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小说《魔山》的时间主题

2018-11-14 12:11曲阜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疗养院汉斯德语

■怀 浩/曲阜师范大学

一、前言

托马斯•曼小说《魔山》的创作灵感源于其妻子因肺部感染在疗养院陪医期间的经历。小说于1912年开始执笔,虽由于一战爆发而中断,历经曲折,托马斯•曼笔耕不辍,直到1924年发表。小说内容丰富,可谓鸿篇巨制,匠心出品。《魔山》讲述了发生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一所结核病疗养院里的故事。主人公汉斯•卡斯托尔普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疗养院探望他的表兄弟约阿希姆。汉斯原本计划只逗留三个星期,期间因为染上结核病而在山上疗养院留院治疗。汉斯在山上疗养院待了七年。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令他着迷单恋的肖夏太太,有相信理性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塞塔姆布里尼,还有愤世嫉俗的反动份子纳夫塔以及热衷于精神分析的医生克罗科夫斯基等人,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汉斯。七年时间,疗养院如同一座“魔山”,掣肘着汉斯。痊愈后的汉斯离开疗养院,走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场。主人公汉斯如同被施了魔力一般,最初的短期探望演变成为期数年之久的时间体验。时间这一主题在小说中得以凸显。

二、《魔山》与时间主题

对于《魔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评论家们众说纷纭。较为清晰的一种观点认为,《魔山》是一部“时代小说”(德语Zeitroman,或者翻译为“时间小说”)。因此,该小说要从时代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即时代视角和主题视角。从时代层面(德语Epoche)来看,《魔山》通过汉斯在疗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一战前夕欧洲社会的时代人文,针砭时弊,对时代社会关系的批判,从疗养院的各种病态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主题层面(德语Motiv)来分析,时间就是主题(德语Zeit ist das Motiv)。托马斯•曼笔下的疗养院成为一座有魔力的山,汉斯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本文从时间主题的视角对主人公汉斯进行解析,汉斯体验到山上和山下时间的错位感,经历了质疑和不适,最终失去时间感知,迷失在人生的混乱状态。

三、时间感知以及时间的影响

小说内容贯穿了很多有关时间的情节。表兄约阿希姆接站时,汉斯就表示计划在山上停留3个星期。对此,约阿希姆感到惊讶,因为山上与山下的时间概念不同,山上最小的时间计量单位是月,以天为单位是忽略不计的,山下的三个星期等同于山上的一天。这个情节是时间感知差异的首次交锋,也以荒诞的手法表现出山上和山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此外,“停留三个星期”的时间表述也不断出现。这其实是汉斯对“魔山”的抵抗、适应与规训阶段。时间可划分为现在,过去和将来。在“有关时间感受”的章节中,汉斯和表兄约阿希姆交流探讨习惯于山上的生活,会逐渐失去山下“正常”的时间经验。山上的生活是空虚和单调的,这种生活固然让每一分、每一小时延长,令人“度日如年”,而这种不经意的习惯也能将“过去”的时间感知一步步缩小,演化成为“现在”山上的时间体验。因此,汉斯对于山下的生活也开始质疑,也重新思考自己“将来”的存在价值。身处山上的汉斯回忆起童年,思绪同时也徘徊在过去的时间里。

山上疗养院的生活环境紧扣时间和死亡,相互扰乱着汉斯的时间感知,动摇了汉斯的生活态度。汉斯一开始入住的疗养院三十四号房间就是刚死去病人的房间,未散尽的消毒水让汉斯切身体会到死亡的味道。而在疗养院的停留期间,汉斯也不短目睹每天都有病人死去,其中也包括表兄约阿希姆,还有自杀的纳夫塔。汉斯经历他人的死亡,也在经历别人的时间。“魔山”就像一座孤岛,提供生的机会,使汉斯不得不适应,而又将他隔绝,不留出路。

四、结语

汉斯在山上的体验归结于对于时间的停滞感。一方面体现在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让汉斯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重新建构自己。另一方面,正如一开始到达疗养院时的所见所闻一样,疾病与死亡是日常面对的生活主题。汉斯始终没有得到成长,却对生命产生挫败感。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和警醒,汉斯的自我迷失状态被战争的暴力方式打破,其命运也最终找到出口,走向战争,走向毁灭。

猜你喜欢
疗养院汉斯德语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魔鬼与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你是我的天使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