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可以“私人订制”吗?

2018-11-14 21:28许民彤
杂文月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私人订制文学艺术机器

□许民彤

“私人订制时代”似乎已经来 临,“衣 ”“ 食”“住 ”“ 行”这些物质的东西,除能够“私人订制”外,作为文化食粮的精神产品,如今,也可以“私人订制”,阅读可以“私人订制”,文学也可以“私人订制”了。

近日,一篇《私人订制会成未来文学发展方向吗》的文化报道说: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订制”专属小说,听起来像是科幻作品中未来的场景,但如今,这一“梦想”已经在现实中初见端倪。近期,在网络平台上新兴的小说“私人订制”服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以其轻捷、个性化的特性,满足了读者细化、分众的阅读需要,在书写与阅读之间,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关联。继“一人食”风靡之后,这种“一人读”的阅读需求和习惯,也为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有趣的样本。

有的学者说,文学的“私人订制”预示了文学科技时代的未来,有的则认为这是未来文学发展的一种方向……

为什么有人说,文学“私人订制”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是一种新的文学时尚?一是,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以其个性化的特性,满足读者细化、分众的阅读需要;二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应——其背后的心理需求,是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三是,读者提出个性需求,写手“接单”,然后创作,最后“成交”,在这个文化消费时代,这凸显了文学作品的商品价值……

文学的“私人订制”是怎样进行创作的?比如,发在某网络平台上的一份小说“订单”:“故事背景是《红楼梦》,主角是贾琮、某位皇子、某位身份比较高的少爷和小姐,关键词是逆袭,大纲可以详谈……”在“订单”的评论中,已有几位写手对这个“脑洞大开”的主题表现出兴趣。倘若写手交出的作品能让发布者满意,这笔单子就可以顺利“成交”。

这样看来,这样的“私人订制”,首先要有一个经典文学的参考文本作背景,其中的人物类型都比较固定,情节发展也是沿袭时下畅销流行文学中常见的“卖点”“关注点”。这样的“私人订制”的文学,既未见文学的“私人”自我的特点,也未见文学个性化精神的表现,基本上都是在一种类型化、程式化、模式化的“窠臼”中的创作,这何来文学的“私人化”,文学的独特的创造性?

如今,小范围的文学“私人订制”可以达到供需平衡,可一旦“下单”的读者数量激增,单纯由人力来进行的写作很难跟得上。这似乎已成为文学“私人订制”的瓶颈。

怎样解决?有专家提出,机器写作带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在机器写作的程序中,读者对于人物、情节、文风等元素的要求可以通过具体的算法来实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投入使用的写作程序和类似的实验已有不少,相关技术也必定会日臻完善。这种可订制的机器创作文学,将更能贴合用户的需求,很可能会在未来拥有广大市场。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每一位读者“量身订制”专属小说将不再是梦想。

机器写作应用在“私人订制”中,能够解决内容供应端不足的问题,但这实际是创作主体的技术活动代替了文学的审美活动,技术思想取代了文学的审美思想,技术意识超越了主创者的生命意识,它所遵循的是一套技术的美学,创作主体是按照一种技术思想的程序去思考文学作品的生产和创作的,它把技术性的思维扩展和延伸到文学艺术的写作中,文学所诉求的思想、描写的意象、展开的意境联想、语言的使用和形式段落的安排,都被纳入了一套技术化的程序之中,最终将“私人订制”文学的创造力和精神活动降低到技术的层面……

所以,利用机器写作代替人的创作主体性,按照大众文化的生产原则,让文学写作走标准化、类型化、程式化、复制化的路子,这是有违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的。不知道,我们的“私人订制”文学,是否看到了这一点?

文学,是集合了人类所有人性品质的精粹和精华,是精神性的,灵魂性的,心灵性的。这是文学艺术的本质。所以,文学艺术的这一特质,与科技无关,与技术无关,与机器无关……

从文学规律来讲,独特的文学,文学的精神个性、审美品质、独创性,只能由一个灵魂、一个独特的精神状态产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不能由任何其他人“代笔”。这说明,文学显然是不能“订制”的。

猜你喜欢
私人订制文学艺术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未来机器城
谈文学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在柏林收到“私人订制”礼物
宁夏文学艺术上的本土性特征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