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混合式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2018-11-13 11:08顾燕玲古田张豫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顾燕玲 古田 张豫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线,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缘由、做法、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及同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信息检索与利用;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6-0060-03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度学习。

《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利用信息检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一门课程,在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河子大學《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面向全校21个学院开展教学,每学期有近4000名大二(四年制)或大三(五年制)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学习本课程。

教学任务由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研室承担。课程内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为落脚点。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即检索实习)穿插进行。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缘由

1.混合式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地位及要求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在引入慕课教学理念后,采用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检索实习和讨论答疑四个环节互相配合、有机融合、共同完成。

在总课时24学时中安排5次10学时的检索实习,将检索实习的成绩所占比例设定为30%。以培养学生信息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组织、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五大能力培养为重点,将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科研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规范,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授课方式。

同时,为了在实践课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实践教学以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支撑,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图书馆已购买的各种数据资源,选择一个实习课题贯穿于5次实习课中,最后完成检索实习报告。

2.混合式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实践课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教研室制定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实习大纲,大纲中也规定了5次检索实习的内容及作业格式,但在学生实习课题的选择上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实习作业的格式也不够具体,致使学生提交的作业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评判带来诸多困惑。

(1)选择实习课题时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实习课题的一般性选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通过查阅数据库,根据任课学生的专业,自编大量的实习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将选好的题目作为今后实习课的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另一种方式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拟定实习题目,经教师审核、修订后学生使用。然后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自选课题查找资料,完成实习作业。这样的实习课题或因任课教师所学专业的局限性,所选课题往往与学生的专业相脱节,而且涉及面窄;或因学生自主选择的检索课题逻辑关系复杂,一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检索表达式的构建。

(2)提交作业时存在的问题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有4次8学时的时间是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习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之前的教学中,因为没有较具体的作业格式,学生不能确定哪些内容是实习课应该完成的,虽然课堂中教师也强调了作业中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但最后提交的作业还是各行其是。

二、实践课教学改革尝试

1.课前准备

(1)实习课题的准备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检索实习强调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技能的集成和综合,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线,将相关课程内容与基本检索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各院系,与相关教师之间建立联系,广泛采纳相关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共同发掘专业课题,选择有价值、实践性强、与学生知识水平相符、与各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研究主题作为实习课检索课题,建立检索实习课题库。也有极少数学生愿意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专长和兴趣,自主酝酿检索课题,可以是他们正在准备的其它课程的论文,亦或是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实习课前,学生可结合本专业的学科内容,自拟或自主从检索实习课题库选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研究课题。

(2)作业格式的准备

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时安排,一般都是学生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日历安排的内容自主学习,然后再利用自学内容进行检索实习。所以,在检索实习前学生已经对“检索工具”“检索途径”“题名”“检索词”“主题词”“模糊匹配”“分类检索”“高级检索”等概念有所了解。但教师如果没有在实习作业格式上明确标明学生要填写本次实习的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词、检索策略等内容,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初次体验文献检索的学生一般都不会注意到这些内容。因此,教师课前给学生制定一个详细而具体的实习作业格式非常有必要。

2.检索实习

课前,学生将本次实习的作业格式拷贝到电脑的桌面上,并在实习作业上填写自己已选好的实习课题。实习课上,教师在讲解“数据库检索”相关知识及技巧时,可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登录检索界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要求,设定检索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检索操作。之后趁热打铁,学生利用自己的检索课题,根据实习作业的要求,进入检索界面,使用检索工具,选择检索途径、检索词,构建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操作。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1.成功之处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笔者以会计20161班、会计20162班、会计20163班、经济20161班作为试点,将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信息检索与利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教学中进行首轮尝试。结果发现,选择与学生知识水平相符的检索课题,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自主选题时,因对本门课程不太熟悉盲目选题,造成所选的课题不够具体,检索面太狭窄或太宽泛的问题。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合理的构建检索策略是最大的难点,如果检索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太宽泛或太具体,都不利于构建检索策略,还会影响检索结果的选择。选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学科内容的研究主题作为实习课检索课题,让实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为兴趣所在。

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有针对性的实习作业格式,学生既了解了每次实习课的重点内容,又理解了课本中一些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含义。这样的一堂检索实习课,对学生来说既有感兴趣的内容、明确的目标,又有想学习的冲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生层面

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主要是面向大二(四年制)或大三(五年制)本科生开展教学,学生还不涉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因而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自主检索的习惯和意识,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针对这些情况,建议教务处今后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否可将本门课程设置在毕业班级开设,此时学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学生面临选题、设计课题时查阅文献的频率较高,能配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自觉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文献,从而加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检索实习。

(2)教師层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电子产品陪伴成长的一代,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使用程度很高,进校前就养成了用手机搜索解决心中困惑或难题的习惯,所以在开课之初,一些学生对开设此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缺乏认识的,以为无非就是教学生上网、用搜索引擎、查工具书等。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手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需要及时更新和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属性、时代及信息技术的变迁来适时调整,以求有实效和可操作性,内容既丰富多样又要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冯立嵩.关于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9):44-45.

[2]回雁雁.“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128-130.

[3]李清.地方本科院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实践训练探索[J].文教资料,2017(5):192-193+202.

[4]季拥政.《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J].青海大学学报,2011,29(3):99-102.

[5]黄燕华.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7):61-63.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