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2018-11-14 12:58
杂文月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虎山行偏向违章

●杨 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曾是很励志的一句俗语,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迎难而上。但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是在面对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源或不安全因素之时,“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山上明明有老虎,再往上很危险,为什么有些人还偏向虎山行呢?这里面,主要还是麻痹大意,侥幸和冒险思想在作祟。如同面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安全隐患,或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安全因素,有些人不是想着积极整改隐患,避开不安全因素,在安全的状况下组织生产,而是偏向虎山行,受到伤害悔之晚矣。

1996年春,瑞典登山爱好者克洛普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历经千辛万苦即将登临峰顶。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克洛普果断决定半途而废,返身下山。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

然而,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这一决定,不想前功尽弃,他们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已经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最终全部葬身在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征服中轻松地登上了珠峰顶部。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著,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他将与其他同行者遭遇一样的结局。

在安全生产中,“偏向虎山行”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安全管理者面对隐患,违章指挥;有些操作者面对隐患,违章蛮干,这些都成为了许多事故发生的源由。某采煤队回柱班在一次回柱作业时,副班长发现作业区域的顶板出现离层迹象,多次提醒班长撤回到安全地段,制定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后,再继续作业。但是班长自恃经验丰富,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就在支护过程中,顶板大面积垮落,造成一名职工当场死亡,班长也身负重伤,后半辈子只能与轮椅为伴。偏向虎山行的结果,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古罗马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两条大河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一路穿过了崇山峻岭,来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该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如果前进,可能还没有流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著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到了良机,最终流向了大海。

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旦遭遇不可扭转的困境时,不要一味地继续向前,要及时醒悟,寻找绝处逢生的新出路。安全生产同样如此。面对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源或不安全因素时,“不向虎山行”并不意味着退缩、软弱、怕事、胆小和畏惧,反而是一种冷静的智慧,一种成熟的象征,一种对规则的遵守,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及时回头,另辟蹊径,充分调整,是对生命安全的守护和保护。

事故猛于虎,隐患加违章等于事故。面对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源或不安全因素,先停止作业,退回安全区域;然后整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源,消除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安全可行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实行对安全事故的可防可控和必防必控。这些看似“迎难而下”的及时回头,实则是走向安全之路的开端,也是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正确选择。

猜你喜欢
虎山行偏向违章
由“咬文嚼字”说一说反违章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漫画违章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抓拍违章车辆
违章树木,岂能“砍了就跑”
国内研发、对外开放与偏向性技术进步: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
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