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源氏物语》审美观的影响

2018-11-13 21:01郑楚瑶暨南大学518000
新生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柏木源氏物语光源

郑楚瑶 暨南大学 518000

一、对人情的独特表达方式

“知物哀”论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写日本古代故事的宗旨是“物哀”和“知物哀”,物哀,即“世界上的一切,不论是看到了什么,或者耳朵听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一切都在心里,欣赏理解,这就是“知物哀”。”感知物哀,首先要懂得“物之心”,而懂得“物之心”就要懂世态、通人情。在佛教看来,世俗安乐享受都是出于对“我”的执着,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人们对细草鸣虫的枯荣盛衰、世间风物的存在与变迁与人情世态所产生的感受变的更加敏感,与解脱搭接, 和佛法连接,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这种恐惧郁闷之“哀”,是构成《源氏物语》“物哀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正统观念看来,光源氏、柏木以及匂皇子等人在男女关系中的一些相处模式,比心性强、狭隘偏执的弘徽殿女御更恶劣。 这种无常的哀伤和幽静的美感,尽管紫式部“不回避淫乱和其它丑恶的行径”,《源氏物语》没有对轻薄之事加以赞美,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议论,道德因素往往不是占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物是否能够感知“物之心”和“事之心”。小说也含蓄宛转地表现了藤壶妃子、六条妃子和光源氏等人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不仅对自己,也感同身受着他人的喜怒哀乐,柏木因为对源氏怀有巨大的愧疚感终于忧郁而终,尽管他与三公主偷情的事让光源氏心存芥蒂,但是他却为柏木和三公主黯然伤神,“他想:‘在婢女中,有些人是明白真相的,她们还以为我是被蒙在鼓里的傻瓜呢。’顿时惆怅起来。但他又突然改变想法:‘我被视为白痴,纯属自己做了蠢事自己承担。公主与我比起来,她被讥诮心里会更难受的。’虽心里承认是这样,但面部表情半分没有透露出来他的真实想法。小公子外表温柔可爱,笑起来还有小小酒窝,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眉眼小嘴甚是可爱。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可能没留意到,但源氏认为他和柏木相似。他想:‘柏木的父母因为他没有儿子而感到遗憾。哪里知道他还有这个不为世人所知的邪恶儿子,不能教祖父母知道。这种骄傲体贴的人,因为自己一个不好的念头而毁了他的身体!’他认为柏木是非常值得怜悯的,消除了对他的仇恨,流下对他的同情之泪。”作者这样一写,不仅读者心中对光源氏越发有好感,紫式部也对柏木的死表示无限的同情。

相比之下,在桐壶帝正对桐壶更衣的死非常感伤时,“听风和蠕虫,都化成了无尽的哀思”。不识时务的弘徽殿女御不仅无法打破桐壶帝的悲伤,相反“很长时间没有来过桐壶帝的住所,恰恰在半夜享受月光,管弦声奏。桐壶帝听了,甚感不快乐,感觉很糟糕。殿上人和女官们目睹了最近的皇帝的悲痛,听到这种音乐的声音,也是愤愤不平。这个弘徽殿女御原是一个非常顽固和冷漠的人,不把皇帝的事情铭记于心,所以有意为之。”

相反,《源氏物语》以“知物哀”为善,紫式部在这里把弘徽殿女御作为不知物哀之人而加以严厉的批评。

二、对四时变化、人生无常的细腻感觉

据日本专家的统计,在这部到处充满着浓郁哀愁的作品里,“哀”这个字一共出现了1044次。如:

