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其人其诗词

2018-11-14 07:06
心潮诗词评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香港回归外交

《周南诗词选》初版时,钱钟书老先生为之跋。其中有两句:“识君者读此集,必曰:‘其人信如其诗’;不识君者读此集,必曰:‘其诗足见其人’。”就以此意做此篇标题吧。

周南,原名高庆琮,祖籍山东曲阜。先祖乃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高柴。1927年12月生于长春。九一八事变后举家逃难到天津,后毕业于天津耀华小学和中学,1944年考入北大文学院,1945年又考入燕京大学。不久加入地下党,当时入党规定要改名,于是他以《诗经》首章“周南”为姓名。后来其子女也就都“从周”了。

高家是书香门第,其父藏书颇丰。周南自幼涉猎广泛,博览强记,最钟情于诗歌,一度很喜欢新诗,也写过朦胧诗。据其自述,两年后放弃,认为不能“弃己田而耘他人田”,还是中国古典诗词,才是民族文化的根本。他是新中国老外交家之一,故选了24篇与其外交生涯有关的篇章予以介绍。

闯关抵泊镇

五日尘沙满内衣,冲关来上运河堤。

喜看屋杪移帆影,卧数秋霖下晚梨。

这是1948年夏,申请再次去解放区,在途中遇匪,靠两条香烟脱险后写的。小诗记录了他惊魂后竟有的那份诗意、那份淡定和从容。在他后来的外交生涯中,每遇棘手难题,也往往大发诗兴,述事感怀一番。这些诗词涉猎了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思想内容丰富,特别耐读。也就是这次到解放区时,组织得知国民党已经将其列入通缉黑名单,不能再回燕大,于是被安排去了河北获鹿县的中央外事学校(即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为新中国准备外事干部。这算是他外交生涯的前奏。

初渡鸭绿

风掣红旗过绿江,高歌彻夜月苍黄。

餐霜卧雪寻常事,血洒他乡即故乡。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第一批入朝,任务是在俘管团做美国俘虏的工作。过鸭绿江时敌机轰炸,又冰天雪地,衣服单薄。进入朝鲜,村子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尸体。这首诗首联确实有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豪迈。下联展示了作者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气概。诗言志也。

日内瓦会议记事

寒雨连朝霰未收,万邦宫里议春秋。

迷蒙勃朗峰头雪,出没莱蒙水上舟。

屈理穷词嗤异类,振聋发聩是神州。

喧喧作态终何益,一下帕东霸业休。

1961年,召开关于老挝问题的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当时中国代表团长是陈毅元帅,美国代表团长是纳斯克。会议开得很胶着,进展缓慢,闲暇颇多。陈毅元帅诗兴大发,周南也写了上面的这首。帕东是老挝北方重镇,直到老挝民军解放该镇后,会议急转直下地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叫军事与外交的两手配合。此诗后两句揭示的,不仅是当时老挝问题国际会议实况。想来,对今天的国际事态,也不无启发作用。环顾天下,有人又何尝不是还在“惺惺作态”?文以载道,武以止战,正确的外交方针与自己的雄厚实力结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坚持正义,其主张在世界上能“振聋发聩”,又有实力作后盾,终会广泛团结国际力量,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至于霸业如何,若它不明“失道寡助”之理,一意孤行而致衰落,焉能归咎他人发展太快?

周南的诗一大特点是,纵横辩赡,字里行间,深藏至理。

数天鹅

光阴逝水奈吾何,彼自惶惶我自歌。

过尽群芳春事老,却来湖上数天鹅。

日内瓦会议拖得太长,有位不耐烦的外国代表说:“我们不是来这湖边数天鹅的”!周南借用此话赋诗,表现了作者每天唇枪舌剑之余的悠然与胜利后的惬意。“彼自惶惶我自歌”,想必“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话用在这种场合,是再恰当不过了。

东非即事

朔雪炎风俱是家,中华儿女自天涯。

三分宇内终为主,一片丹心久着花。

烽火千山繁鼔角,波涛万丈起龙蛇。

椰林处处殷于血,无赖西风逐晚霞。

1961年,非洲的坦桑尼亚独立,总统尼雷尔最大的雄心就是帮助还未独立的黑非洲国家独立。他说:“整个非洲没完全独立,坦桑就不算真正独立。”这和我国支持名族解放运动的对外政策完全契合。我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指挥并做工作,深化中坦友好关系,推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也同台湾展开国际空间的争夺战,卓有成效。这些新独立国家,独立后基本上都诚恳声明只承认一个中国,不与台湾建立外交。当时作者是大使馆一秘研究室主任,南部非洲各国民族主义政党的总部都设在坦桑首都,所以他和那些民族主义政党的头领接触最多。1963年写的这首七律,充满了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个人事业的成就感。看着西方老殖民主义急剧没落,作者心怀鸿猷,想大展拳脚的愿望跃然纸上。

