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制作原则及标准化设计模式研究

2018-11-13 11:08邓广彪黎利辉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移动模式原则

邓广彪 黎利辉

摘 要:在移动环境下利用微课进行碎片化学习已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同作者所开发的微课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观看劣质微课作品后对微课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如何提高微课质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在移动终端下制作微课的基本原则,并给出微课制作的标准化模式,为广大移动微课开发者提供微课设计及制作的思路。

关键词:移动;微课;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6-0089-03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微课自2010年胡铁生老师提出来后,特别是2013年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1],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随着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全国微课程大赛等与微课相关大赛的举行,微课发展的黄金时间到来,把微课推上了现代化教育领域的顶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成熟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试运行,加上无处不在的WiFi技术,更是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微课学习提供了高速公路。在当前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渴望得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

在微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问题,如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实用、缺乏趣味性、不成系列等[2],阻碍了微课的健康快速发展,让人们对微课的作用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移动环境下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明确制作适合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微课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具有哪些模式,是提高微课制作水平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移动环境下微课制作的原则及误区

1.教学方面的原则

(1)教学内容

必须是经过精选的、具有实用性、学生感兴趣且亟需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或易错点等[3]。知识点容量不是很大,或者较大的知识点能够拆分成几个相关的知识点。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够在1-10分钟讲解完毕,最好能控制在5分钟左右。将一门课或一系列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习序列,方便学生完整掌握学习内容。

(2)教学设计

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创意,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个性化、耳目一新来吸引学生。相邻的知识点组织在相邻的微课,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学设计时首先提出教学目标,提醒学生本微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有适当的提问来与学生互动,最后要总结,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制作方面的原则

(1)界面设计与拍摄

根据学生的年龄群体对象,选择合适的颜色及声音,如小学和幼儿园用红色、橙色等艳丽些的界面,成年人用黑、白、蓝等纯朴稳重些的界面。为展现知识点,先考虑用动画表示,无法用动画的再考虑图片,无法用动画和图片表示的最后才考虑用文字。一门课程中所有微课的界面要统一、简洁明了,不要有影响学习的因素存在,重要的地方要有适当标记。一个界面停留的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超過20秒,否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途兴趣减少而放弃学习。课件或微课内容中各种级别的标题字体、颜色要统一,同一页面颜色不超过4种,移动环境中屏幕一般较小,因此字体要稍微大一点才方便学生观看。使用摄像机拍摄时,最好采用中近景拍摄,这样能在移动设备较小的屏幕中看清操作细节。

(2)后期制作

在移动环境下一般比较嘈杂,声音难以全部听清楚,因此必须要添加字幕,字幕可以稍微大一些。移动设备的音响不是特别好,可以采用单声道音频,这样能减少视频容量。屏幕分辨率不要太高,转换为MP4、3GP、FLV等容量较小的格式,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视频容量。使用动态码率发布视频,在移动环境中能根据网速自动选择合适的码率,从而保证视频尽可能流畅播放。

3.误区

较多微课制作者容易将微课设计为传统教学的缩影,将传统教学环节中的所有内容缩减放进微课中,导致重点内容没能讲解透彻而匆匆结束。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制作者将微课做成技术的展现,而忽略教学内容的设计,导致微课看起来很高大上,却不能引导学生快速学到实质内容。选题不合理,选题太大,知识点较多的内容没考虑分解,导致微课时间较长或内容没能讲解透彻;选题太小、太易,导致微课看起来很容易学习,可没能讲到实质内容[4]。平时不注重微课的使用,比赛的时候才制作微课,导致微课凌乱,不成体系,学生难以利用微课进行整体学习。

三、移动环境下微课的设计模式

在微课制作上,很多开发者都是重制作、轻设计[5],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微课的拍摄、录制与制作上,而未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吸引学生并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导致所制作的微课质量参差不齐、应用不广等。微课制作也遵循一般的规律和模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选择微课主题、进行学情分析及确定教学目标,中期主要包括选择微课类型、准备素材及相关学习资源设计,后期主要包括拍摄或录制微课、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对微课进行处理,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1.前期

