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泽浩诗词选》序

2018-11-14 07:06
心潮诗词评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襄阳诗词

同饮一江水,同顶一片天,隔三差五地还会聚在一起聊天谈艺,照说我对焦泽浩先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仅熟悉他的人,也比较熟悉他的诗,可是当细读了他即将付梓的诗集后,我却感到自己此前对他的了解,对他的诗作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焦泽浩先生爱诗、能诗,我当然是知道的,但我没想到他能写得这样好,写得这样动人,写得叫人不敢相信那些美妙的诗句竟是出自他的笔下。

我知道,他真正习诗不过六七年时间,起初连平仄、平水韵、意象、对仗……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甚明白,就遑论其他了,因此胸中虽不乏激情,笔下却少些诗意。可他在诗之路上走得很快,很快,甚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不过几年时间,就把背影留给了许多曾走在他前面的人。

“三面苍山天设防,北门锁钥有沧浪”(《古襄阳》)、“风翻鳞浪瓷开片,人到山亭树挂联”(《冬游白云村紫薇园》)、“银河落下晶帘阔,湖泊涌来涛韵嘉”(《黄果树瀑布》)、“夜半南河千里月,清波碧水满天星”(《南河》)、“险径彩云上,青松石缝中”(《太行山上》)……咀嚼着这些或雄浑,或秀雅,或清新的诗句,我感到的是一腔蓬勃的诗情和一颗年轻的心。从诗艺上来说,也显得驱遣随心,收发自如,一如长期浸淫于此道的老手。

老树春深更著花!焦泽浩先生何以能在古稀之年为生活奉献了这么多美妙的诗词,探究其原因,我想到的是近年来在神州、在荆楚、在襄阳愈来愈浓郁的诗词氛围,我想到的是焦泽浩先生的率真、豁达、坦诚,年轻人一般的热情与小学生一般的谦恭,还有总是随身携带着的那个小小的笔记本……

先哲有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于传统诗词,焦泽浩先生是真爱,且爱得炽热,爱得纯粹,爱得近乎痴迷。他曾这样吟咏自己的诗生活:“学诗浑似上高山,曲径攀援苦百般。调韵探渊平仄仄,诗情四海水云宽。”(《学诗》)透过这短短的四行诗,我们着实可以触摸到一颗跳动的诗心,感受到一份对诗词的真爱。而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更感到他是把吟诗填词作为了生命的释放方式,爱的寄托与传输。

他曾是深得学生敬爱的中学教员,对几十年前的学生他仍然时时关注,每当谈起,就显得兴奋不已。

他曾是口碑甚好的地方政府领导,虽然退休多年,城市的发展建设、民生的冷暖寒凉却始终挂在心头,或喜悦,或忧虑,总是溢于言表。

他也喜欢在柳荫下垂钓,他也喜欢在山水之间徜徉,他也喜欢擎起葫芦丝吹奏一曲心中的歌……

他是热爱生活的人,充满情趣的晚年生活更是丰富多彩,进入诗词创作领域后,他也自然而然地为自己的生活热情,为沸腾于胸中的爱,寻找到了一个释放的路径。

他智慧,在接触诗词后,特别是担任了襄阳市诗词学会会长后,他知道自己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且精于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于诗词创作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只有认真学习,提高诗艺,掌握艺术的思维方式,才能登堂入室,熟练地驾驭这一文学样式。

虽然年逾古稀,虽然是受人尊敬的老领导,面对一帮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他却视为师长,从格律到立意,从平声字到入声字,从七绝到七律,从立意到谋篇……时常虚心,应该说是真心地向他们求教。那样一种专注的神态,那样一种不耻下问的虚心,那样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使你根本就忘却了他曾是市领导。襄阳市诗词学会组织的诗词讲座,无论主讲者水平高低,他只要没出远门,就会去听讲,而且坐在前排,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课后还会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正是这样一种谦逊,让他与襄阳的一帮诗词作者打成了一片。可以一起谈今说古,可以一起探幽访胜,可以一起品诗论词……生活需要润滑剂,因此,很随和的他偶尔也与年轻人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年轻人也不时在他面前玩点幽默,他也会和大家一样开怀大笑。大家都尊重他,确切地说是真喜欢他,也都乐意与他探讨交流诗艺。他拿首作品出来征求意见,或好或差,哪里精彩,哪里尚有缺陷……大家都不藏着掖着,说话也用不着顾忌,给他挑毛病也不给他留面子,是怎样就怎样,当然在给他挑毛病的同时,也出主意,提建议,而他也非常乐意大家这样与他交流,这样谈诗,这样评点他的诗,他的口头禅是,能者为师,你们都是我的老师!

