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与乡土文化变迁

2018-11-13 19:01张旭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01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乡土流动

张旭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特点

人口流动的确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关键变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经历过三种阶段。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期,人口流动以就地转移为主,在这个时期,农民进行了第一次创业,即进入乡镇企业从事非农职业。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剩余了大量劳动力。与人地关系紧张和比较收益较低的农村相比,乡镇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进厂,他们大多选择流向自己户籍所属的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工作,原因在于当时的农村社会仍较为传统,人地关系还比较紧密,农民受到传统乡土文化的影响仍较深。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大多离农民工的家庭较近,即使在外打工,也能时常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起居照应,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本质上仍呈现完整的家庭结构;另外,在本地域内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民,在农忙时节也可选择请假回去与家人一起进行农业活动。此时的农村人口流动也被认为是“离土不离乡”,他们的非农职业与农民身份仍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空心化等“城市病”,因此也被称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新路”。

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农村人口流动以异地转移为主。不同于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人口流动中,农民不仅离开了朝夕生活的乡村,更是去到了离家千里的大城市谋求发展。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与十四大的召开,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局面,市场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乡镇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的乡镇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纷纷改制转变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吸收能力下降,许多农民工下岗,农民工为了谋求生存开始了跨区域的流动,主要向发达地区转移,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显得发展后劲不足,各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受到经济和距离的限制,大量异地转移的农民无法常常回乡,他们与家庭和农地的关系较从前更为疏远,其非农职业与农民身份发生了彻底的分离。

2003年至今,农村人口流动呈现新的趋势。随着时代更迭,出现了新一代农村劳动力流动主体,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汲取了社会发展的养分、更具有现代性,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个人发展的追求,使得他们更为主动地投入城市生活,而非父辈那样为了生存而被动选择,却也面临着“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尴尬处境。另外,相比过去农民工单枪匹马地外出打拼,拖家带口地举家迁移也逐渐增多。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劳动市场对于女性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夫妻双方一起外出打工,有的把孩子也带在身边。这样的举家迁移,不仅使家庭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家庭功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具有更为深刻的城市化含义,对于女性自身的发展和价值体现也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体能和技能的限制,大多数农村老人无法和青壮年家人一同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群体陷入了老无所依的艰难困境之中。近年来,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和生理退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村出现了外出打工和返乡创业的双向流动现象,返乡创业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二、流动背景下的乡土文化变迁

2.8 亿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离开乡土,他们受城市生活感染所获得的现代性,对乡土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自古重视农业生产,传统的农村带有浓郁的小农气息,农村大多以村落、村寨聚居,在同一片土地,种植作物的种类、农业生产特点、农耕风俗仪式都较为相近,“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土地紧密相连,也是年年相似。但是随着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冲破地域与职业的限制,从事非农职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外出就业是外界特别是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渗透并进而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途经,在这一过程中,流动农民及其流动者发挥着载体功能。具有示范性的农村青壮年打工者从城市回到农村时,带回来的不仅是积蓄,更多的是多元化的价值观、新奇的科技元素与城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生活喜好等细枝末节,而这些现代化、城市化的特点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现代化的激变使农民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农村社会以礼俗或神性为纽带彼此连结,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到了农忙时期同一家族的不同家庭还会相互帮助,邻里之间的交流往来甚多,相亲互助。人们重视宗族、长辈,接受礼法、乡俗的制约,在乡土上本分勤恳。随着人口流动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农地维系的传统宗族权威日益衰落,农村精英流出农村向城市转移,乡规民约规范的熟人社会的农村社会关系逐渐发生转变,契约更多地进入到农村生活中并扮演重要角色。

在传统农业社会,文化的传承主要由老者、前辈向后辈传递,随着农民工现代性的增强,他们接触新科技、新文化的机会与能力也更强,与农村的老人相比,青壮年打工者的思维也更为敏捷,文化的传播由前喻文化转变为后喻文化,农村的老者要向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请教情况时有发生。然而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时,与传统的文化生活也渐行渐远,农村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变得多彩,但也使得传统文化日益褪色,越来越多宝贵的民俗文化被年轻一代淡忘,农村传统文化迅速衰落,面临消亡。

三、总结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村经济收益,也带来更多活力,但也引发一些问题。农民工为城市发展献身,但是他们自身以及农村的家人却没有真正享受到城镇化的果实;异质性的社会生活增加了农村治理的难度;农村社会失信问题迭出;农村传统文化逐渐被人遗忘等,都需要更多的关注以待解决。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乡土流动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新时代乡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流动的画
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