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2018-11-13 11: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诊室准确率预警

陈 琴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急诊预检分诊指的是以疾病患病程度为依据,并按照治疗优先原则合理使用急诊资源,并对急诊患者实施快速分类,目的是指导临床对患者治疗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其安排效果与治疗抢救效果和治疗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有着直接影响[1]。以往的预检分诊模式尽管能够实施有效预检分诊,但是由于评估依据不充分,导致部分患者在候诊阶段出现猝死或者病情加重现象。所以如何提升预检质量,制定高效率、快捷的预检制度或者体系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2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接收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数量比值是130:120,最大年龄值是84岁,最小年龄值是18岁,均龄值数是(43.52±12.36)岁;入组标准:①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具由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患者;④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

1.2 方法

组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小组,组成成员包括年资在8-20年的护士,先四级分诊,与此同时,对同一患者进行分析,将客观指标记录下来,并进行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如果出现分诊歧义,则需要将其交至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进行判断。护士将患者分级结果记录下来,由研究人员统一填写患者完整资料,记录并测量患者血压、体温、心率以及呼吸频率,与此同时,记录患者诊疗后去向以及意识状况,以所得数据为依据,评价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并给予预检分诊级别,将患者送至指定区域,并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对策。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试验所选患者预检分诊状况进行观察:①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5分以下,并且伴有相对严重的指标或者单相指标评分在5分以上,需要马上送至抢救室并进行监护救治的表示Ⅰ级;②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3-5分之间,诊室优先就诊表示Ⅱ级;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2-3分之间,诊室优先就诊表示Ⅲ级;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为1-2分,按照诊室顺序就诊表示Ⅳ级;⑤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为0分,按照诊室顺序就诊表示Ⅴ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并整理本次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s)和率(%),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后250例患者预检分诊状况

250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有17例,占比为6.7%,Ⅱ级患者有22例,占比为8.8%,Ⅲ级患者有45例,占比为17.6%,Ⅳ级患者有66例,占比为26.4%,Ⅴ级患者有100例,占比为40%,结果如下表1:

表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后250例患者预检分诊状况分析表[n(%)]

2.2 分析250例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前后准确率

在未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分诊前,有20例因为分诊不正确进行二次分诊,分诊准确率为92%;实施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分诊之后,有5例因为分诊不正确进行二次分诊,分诊准确率为98%,实施分诊后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急诊门诊数量不断增多,而且患者大部分患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而且患病种类复杂,使得医护人员诊断和治疗压力增加。近些年来,分诊人员在判断急诊患者病情过程中,通常根据自身经验和主观直觉进行判断,不具备有效的分诊标准,所以很容易产生分诊错误,其一将不必实施抢救的患者分配至抢救室中,进而出现资源浪费现象[2];其二,将伴有危重症疾病患者纳入至普通疾病,使得患者疾病治疗时间被延误,最终引发医疗纠纷事件。目前,如何准确、可量化以及客观的评估院内急救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操作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意识、收缩压以及体温等指标进行评分,而且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包括人员、环境以及仪器等,就能够对患者病情实施准确、快速评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状况对患者就诊顺序进行排列,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急诊工作,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在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之前找到异常信息,并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有助于促进抢救质量和抢救效果的提高,改善患者预后效果[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诊之后,250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有17例,占比为6.7%,Ⅱ级患者有22例,占比为8.8%,Ⅲ级患者有45例,占比为17.6%,Ⅳ级患者有66例,占比为26.4%,Ⅴ级患者有100例,占比为40%;实施分诊后准确率为98%,与未实施分诊前的92%相比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由此可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具有显著效果,其可以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准确测评。

总而言之,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分诊准确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诊室准确率预警
午后的诊室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新开的诊室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