(1)选择微课主题

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微课主题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微课主题的选择对微课能否顺利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课主题一般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进行选择,选取教学重难点、易错点、考点、热点等,而众所周知的知识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的知识等则不太适合作为微课的主题。

(2)学生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或在社会工作的成年人及对应的行业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制作时需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与设计方法,如幼儿、小学生的专注时间短,要设计得更轻快、简洁、活泼些,而大学生、成年人专注的时间更长,则要设计得更稳重、流畅些。对于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历,进而能够考虑本微课要讲解知识点的深浅程度,如果学生还未掌握本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则需要先学习相关内容再学习本微课。

(3)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分析,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水平,再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则可确定本微课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开展奠定基础。

2.中期

(1)选择微课类型

如果是普通理論知识讲解,一般采用“教师讲解+PPT展示”的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可以选择“摄像机拍摄+PPT屏幕录制”的课堂实录式进行。如果是实验、实践等操作演示类内容的学习,则可以采用摄像机进行实地拍摄的方式进行。如果是计算机操作知识讲解,则可以采用计算机录屏的方式进行。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

(2)素材准备

高质量素材是高质量微课件的基础,是确保微课顺利制作的重要保障。素材准备包括与微课主题相关的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的准备。高质量素材是靠平时的积累及自己创作,因此微课开发者要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素材准备与学习资源设计可交替进行,在学习资源设计时缺少某些素材可以当场制作。

(3)学习资源设计

①微教案设计。设计与学习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以及互动交流。微教案是微课视频拍摄的基础,根据微课时间短、信息量集中的特点,微教案的设计更为重要,也更为细致;微教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微视频的质量,因此微教案设计时思路要清晰,重点突出;微教案设计时,除了有常用的知识点名称、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片头、引入、知识点抛出、相关知识复习及回顾、新知识讲解、知识点总结、片尾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每个环节都要设计好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画面显示内容、字幕、所用时间等信息,每个环节一般不超过3分钟,这些详细的教学设计可作为制作微课件和微视频时的重要指导。

②微课件制作。微课件是微视频展示的重要内容,在设计微课件时最好是一张PPT讲解主题相关的一个信息点;微课件要美观、大方、整洁,有适当的标记突出重难点,让学生看一眼就能够记住该画面的主要内容。

③微反思设计。考虑学生在利用本微课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制作者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④互动交流设计。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难免会碰到不明白的内容,如果没有途径为其解决遇到的困难,则会导致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和使用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定制网站交流平台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平台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后期

(1)微视频拍摄与录制

根据所选择的微课类型开发制作微课。如果是课堂实录、现场操作实录类微课,需要有专业摄像机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拍摄,在拍摄时注意调整好拍摄角度,根据细节展示的需要合理推拉镜头变化,一般需要两台摄像机,一台拍摄全景,一台拍摄近景。如果是软件操作类则需要将麦克风接入电脑,并安装Camtasia Studio等屏幕录制软件,一边操作一边录制微课。在拍摄或录制时要控制好操作速度和语速,速度可以稍微快一点,但是不能太快,太快会让学生跟不上授课进度,太慢则会让学生不能体会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整个拍摄或录制过程中,教学者要严格按照微教案设计的环节和时间进行。

(2)后期处理

由于前面所拍摄或录制的微课存在不连贯、重点不突出、容量较大等缺陷,不能直接发布给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必须使用Adobe Premiere、Camtasia Studio等视频编辑软件对微课进行后期处理。后期处理主要包括对视频进行裁剪、合成,添加片头、片尾,添加字幕以方便学生学习,导出合适的格式、码率、音频等,尽可能减少视频容量而不影响视频质量。

四、结束语

在移动环境下利用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是当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情况下的必然趋势,为提高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制作质量,根据实践经验,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与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提出了微课制作的相关原则,并说明微课开发者常犯的一些错误。根据微课开发的基本流程,从前期、中期、后期给出微课开发的基本模式,开发者按照相关的模式流程进行微课开发与设计,就能避免重开发轻设计的思想,从而开发出实用、满意、有趣且适合在移动环境下学习的微课。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1):100-110.

[4]郑小军.例谈微课选题的误区、原则与方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4):43-46.

[5]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移动模式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