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材料和技法的改良和运用

2018-11-14 12:11刘正琴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泼墨肌理国画

■刘正琴/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关于中国画材料的探究

在中国画发展演变的几千年中,从肌理到材料,前人今人都一直进行着探索和思考,画家们一直在寻找与他们自己内心相应的绘画技法。中国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文化和价值内涵,都促使和引导艺术家们不断追求风格和技法的创新,由此形成了绘画史上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现代画家更是以传统技法为基础,利用新的材料、工具等,来追求最后的画面效果,提升画面的艺术魅力。

历史悠久的笔墨绘画,具有绘画材料多样的特点。我们能知的最早的原始岩画和彩陶画将画面绘制在石头和陶器上。在中国的各大石窟中,有着精彩纷呈的壁画。战国时期在丝绸上绘制的画面,被称为帛画。国画不但经历了唐宋的鼎盛,明清的衰落,直到20世纪末,在诸多前辈不断的的创作积累过程中,中国画不断成熟,到现在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和多元的局面。但如今这种现状并不能满足大众的的审美要求,更加不能满足绘画者本身的探索欲,更多的画家开始探索国画的新技法,并引用新的材料进行创作。

二、绘画材料的改变

从国画最初称为“丹青”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画材料的改变可以从笔、墨、纸这些绘画工具上进行改进,追求“本我”的绘画理念。

如果我们能够以“空性”思考绘画的介质,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在绘画探索中找出适宜的方式材料。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从成都一路寻找自己歆慕的纸张,一直寻找未果后决定自己亲自开发改进纸张,经过改进后的夹江书画纸因为加入了桑树皮、棉、麻纤维材料不但增强了拉力,更加具有承重力,又因为加入了白矾、松香,使纸质更加洁白,适宜绘画的同时还适宜书写,后人称为大千纸。这种创造改良国画材料的做法就是创造力的展现,也是我们所说的对材料的改良。

我们还可以通过笔的改良和改变去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比如潘天寿先生画的苔点又被称为“指墨”,就是用手指作工具进行创作。当代艺术家继续探索,使工具更加多样化,比如弹点的工具可以使牙刷,扫搜,手弹等等。并涌现了类似像余志学先生称为“冰雪山水”的代表人物。

三、笔触肌理和非笔绘肌理的研究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是不存在的。传统的画家从基本的构成语言出发进行突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肌理效果。

从唐代尚无皴法,到五代董源的披麻皴和点子皴,宋代范宽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雨点皴和芝麻皴等皴法,元代的王蒙的牛毛皴和解索皴则是从董源的笔法中演变出来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认为“非笔绘的肌理”的制作方式,不能严格的传达客体形神,所以不承认“吹云”“弹云”“泼墨”等画法。

弹雪法、墨池法、吹云法、泼墨法、败墙张素法等“非笔绘的肌理”在传统的绘画中运用很早便出现了。南唐的赵干所创弹雪法,并创作出传世名画《江行初雪图》。墨池法即现在的水拓法,运用纸拓、布拓、水拓等技术,出现不同的色块和线条,根据自然的行迹方向,稍稍加上渲染和笔饰的描绘,便能够呈现出一种很难用毛笔达到的特殊的艺术效果,代表作是刘国松先生的《流云浮月》。至今流传的肌理制作方法是泼墨法。泼墨法的使用最早是唐代画家王洽,他在其创作过程中想达到“非画史之笔墨所能到“的晕染效果。利用墨本身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山水风景和烟云的变幻景象。泼墨法对后代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北宋的米氏父子,南宋的马远夏圭,元代高克恭,明代的戴进吴伟,吴门画家沈周,以及明代后期的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都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泼墨法。到现代,张大千先生不仅改变了纸本,也充分使用泼墨这一肌理制作方法,他运用这个方法绘制了著名作品《山雨欲来》。败墙张素法又可相似于“影壁”,主要在于突出一种凹凸之意,像如今现代画的薄厚不平。

除了这些非笔触肌理的制作之外,还有很多传统肌理的制作。画家们在不断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尝试用新的材料和方法,保持一颗“物质性”的本心,就能不断的创造和突破。

四、结语

从物质的本源出发,利用新技术,并由此探索属于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既彰显了画家的独特风格,也能够有效刺激创作者的欲望。这种创新和突破能够带来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

“无法之法乃至法”,从古至今,艺术家们为了追求画面的丰富性,都在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也只有这样,中国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才不会一成不变被历史的鸿沟所淹没。虽然,绘画语言的丰富,绘画材料的改变可能会引起一些绘画传统精神的减退,但总体是积极的。对中国画本身和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都是有重要意义。回归到材料的本源,回归本心,意识到材料画法的无限性,才不会墨守成规,才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猜你喜欢
泼墨肌理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融入城市肌理的未来社区——地产空间设计专辑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挥毫泼墨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感受肌理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