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电影中西方中心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二元性

2018-11-14 13:09韩林耕
电影文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萨利姆朱诺后殖民

韩林耕

(长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后殖民理论并非是一种系统性的理论,而是由一些所谓的后殖民理论家构成的一种思潮,其中著名的学者包括萨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后殖民理论主要是在旧有的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国家相继获得主权后对以往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反思、批判、解构等。后殖民理论深受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的影响并且结合其他理论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发展,如后殖民女权主义、后殖民生态批评主义等。总体说来,后殖民理论是对西方传统主流思潮的反攻,揭示西方殖民主义对东西方二元对立的等级体系塑造,揭露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的暴力,从而打破西方优越的自我呈现的幻象。

卡梅隆电影则体现了殖民话语与后殖民批判之间的纠缠,他在《真实的谎言》中明显地体现出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而《阿凡达》则对以往的殖民话语进行批判,关注于后殖民的生态领域并且对全球殖民性质的生产方式提出质疑。

一、《真实的谎言》中的西方中心主义

萨义德在《东方主义》这本书中曾经指出西方传统塑造出的东西对立的等级形象,如西方是开明的、理性的、阳刚的,而东方是愚昧的、非理性的、柔弱的。这种形象体系从西方19世纪的殖民活动时期开始建立巩固,并且渗透到西方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学、绘画、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为西方殖民主义活动服务。并且萨义德指出,虽然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这种思想意识形态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真实的谎言》这部电影在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呈现上有着十分明显的表现。这部电影塑造了一系列的固定化的形象,足以凸显东西方二元对立的等级体系。电影以施瓦辛格饰演的哈利潜入高级酒店的行动作为开场,在开场中有着浓厚的阿拉伯风格的氛围,戴着头巾留着长胡须的人给观众一种自然而然的引导——“我们”的敌人就是阿拉伯人。而反派女性角色朱诺则由女演员卡雷尔来扮演,由于她具有西班牙、中国、菲律宾、夏威夷四种血统,所以很符合西方审美对于东方女性的界定。朱诺与哈利在舞会上的探戈舞蹈成为电影前半部分的精彩部分,哈利虽然与朱诺有一些调情但是依然属于正派不失风度的形象,与此相对的是朱诺舞蹈所展现的魅力的身姿和具有性诱惑的动作,一句“原本我以为有钱人都很无趣”的台词揭示了这位东方女性在性方面的奔放与兴趣。这种形象类型是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从19世纪开始西方作家笔下的东方就是性欲旺盛混乱的,东方的女性是充满野性与诱惑的,东方的男性则是好色无度的。在这种形象传统下,朱诺的野性与诱惑和哈利的不失风度的调情的银幕形象让观众觉得理所应当。很难想象银幕上或文艺作品中会出现野性奔放的白人女性在引诱有风度克制的阿拉伯绅士的形象。

这部电影在刻画东方男性形象方面也是刻板化的。由巴基斯坦演员马里克来饰演反派男主角萨利姆,当他知道朱诺无意中让哈利跟踪后接连扇了她好几个耳光。这里所呈现的就是东方男性缺乏绅士风度、不尊重女性并且可以随便动手打女人的形象,这和西方观众一直以来所接受的东方男人压制女性、野蛮的刻板印象相吻合。并且在萨利姆与哈利交锋失利逃跑时,两个男性形象的对比则更加明显。萨利姆骑着摩托落荒而逃的形象与之前在朱诺面前飞扬跋扈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让观众心底觉得这个阿拉伯人只会欺负女人,在男主面前则抱头鼠窜。而哈利则像西部牛仔或佐罗一样,骑马在路上追逐逃犯,与此同时还不忘对着周围的人群表示礼貌的歉意。绅士的白人侠客和罪恶的阿拉伯人逃犯的关系马上被建构出来。

