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1-13 11:01李冬琴刘可锋赵东
科教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李冬琴 刘可锋 赵东

摘 要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外资、合资造船企业不断扩容的同时,国内船舶企业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对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该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与特征、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建议和思考展开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關键词 船舶工程 国际化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外资、合资造船企业不断扩容的同时,不少具备综合实力的国内造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①为了积极适应船舶工程类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②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眼界、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是当前我国船舶工程类高校刻不容缓的职责和使命。③如何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有力保障。

1 国际化人才的素质与特征

在世界经济形势紧迫的当下,我国高校亟需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进行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④然而,国际化人才到底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特征呢?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素质和特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态度。积极关心地球和热爱生命,能够公平竞争和友爱合作;充分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二是国际意识。必须保持广阔的视野,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养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三是国际活动能力。包括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国际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四是国际知识。包括了解国际时事、世界发展的历史与趋势、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本专业国内外前沿知识等。

2 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目前该专业口径相对较小且不太热门,存在着教学偏理论、教学方式单一且实践少、国际化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笔者以本校船舶工程专业大三大四年级的16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培养观念、培养过程、师资力量投入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1)对国际化人才培育缺乏重视,师生国际化视野不足。由于我校学生培养属于常规应试教育和传统课堂传授,加之我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高(见图1),导致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师生表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如英语水平不高、缺乏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同时由于缺乏对国际前沿船舶专业知识的了解,往往很难在国际交流中取得有效成果。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引进单一。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育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实践环节缺乏,课程设置亟待优化等问题。以中乌班“3+1”为例,大部分学生完成三年国内学习后,继续在国内读完所有课程,这使得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规格不同步。在被问及“我校推进国际化在课程体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时(多选题),课程设置轻视学生的国际化基础与需求(占51.53%)和课程难以运用到国际实践中(占63.19%)成为最高两个选项,见图2。

(3)专业化师资队伍缺乏。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主要采用中外方教师共同教学方式。外方师资主要包括极少数学校选聘外籍教师和国外合作院校外派教师,且因授课为纯外语教学导致学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中方师资来自本校本学院专业教师,其双语授课水平较低且层次参差不齐。在被问及“我校本专业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数占总课程数的比例”时,认为双语课堂或全英课堂10%以下的学生占到本次调研总人数的48.47%(见图3),问卷分析显示了我校英文授课困难程度高。

3 面向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考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国际化人才越来越重视,⑤因此这对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1)进一步创新多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建议我校针对船舶工程专业开展多种合作办学模式,与对口专业的海外船舶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按需开展“2+2”本科双学位、“3+1+1”本、硕连读等联合培养项目;针对公派研究生、短期访学、海外实习实践等高质量双向国际交流项目实行财务资助制度;提高留学生比例和教育质量,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鼓励院系与本专业海(境)外高校开展密切合作,共建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等。

(2)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开发为背景,改革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当前MOOC浪潮席卷全球,我校需要顺应这一高等教育变革趋势,全面开展MOOC课程建设与共享,建议在例如“船舶结构力学”、“船舶设计原理”、“船舶流体力学”等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国际化元素,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3)开展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面向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亟需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建议针对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实行新生学业导师制和教师接访时间制,为学生的培养制定相应措施和执行标准并约束其学习行为;同时执行小班化教学方式,为实施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创造条件。

(4)建立教师国际化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建议面向我校船舶工程专业,分学科方向选送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著名造船大学开展教学交流培训活动,学习掌握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和优质专业课程资源。加大教师参加国际前沿学术会议资助力度,鼓励其掌握专业领域学术新进展,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4 结语

船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随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不断加快,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船舶企业也需要更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因此,为了建设一流造船大学,我校应该面向船舶工程专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加强基于船厂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大船舶工程专业仿真实验室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培养优秀船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

注释

① 应业炬,王伟.船舶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船海工程,2011.40(4):55-57.

②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8-22.

③ 郦姣.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5:34-35.

④ 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6):52-58.

⑤ 王红丽.区域经济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37-39.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山东高星级酒店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民办高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