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电影文化带来的革新

2018-11-13 11:01戴昊成
科教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变化

戴昊成

摘 要 IP电影最早起源于90年代的美国,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我国IP电影近年来呈火热态势,IP成为电影投资者们争相追逐的对象。IP电影带给投资者相当可观的价值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于IP内容的投资热情,投资者们积极寻找有价值的IP进行电影制作,这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向标,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电影文化。本文通过梳理我国IP电影的发展方向,结合案例分析我国IP电影带来的新的电影制作现象以及阐释IP电影的电影文化内涵,探究IP电影的电影文化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变化,希望能促进我国电影产业更科学、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IP电影 电影文化 IP电影的IP类型 新变化

IP电影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电影类型,尤其在中国,IP电影发展的时间非常短暂,而如今对于中国IP电影的研究还仅仅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 IP究竟有哪些形态?IP电影对中国的电影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新变化?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1 IP电影的界定及现状

1.1 IP电影的界定

2014年,随着一个名为“IP”的新兴词汇的出现,出版行业、影视行业、游戏行业、互联网行业等诸多行业被聚拢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格局的产业链。产业链中许多产品(影视剧作品、影视剧周边产品、音乐作品、漫画、文学作品、游戏)的开发都围绕着IP。热门优质的IP逐渐成为了各行各业以及受众所追逐的对象。如今,在中国,这股汹涌的IP大潮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得到。

那么所谓IP,到底何为IP?IP,即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目前在电影行业热议的主要是其著作权,指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在内的素材版权,[1]这些版权一般在很大的范围内为人所知,并且具有数量众多的粉丝,一个好的IP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开发,如将系列小说《鬼吹灯》授权开发为电影、网剧、游戏等媒介形态,进行多层次发掘,可以得到好的商业价值和资本回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而备受投资商们的青睐。

1.2 IP电影发展现状

IP电影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动漫产业,开端是DC漫画公司的《超人》和《蝙蝠侠》系列漫画改编为电影。[2]而中国现在的“IP电影”主要是指在资本的运作下,根据IP改编的具有互联网基因与粉丝基础的电影作品。它主要有两方面开发手段:其一是对于经典IP如《西游记》、《林海雪原》等名著的节选改编;而相比于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另一种开发手段则更具有互联网基因,其主要为对于互联网粉丝经济基础强的IP进行开发,如将高人气的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这种开发手段受益于强大的粉丝经济效应,吸金能力极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114部网络小说IP被购买影视版权,题材涉及青春、仙侠、悬疑等。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拍成电影。紧接着2015年,中国IP电影元年,数据显示,2015年由IP改编的电影总计拿下了85.87億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的36.1%,[3]许多IP呈现在银幕上。

2 中国IP电影的电影文化内容

2.1 “网生代”的兴起

中国互联网发展二十余年,如今具有互联网性质的各种IP元素不断融入电影,具有一定粉丝效应的互联网人物或事物也不断开始电影化进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来运作电影。特别重要的是,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了这类大数据电影的主要观众,这使得近年来中国电影越来越体现出“互联网气质”。虽然这些相较于传统电影的变化贴合了大部分依赖互联网生存的受众的需求,但是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内涵肤浅的电影的质疑,对这类电影的审视已经不能再像以往对于传统电影的那种眼光,是网络IP改变了电影,还是受众需求已经发生了突变。很显然互联网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改变当下中国的电影文化的发展方向。

“网生代”这一语境,强烈的体现在IP电影这一概念的兴起。“网生代”是对当前中国电影创作和电影生产所呈现出的现象进行总结而产生的概念。中国“传统代”的概念出自创作者、主要是电影导演的从业时间,从第一代到第六代的概念都来源于此,其主要是一种时间概念。而“网生代”主要是一种空间概念,是代表着不同媒介影响下诞生的一代。[4]它将电影受众与创作者联系在一起,不仅是电影创作的概念,同时也是电影受众的概念。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生代电影,往往能创造惊人的票房成绩,甚至改写了中国的电影文化。

2.2 中国IP电影的电影文化“草根化”

如果仅从票房成绩来看,近几年来IP电影可谓是独霸一方。像《1942》等题材宏伟、内涵深刻、题材尖锐的电影似乎都被观众推在一旁。奇观电影、低俗恶搞、普通人追求自我精神完善等题材相比大导演的大制作更受观众喜爱。例如《煎饼侠》、《小时代》等这些IP作品在价值观上草根化、平民化,所表现的一般都是普通人的儿女情长、或是面对困境如何拯救自己,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对普遍价值观的疏离态度更贴近现当代年轻电影受众的价值观,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2.3 “娱乐至上”IP电影创作观的改变

