,教师的“教”则是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服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应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目标,必须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如果目标没有超越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果目标远远超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明显感觉自己无法实现,那么随之而来的挫败感,同样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树立目标时,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例如,我在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发现因为家庭教育或者课外辅导的缘故,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已经能用乘法竖式解决问题了。所以,在接下去教学“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我给这四分之一的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对乘法竖式“指手画脚”。学生立即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纷纷“慷慨呈词”,不断的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的发言。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了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他们结合已经学习的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特点,总结出了乘法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就这样,在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下,大家和乘法竖式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乘法竖式成为了我们的“老朋友”。在接下去的竖式计算练习中,对已经掌握乘法竖式的学生要求保证正确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而那些不是很熟练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格式标准,保证正确率,暂时不提速度上的要求。在不同目标的引领下,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分层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它不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所以,为了突破这样的局限,又保留原有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我们在班级授课中引入小组合作,设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小组合作中就是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当然,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异质分组是否会令小组内交流时彼此间缺乏共同语言;如何避免异质小组内的“小权威”的独断专行、包办任务;对小组内异质成员如何公平、有效地进行评价等等。要想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实现小组的分工,也为小组合作的丰富性提供可能。一些学生我们可以给他设定小组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我班的学生Z,Z是一名内向拘谨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和他一个小组的另外三名学生中,一名学生乐于表达,但存在思考不深入,浮于表面的问题,另一名学生则过于深思,过度的思考限制了他的表达和反应速度。还有一名学生很有想法,但不善总结,往往正确的思路被他说得支离破碎。所以我给Z安排了一个固定角色,就是小组的“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具体干什么呢?“主持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问题,记录成员的思考结果,再将各个成员的思考结果统筹汇报。一开始,Z的汇报往往不尽如人意,但不久我就发现,Z为了汇报的更加自然和完整,他总是将小组成员的发言用自己的语言再组织一遍,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删改,就这样Z源源不断的吸取着小组成员的智慧结晶,并不断的内化为自己所有,而在吸取他人智慧的同时,也激发了他自身的思维,让自身的思考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星级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需求

传统的分层练习,明确或暗示性的将学生分成ABC类,A类学生完成ABC类题目,B类学生完成BC类题目,C类学生完成C类题目。但这种分类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歧视。首先,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有待考究;其次,学生的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是持续发展的,而我们的评价只是某一阶段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另外,简单的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前知都是复杂变化的。所以,我门可以不把学生分类,而是将习题分类,给不同的习题打星,从“一星”到“五星”,题目星级的不同,可帮助老师衡量这一题目的处理方式。“一星”的题目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只需强调书写;“二星”的题目则请学生提点易错点,然后也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三星”以上的题目则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遇到思考瓶颈时,教师在关键处给予适当的解释和提醒。当然,要想给题目准确的打星是不容易的。首先,教师一定要对所练习的题目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准确把握题目的重难点,预测学生遇到该题目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学情,能够较为准确的估计不同学生遇到该题目时的不同反应。只有在充分了解题目和做题者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题目进行准确的打星。

例如,在练习“上苗小学的同学们参观科技馆。上午有3批学生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参观的学生有213人。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来参观?”时,我给这道题打“三星”,因为第一,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学生没有遇到过,属于“生题”;第二,这道题目需要两步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第三,这种类型的题目存在一定的变式。而之所以只打“三星”,没有打更高的星级,则是因为,这样的题目只要学会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就不难解决,并且存在的变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先要求学生读题,明确所提供的条件,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直接完成。在剩下的学生表现出困惑时再要求学生重点思考问题,带着学生一起解读问题,“一天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来参观”,我们可以思考:这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只要把上下午参观的人数相加就能解决所求问题,但题目只告诉我们“下午参观的学生有213人”,上午的没有直接给出,所以在解决最终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上午有多少学生参观?”这一隐含的问题。明确上下午参观的人数后,题目就变得很简单了,只要将上下午的人数相加就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在完成该题后,我把问题变了一下,变成“上午和下午参观的人数哪个比较多,多多少?”在刚刚解题方法的提醒下,绝大部分学生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快速找到解决的途径,巩固了“从问题出发解题”的思路。

面对不同星级题目,学生就像在做自我挑战,不断的给自己加大难度,不断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就使原本被动的做题,变成了学生主动的自我挑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磨平他们的棱角,让他们像流水线生产的一样“标准”,而是应该合理利用他们本身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习内化成学生自我的需求,让学习成为学生“角色扮演”的游戏,不断突破的“晋级赛”。从“要我学”逐渐转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这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桎梏,而只会给课堂带来百花争鸣的艳丽。

猜你喜欢
竖式乘法题目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把加法变成乘法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乘法猪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