海外寄友

廿年踪迹遍温寒,剑气箫心两未残。

又是一番春雨过,清歌几日到长安。

这首七绝写于1967年春,猛烈的阶级斗争飓风吹到了我国驻外大使馆,馆内出现了“造反派”。考虑到国外的特殊环境,中央决定各驻外使领馆的“当权派和造反派”都调回国内搞批斗。周南当时其实不算“当权派”,也被“批斗”的原因是被大使重用,有人心里不平衡,他成了“臭老九”典型。

好一个“剑气箫心两未残”!尽管挨批斗,却没有“消残壮志”。满腹文韬武略、一腔报国宏愿。尾句当是从班超的“臣不敢望到长安”一语演化而来,但情绪积极。虽然不知要“几日”方能放还,但有自信。

清平乐·江西下放

锦江环抱,岭上春来早。推户披衣月皎皎,细数晨星待晓。平生意气腾腾,余生且事农耕。自有暇心远韵,任他风雨阴晴。

此词所表达的情绪,表面上似乎有些自相矛盾。自从1967年回国“学习”,1969年到干校“锻炼”,足足五年时间,其运动如火如荼,越来越左,何时“雨霁”,不可预测。他在干校烧锅炉,仍偷偷读书,赋诗寄情,既享受眼前的春天和夜色,也期待着晨光。最后三句,纯属不得已的自我安慰,绝无跳出红尘之想,其内心还是一贯的”意气腾腾”。

有个小故事,值得一说。去江西干校劳动,本人到北京站送行,月台上只有我俩,他对我说:“最近才弄明白,原来欧阳修也是江西人。”于是我们就说欧阳修创作的高度成就。暗喜他没有提及另一个江西人陶渊明,可见没有消极避世的情绪。“余生且事农耕”,是当时眼前一片微茫的反映。

浪淘沙·初抵纽约

白浪蹴天浮,望断惊鸥,自由神向黯中愁,火树银花不禁夜,欲海横流。把盏对吴钩,几度楼头,萧疏华发过寰球,若问九州何处好,那似神州。

1971年10月,按毛主席的说法,中国被第三世界的穷朋友抬进了联合国。主席决定立即组团参加联大会议,乔冠华任团长。周南是团里的一等秘书,和在坦桑被“揪”回时一样,没有“进步”,但心情却格外的好。周南一生确实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里只有事业,闲时诗与酒。

燕大是美国人创办的。这个燕大高材生对美国的第一感受是没有神州好,不过此去纽约滞留了很久。联合国,是真正的外交战场,十年的磨砺,学会了许多得心应手地处理棘手问题的本领。

闻喜口号三首

忽闻收四害,拍案索清浆。

却道千钟少,难回九曲肠。

飒飒妖起舞,啾啾鬼作歌。

苍鹰奋一击,大野复阳和。

能饭羞言老,弯弓尚挽强。

黄花香阵阵,回首射天狼。

这是“四人帮”被抓后发自内心的欢呼。“能饭羞言老,回首射天狼”,可见当时他内心之所想。雨过天晴之后,盼望能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搏斗一番。周南当时年华正茂,自然不能与廉颇比老,“射天狼”当是借用苏轼语,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念奴娇·归程

御风归去,帝阍开,月姊星姨相逐。濯足天孙银汉水,万斛清流如瀑。惊起鸿蒙,掉头召唤,浴罢云间宿。朝阳下注,连天兰蕙争绿。欲问别后刘郎,群峰踏遍,几见黄粱熟。蚁阵蜂衙浑罢却,且顾儿曹度曲。谱寄黄钟,声清雏凤,任管繁弦促。出门一笑,斜阳仍在乔木。

此词构思新巧,用典较多,含蓄的表达了其内心的文学心思。据他自己讲,经历了十年联合国的多边外交生涯,“似有倦意”。在燕大从事文学工作的志趣,此时又一次重现。听说李一氓老先生在组建国务院古籍校勘出版小组,于是心向往之,希望回国后去研究古籍。但是,心想而事未成。

周恩来总理逝世周年

调鼐扶危心力残,哀筝一曲泪阑干。

寒灰洒向天涯去,身后神仙路已宽。

周总理逝世周年,清明时节发生过非常事件。曾经多次陪同总理出访,其内心自然百感交集。

重有感

神剑下重霄,钢锋斩老蛟。

天上风雷迅,人间意气豪。

襟怀舒款款,羽翮振翛翛。

伏枥还长啸,征途万里遥。

周南自幼经历丧乱,少长从事过救亡运动。民富国强,迫使列强平等待我,始终是他不变的心愿。校勘古籍之想破灭,可能因潘鬓新华,急切请缨情绪难以按捺,而有“伏骥”“征途万里遥”之叹。