经过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秋天的到来,容易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情绪。早晨出发时,秋风惨淡,嘤嘤虫声不觉使人心思烦乱,明石姬望向大海,看到自己的父亲比往常起得还早,在漆黑的夜晚诵经拜佛。这是一件高兴的事,不应该有不吉利的言行,然而他们都不禁落泪了。光源氏派人去明石浦接明石姬过来,本段仅使用“这是在秋天,人们越来越哀怨”一句话,就把当时明石姬很不情愿离开家乡远离父母的心理和父母既希望光源氏早日带女儿进京,又无法忍受与女儿天各一方的悲喜交集的心理表达的非常充分、透彻。但光源氏从壮年迈向中年时,由于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他也经常发出“比我年轻的人,有些人先我而去,而有些人又比我先出家,看看这种无常,让人意气消磨,很难安心。于是出家的意愿,变得更强”的悲叹,光源氏之悲皆是因他在亲眼目睹或耳闻别人的不幸后,能够感同身受,更难得的是,自己内心也会莫名的伤感。受”物哀“的影响,我们的主人公才会对一切都有更深的感受。

三、佛教与物哀的结合

在《源氏物语》中有许多能体现佛教与“物哀”之间相关联的例子,《源氏物语》中的主要人物,忍受离别之苦、饱经生活风霜后,有心理倾向拒绝这个世界并渴望来世,心灰意冷出家为僧、为尼,修行尽未来际,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源氏物语》中描写出家而深表“物哀”者不计其数。几乎每一卷都是关于佛教的,就像上文我们列举的那些因厌倦今世而遁世离俗的人,同时也是深懂 “物哀”之美者,通常只有那些有这种微妙感觉的人才会感到世事的无常,什么事都不能如愿,最终承受不了那个苦楚而结束尘缘。出家人要斩七情断六欲,不仅是睹“物哀”也是与物共哀。第25 回中光源氏对其养女玉鬘说道:“佛教和道教也严格禁止孝道。”儒家所提倡的孝主要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佛教要求人摒弃红尘,无妻无儿,不过这里,光源氏只提到佛,是因为如果不提洞达世事人情的佛道,妇女和儿童很难能够理解。显而易见,《源氏物语》中“佛教也显示出浓厚的人情色彩”。

结语

《源氏物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佛教在日本的发展概貌,在佛教世界万有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观念影响下,《源氏物语》的主角,有些人讨厌这个世界,有的表现出对来世的一些向往,甚至削发为僧、为尼,只为来世。《源氏物语》展示了佛教在叙事模式、刻画人物形象和描摹情节方面的力量,反映了作者对净土信仰的认可。

《源氏物语》日本文学艺术与佛教思想结合的最好典范,其显示出的浓厚佛教色彩,具备为人们提供生存之道的指导作用。如果佛教没有加入这个故事,那么它在文学上的感动和启发人们关于生存的思考会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会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源氏物语》。(仏教はこの物語の文芸的感動を深く、豐かにし、人間として生き行く道において指導的役目を果している。もしこの物語に仏教の參加がなかったら、その文芸的感動も、生き行く道の思惟も大きく変わり、今日みる源氏物語はできなかったのである)。.《<源氏物語>講座》第五卷.第 282-293 页.日本有精堂出版株式会社,

以上是重松信弘在《<源氏物语>之佛教思想》的总结中所说的,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表现出对佛教某些观点的认同,甚至作者还可能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在她所构筑的艺术空间中,当人物面对世界无尽的烦恼时,佛教便成为其中一员,展示其丰富的价值,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注释:

①(日)本居宣长著. 王向远译.《日本物哀》. 第66 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②(日)本居宣长著. 王向远译.《日本物哀》. 第46-47 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③㈢(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第652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以下引文如无特别注明,均出自此版本。)

④《源氏物语》.第 10 页.

⑤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 期.2003.

⑥《源氏物语》.第 318 页.

⑦《源氏物语》.第 674 页.

⑧(日)本居宣长著.王向远译.《日本物哀》. 第 71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⑨(日)永井義憲.《源氏物語と仏教——作者の日記の眼から》.见山岸德平冈一男[监修].《<源氏物語>講座》第五卷.第 282-293 页.日本有精堂出版株式会社,1971.

猜你喜欢
柏木源氏物语光源
20 世纪20—40 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引介与接受
与往年相比,我们的选择更多更好了 2021国内外主流激光与LED光源家用投影机攻略
小叔木江
光源改变光环境
享受LED光源的卓越色彩 Acer(宏碁)PD1530i
画中话:人鹭百年情
“牵手”的力量
“牵手”的力量
天地间唯一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