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视角下中医药膳名称的英译

2018-11-14 20:21钱晨遥
长江丛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药膳英译名称

钱晨遥

一、前言

药膳食疗是庞大的中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国的国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之说,随着生活质量以及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药膳在日常饮食中也时常出现。我国已有关于中国药膳的大型工具书——《中国药膳大辞典》。但是关于药膳的英译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众们能接触到的药膳英译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药膳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中西方之间不同的语言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药膳文化的主要障碍,规范的药膳英译文本可以方便国际友人对药膳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药膳文化走出国门。

关于中药方剂名的英译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中国药膳的英译的研究还寥寥无几。主要的有《药食同源——小议中医食疗的翻译》,《中医药膳名称翻译策略探讨——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亳州药膳名称翻译研究》等文章。根据这几篇文章的研究结果可知现实中中国药膳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国药膳文化的推广。本文旨在研究现有药膳翻译后,在受众理论的指导下提出针对性的翻译原则。

二、受众理论

受众,即audience,指修辞接受者,通常指听、看、读的人或群体。(齐真珍,2014)药膳名称英译的目的是希望国际友人理解和接受中国的药膳文化。语言是交流的载体,翻译时必须将受众的接受度考虑进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修辞学运动”逐渐在西方兴起,而比利时哲学家查姆·佩雷尔曼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普遍受众” 的概念,“普遍受众”由所有理性的和有能力的人组成,是指那些说写者想要通过文字或话语施加影响的人。(齐真珍,2014)药膳英译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译文要让受众认同。

三、受众理论指导下的药膳名称英译

通过梳理收集到的药膳名称,可知药膳名称通常由食材/药材,烹制方法及其作用三部分组成。名称是否能很好的传达药膳的内容,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对传播药膳文化是非常关键的。药膳名称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写实类与写意类。写实类药膳名称即直接体现了药膳中所用食材、药材以及烹饪方法或者功效等内容的名称,其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1)食材/药材+烹制方法,如黄芪蒸鸡。(2)食材/药材+作用,如补肾益精乌龟汤,(3)食材/药材+药膳外形,如海参粥。写意类药膳名称则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类比等,这类名称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如玉露膏、四仙汤、神仙鸭等。

写实类药膳名称的英译可以借鉴普通菜肴的英译,采取直译的方法,译出原料、烹饪方法及其作用。以下是几例写实类药膳名称的翻译:枸杞炖羊肉mutton stewed with Chinese wolfberry,药桂焖甲鱼Braised Soft Shelled Turtle with Longan Pulp and Yam Chips。

写意类药膳名称由于运用了修辞手法、典故等,不能直译。如仙人粥,直译会让受众无法理解。但是简单译成粥又会失去药膳文化的韵味。药膳英译是为了推动中医药膳文化走出国门,因此文化含义不能舍弃。对于这类药膳名称的翻译,可以先译出原料、烹饪方法及其作用,括号加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太子鸡运用到了中国文化才有的“太子”这一形象,翻译时可以译出食材及烹饪方法,译成stewed chicken and ginseng (Taizi Ji),既能让受众理解,同时保留了中医文化。而有些药膳食材过多,所有食材翻译过来译文过于冗长,此时可以采用音译法(江楠,2007)。如“九仙王道糕”jiu xian wang dao gao(a kind of pastry),音译后稍加注释,让受众了解这道药膳。

四、药膳名称英译原则

(一)忠实原则

药膳的广大受众关注的主要是其原材料、烹制方法及其食用功效等。译者应该忠于原文,将原材料、烹制方法等告诉受众。如乌鸡白凤汤的译文是“Wuji Baifeng soup”,笔者认为这个翻译没有充分考虑受众。受众在菜单上看到译名的时候无法得知这道药膳的原材料,这严重影响受众的理解也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此药膳的原材料是乌鸡以及生地黄、当归、人参等中草药。其中的中草药可用“herbs”一词代替,笔者认为可译为“stewed black-boned chicken soup with herbs”,清楚地表明原材料是乌鸡以及一些中药材。再如海参粥trepang porridge、天麻炖鸡stewed chicken with herbs。这两例译文都很简洁明了,受众一看就能够理解这道药膳的原材料以及外形。但如果药膳名称运用了修辞手法、典故等,可以先译出原料、烹饪方法及其作用,括号加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受众理解。例如以下药膳的英译:双耳听琴shuang er ting qin(black fungus and white fungus with celery)。

(二)简明原则

药膳通常出现在菜单上,受众更倾向于接受简明扼要的译文。原材料过多,功效太长时,英译时可省去。如人参乌鸡汤可译为Chicken Soup with Ginseng,药膳鱼头汤可译为Fish Head Soup with Herbs。这样的译文简洁明了,符合西方受众的语言习惯。再如当归粥可以直接译为DangGui Porridge。因为在报关单上可以看到DangGui(当归)也就是说,若要在国外购买当归烹制药膳,其商品名就是汉语拼音。(江楠,2007)

(三)准确原则

药膳名称务必要避免译名的模糊不清。在英译药膳名称时,最好在译名中或译名后告知译语受众食用该药膳菜肴的益处,以引起他们养生保健的愿望,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如养身羊肉汤译为Nourishing Mutton Soup,该译名中没有出现任何药材名称,但不影响译语受众对该药膳菜肴的选择,因为nourishing一词满足了他们对营养的需求。(熊欣,2013)对于含有人名、地名、典故的药膳名称,为了保证译名的有效性,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如逍遥鸡译为“Xiaoyao Chicken(a dish that cured one’s headache)”。

(四)避讳原则

在西方人饮食中,是很少出现家养和野生动物的。而某些药膳会用到狗肉、狗鞭等“忌讳词”。如果直译为“dog”和“whips”,会让受众产生抵触心理。处理方法是在“dog” 前面加上“captive”,“狗鞭”译为“dog-tail”。为了在翻译药膳名称时达到引起译语受众食欲、满足译语受众养生保健的愿望以及宣传药膳文化的目的,碰到诸如此类问题,需要译者在翻译时仔细推敲、切勿因词害义。(熊欣,2013)

五、结语

中医药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药膳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中西方之间不同的语言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药膳文化的主要障碍,译者则成了传播药膳文化的重要桥梁。译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遵循忠实、简明、准确、避讳等原则,提供通俗、简洁,受众易于接受的译文,才能真正实现药膳文本的交际功能。

[1]江楠.药食同源——小议中医食疗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7(3):58~61.

[2]齐真珍.从新修辞学受众理论看外交语言的翻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141~142.

[3]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2.

猜你喜欢
药膳英译名称
浙江省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