香港回归日近

乾坤旋转瑞珠还,五世英灵尽解颜。

莫道神州豪气减,看将挥写好江山。

1982年,香港回归问题提上日程。周南当时是主管西欧事务的部长助理(后为副部长),深入参与香港回归事务,后成为港、澳回归的中方谈判代表。香港问题的谈判历尽坎坷,核心问题就是英国开始不肯交出香港,后又在主权、治权上纠缠不休,千方百计试图在1997年后实行没有英国人的英国殖民统治或尽量延续其影响力。小平同志指挥若定,谈判代表必须十分敏锐地洞察和应对各种花招。

双方最终于1984年7月达成一致协议,12月份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香港回归已经不可逆转,夙愿指日可以实现了。这是一首解气的欢歌。

寄兴

故国旌旗入澳门,八方笳鼔竞纷纷。

乃翁心事今何在,笑指东南一片云。

龚自珍曾在香港哀叹“不见黄龙上大旗”。收复港、澳,是历代仁人志士死不瞑目的夙愿。诗中的乃翁之意,当典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访伊犁林则徐流戍地

万里来寻伊丽州,边城叶落又逢秋。

将军大树迎风立,惠远长渠彻夜流。

迁客犹思驱寇策,诸公唯作爱身谋。

珠还南海无多日,为报君知两宿留。

后来因事到新疆,作者特意到伊犁林则徐流戍地住了两天,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当是祭告民族“乃翁”之意吧。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则徐指挥疏浚的河渠和手植的橡树,还有他思考恢复故土的诗册。诸公,则指琦善之流。

此诗在港《镜报》发表后,轰动一时,海内外和者甚众。爱国人士徐四民,还令他学音乐的儿子谱曲,在港传唱。

《六十述怀》节选

三年复二地,我何功之有。

乃因国力张,昔强今俯首。

一国兼两制,奇策厥功奏。

善始复善终,举世皆额手。

小平说,港澳所以能回归,是因国家有了实力做后盾。此为周南后来所作《六十述怀》长诗中的节录。

咏香草

四载辛勤业,雄文铸九章。

美人还迟暮,香草自芬芳。

天漏终能补,国魂势可张。

百年颠沛里,世事几沧桑。

1990年开始起草“香港基本法”,用了四年之久,最后表决通过。这是回归的又一里程碑。“一国两制”法典已定,胜利在望。作者深感来之不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雪洗国耻,终补天漏。诗中的第三联,当典出神话“女娲补天”。

遣怀

叹老嗟贫谢未工,神顽耳顺尚能童。

生当华夏重兴世,身在疾风骤雨中。

搏浪方知沧海阔,攀峰又见碧山雄。

九州道路行将遍,草长莺飞我欲东。

有记者追问此诗第二联的意思是否指这几年在港工作的处境。周南答:既是也不全是,可视为本人平生之写照。

题“百花争艳庆回归”组画

赤县中兴日,珠归故主时。

丹青得象外,淑气泛芳枝。

此诗题在庆回归的画册上。当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写的。

怀古

百岁伤心地,萧条野寺中。

风云人事改,肝胆古今同。

涤雪百年耻,长鸣此日钟。

遥闻狮子吼,回响万山空。

这是1998年,去南京静海寺写的。那里,就是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署地。江苏省在该寺铸造了一警世钟,香港回归日击钟一五五响。

老骥嘶风图

卷地风来塞草黄,长嘶昂首立斜阳。

骁腾万里霜蹄裂,尚有铮铮骏骨香。

偶作

筋力余多少,唯觉懒上楼。

缓行犹畏惫,入海尚能浮。

身作伏辕骥,心同不系舟。

百年真鼎鼎,万事总悠悠。

1997年香港回归后,周南便“息影林泉读我书”去了,这是他早有的意愿。这两首诗是其近作。耄耋之年,行动不便,但“心同不系舟”,仍然不忘一生的事业。虽受老与病的局促,还是常怀老马昂首嘶风之想。

周南的外交诗词与他为外交事业奋斗的经历是紧密相扣的。这最后两句,可以想象为这种情形: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躺在沙发里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回想着那些鼎鼎岁月,悠悠万事。尾句中的“总”字透露的信息,自然也包括对现在讯息万变的国际局势的关注。

猜你喜欢
香港回归外交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贺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
香港回归25周年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外交学会接待楼装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