这部影片获得大家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把男主的事业生活都塑造成完美无瑕,而是贴近于一个西方中产阶级家庭的现实即中年危机,这让观众产生了共情心理。哈利与作为职员的妻子较少交流,与女儿也日渐生疏,于是妻子陷入了外遇风波。但与反派东方女性不同的是,中产阶级白人女性海伦坚持对丈夫忠贞不渝。而哈利也没有像阿拉伯人那样对女人动粗,而是运用一些小插曲证明了妻子对自己的爱,并且验证出勾引妻子的人就是个软蛋,而最终妻子更加崇拜作为间谍的自己。这部电影呈现了白人男性英雄可以战胜邪恶的阿拉伯人,并且通过调教的手段使得妻子完全归顺,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

这部电影呈现的就是东与西、正与邪的较量。哈利所属的组织被称为最后的防线的欧米茄部门,暗示着只有美国才是能抵抗邪恶的阿拉伯的最后可靠的力量。最具有隐喻意味的就是当萨利姆面对手持录影机控诉美国在中东的罪行、要求美国从中东地区撤军时,录影机却早就没电了,这在观众中产生了一种喜剧效果。最后邪恶的萨利姆被消灭了,美国英雄保证了国家与家人的安全。但是阿拉伯人的声音永远无法被传递到西方的大众中,西方民众也无法知道美国军队的行径。美国媒体里只会有邪恶的阿拉伯恐怖分子,却不会有在大国利益纠纷战火中的苦难真实的阿拉伯世界。

二、《阿凡达》中的后殖民生态主义

《阿凡达》是一部科幻电影,所描述的是地球与另一个地外生命星球的故事,虽然没有涉及历史事件,但是依然清晰地呈现出殖民主义的问题。殖民主义的霸权就是话语命名的霸权,首先就是地球人将那个星球命名为潘多拉代表着机遇与灾难。并且雇佣军被灌输一种观念,即这个星球的人种是落后的、野蛮的、危险的。这与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的行径如出一辙。整个矿物公司就像个殖民政府,拥有着自己的雇佣军和科研系统,他们来到潘多拉星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殖民并且掠夺矿产资源。一切目标都是为这个核心利益服务的。他们鼓励教授在当地开办医院、学校,教授当地人科学知识与英语,目的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获取矿物开采的条件。但是这并没有行得通,于是便派遣军队进行掠夺与屠杀。

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以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确实是想了解当地人与他们交流并和平地相处的,但教授的机构最终是由殖民公司所建立的,当他的人道主张与殖民利益冲突时,就会受到漠视。所以教授无法真正保护纳美族人。真正的反抗只有潘多拉行星的各个部族联合起来才能做到。影片最具有意义的就是,它不仅反对殖民行径并且意识到其根源是人类的生产模式。这就是后殖民生态主义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殖民带来的不仅是政治的统治模式和文化思维方式的改变,还有随之而来的生产方式以及对当地生态的永久性破坏。但是这部影片依然存在着西方中心主义的问题,白人杰克是作为启蒙者的角色出现的,他团结了各个部族,抵抗了殖民公司雇佣军的暴力行为,并且成了纳美族的领袖。并且教授的活动不过是软性的殖民化,把地球的文明传入纳美族却没有渠道让纳美族文明回馈到地球,这种单向的传输并非是平等的交流。

卡梅隆的电影呈现了两种话语体系的纠缠:一种是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即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另一种是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思潮即后殖民理论话语。他的电影在前期诉诸东西方的二元对立等级来呈现西方的优越性;后期他在架空的科幻电影中对以往的殖民主义行径进行批判,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将西方放到启蒙者的角色。即使是后殖民批判,卡梅隆呈现的也是西方文明对过去行径的自我批判,而不是以他者为主体对西方进行批判。

猜你喜欢
萨利姆朱诺后殖民
论《护送》中小人物的身份焦虑
全球化之下的少数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浅探
朱诺号:我到木星两年了
后殖民解读与性别研究的有机结合
——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马琳·诺比斯·菲利普诗歌研究》
有一块敲门砖叫“态度”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有一种敲门砖叫“态度”
有一块敲门砖叫“态度”
进击吧,“朱诺”号
“朱诺”变轨时间将推至明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