从1905年《定军山》开天辟地至今,中国电影诞生一百余年,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百年中不断地向人们传递丰富有内涵的思想,触动人们的心灵,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电影也是一种商品,人们可以选择是否为其消费,但电影的拍摄,往往需要资金,它必须要迎合观众才能生存,因此,电影本质上具有无法摆脱的娱乐性。

IP电影之所以称为IP电影,就是因为其注重明星IP的粉丝效应,创造能够满足粉丝娱乐需求的电影,从而快速获取经济回报。不同于文艺片的“言传身教”,“娱乐至上”成为IP电影最根本的创作观。

3 IP电影的电影文化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变化

3.1 互联网与影视产业的积极互动

IP电影的火热代表着中国电影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成熟,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为代表的网络公司在享受着IP电影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改变着中国电影产业模式。电影的商品属性被无限放大,电影投资者们在管理把控电影制作的每一个关联点,此时的电影已经和资本同属于共生产物。电影正经历着由“电影到互联网”到“互联网到电影”的格局变迁,互联网公司需要投资电影从而盈利;电影需要通过互联网手段收集观众信息以及进行营销,电影与互联网之间进行着积极互动。

类似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改变着电影产业的各个方面,为电影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很大帮助与支持。

3.2 作家跨界转型编剧或导演

随着IP电影的不断发展,小说的原作者直接转型成为电影编剧或导演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从电影情节的构筑上讲,原作者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人,相比于编剧而言,他能更好地把控自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剧情走向。

一部小说在改编为电影时,面临着多方面问题,例如《鬼吹灯》系列小说作者就曾将《九层妖塔》的导演及发行方告上法庭,控诉其没有尊重原作者署名权、电影内容没有尊重原作。其次,改编完成后,也会经常发生原著党不满意的状况。小说原作者担任边导演或编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影作品被粉丝不满的风险,并且原作者出任电影核心创作人员使得影片吸粉效应更为强烈。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明星IP小說的电影开发过程中都会邀请原著作者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如《寻龙诀》、《何以笙箫默》等。

3.3 “瞬时文化”进一步发展

数字网络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强大的便捷性也让我们陷入“瞬时文化”的漩涡中,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想查找的内容,不到一秒就可以得到解答。

为了获得更好的喜爱度与关注度,很多IP电影都将受众需求和建议作为电影创作的关键参考目标。在与受众“瞬时”的交互中,电影的开发者与创作者能及时获取自己作品的反馈,极大地改变了现当代电影的创作模式,也影响着最后电影成片的形态。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是IP电影最大的优势,使得电影在上映时更容易被大众认可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瞬时文化”带来了创作者与受众交流效率上的提高,充分发掘了受众的力量,让电影受众充分参与到作品创作中,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共创”,给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新改变。

4 结语

IP电影的火热为电影行业带来了发展,也为中国电影票房的飞速增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但是IP是一把双刃剑,IP电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影的创作模式。曾经编导合一的导演,如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会被称为“作者电影导演”,而今天IP冲击着编剧与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地位,电影的教育意义可能会被娱乐至上取代,电影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可能会被粉丝的趣味所扼杀,电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冲击。在新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利用IP创造出优质的、具有思想深度的电影是电影人面临的重要问题,优质的内容离不开具有思想的人才,长期看来导演与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仍然是无法取代的。

在电影产业化之前,中国的影片存在许多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影人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电影环境的电影发展模式,如何协调资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发挥IP的生命力等问题,是实现中国电影崛起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林欢.IP影视剧开发热潮的成因及未来发展[J].青年记者,2016(2):55-56.

[2] 程震.解读高价值IP引擎:价值观是IP的核心要素http://www.dianyingjie. com/2015/1216/7363.shtml.

[3] 刘莉娜.解剖如火如荼的“IP抢夺战”[J].上海采风,2015(10):14-19.

[4] 尹鸿,梁君健.“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J].当代电影,2015(3):6-14.

猜你喜欢
新变化
变化中续接“新变化”
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辨析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亚投行成立与国际关系局势新变化
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本质
石材市场“新变化”
加拿大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考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