他勤奋!“迷”上诗词后,读诗写诗遂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读得既多,写得也勤,因为勤于钻研,他的思维也变得更为敏捷,出手比一般年轻人还快。

2014年初夏,我们同游清江后,次日游览三峡人家龙进溪时,他突然对我说:“昨天游了清江后,我写了一首绝句。”我说:“这么神速呀!”他说:“还不是太成熟。”说着就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翻开,递给我。“一江旖旎放轻舟,胜景画廊乘兴游,莫道凡尘多憾事,水清能洗万千愁。”(《咏清江》)我说写得不错呀,他却孩子般地笑了,说:“只是表达下心情。先记下来,回家后再琢磨。”接着我又翻了翻这笔记本,只见里面记下了不少诗,有的明显是涂涂改改过好多道的。我说:“焦长官,你真舍得下功夫呀!”他笑道:“笨鸟先飞呗,心里有想法了,我就先记下来,免得忘了,这是我的习惯。”此后,我又多次见到他掏出这个小笔记本,或是写下什么,或是指着上面的某一首诗请别人提意见,并当场在笔记本上修改……

写诗的人都爱激动,特别是灵感袭来时,更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痴迷于诗的焦泽浩先生更是如此。在襄阳诗词界流传着一则他写诗的故事。因为夜半时分灵感降临,他就赶紧坐床疾书,因此多次影响了老伴休息,老俩口不得已而“分居”。

这是轶事,也是美谈,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焦泽浩先生于诗有着何等的热情!

态度决定一切。诚哉斯言!正是因为如此,焦泽浩先生才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一个诗词的门外汉变成一个诗词的行家里手。几年来,他在为诗词在襄阳复兴洒下心血汗水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襄阳诗词群体中的一名“新锐”。他为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诗词也让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新的人生乐趣,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换言之,是诗词让他的生命释放出新的能量,让他发掘了生命的潜能。

应物斯感,发而为诗,此乃诗之本质。而正如他所说,他写的诗都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自然流露。他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亲友,爱大自然,爱生活中一切他认为美好的事物,他的诗作也无一不是传达着他心中的这份深深的爱,这份浓浓的情。

他为我们的抗战老兵献上了满心的崇敬:“平生犹记黄河怒,盛日难忘倭寇狂。”(《受阅抗战老兵》)也为膝下的小孙女留下了童年的天真快乐:“围栏圆圏是新家,滾滾爬爬光脚丫。抢夺手机要说话。红红脸蛋笑开花。”(《童乐》)他用诗句激励自己的人生欲求:“尘世纷纭自洁身,赋诗温暖意犹真。平生辛劳光明路,襟抱天空百岁人。”(《立志修身》)也饶有兴致地记录下了充满诗意的晚年生活之乐:“落叶萧萧碧水凉,诸翁静静守方塘。东风忽令云消散,钓起一轮秋艳阳。”(《秋钓》)……

情有所钟,心有所爱,可以说,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爱,升华成了浓郁的诗情,化作波涛般的诗句从他的心头笔端滔滔涌出,所以他的诗作,总是显得热情洋溢,总是显得质朴真诚,总是很接地气——弥漫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即令有时显得稍稍直白一些,有时显得稍稍平实一些,有时对关键字词的锤炼显得稍稍弱了一些,但透过全篇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仍然具有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他的诗不是靠拧眉瞪眼硬挤出来的,不是趁人不备从古人那里掏摸而来的,而是从心中涌流出来的——而这正是诗词写作最根本的东西;没有装腔作势,也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酸文假醋,故弄玄虚……有的只是心灵的折光,情感的轨迹。笔触所及,都是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有所思,有所悟,有一吐为快的冲动,因此他写得放松,一如随手挥洒,写得自然,一如风行水上,而那燃烧于诗行间的昂扬向上的情绪,以及随时可以触摸到的赤子情怀,书生本色,都能让你进入一个真实的人的心灵空间,与他一起感受,一起激动,一起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激励与审美的愉悦。

该怎样学诗,该怎样写诗,怎样才是写作诗词的正路,焦泽浩先生的人与诗应该能给众多习诗者,特别是老年朋友们一个有益的启示。

矫健的步履,灵动的目光,机智的谈吐,敏捷的思路,使年近八旬的焦泽浩先生总保持着年轻态。而他充满朝气,充满生命力的诗也正是呈现着这种让人艳羡不已的年轻态。

生命之树长青,诗词之树长青。仍然在诗词园地里快乐地耕耘着的焦泽浩先生,一定会栽培出更多更美的诗花。

美丽的人生之路在延伸,美丽的诗行在延伸……

斯为序。

猜你喜欢
襄阳诗词
诗词里的节日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