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美育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018-11-14 21:52许丽丽铁岭市第五中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音乐作品情感

■许丽丽/铁岭市第五中学

所谓的“美育”,指的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形容的审美教育,即教育方式是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进行体会,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正常的审美观念,并让学生具有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关于美的品格,与其对应的正确观念。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所有初中音乐教师所应达到的目标。在课堂之上,教师除了应教会学生如何唱歌外,还应使学生能够懂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通过音乐审美教学,使学生拥有正常的审美观念,便是当前初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这一目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之中,教室并没有把这一门学科当成培养学生情感与审美能力的课程,例如在进行歌唱教学时,很多教师仅仅一味的教学生如何唱某一首歌曲,并认为学生会唱某一首歌曲,便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大幅度的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一)用情感引导学生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往往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其对于本科目的热情程度。若是学生喜欢某课的老师,便会认真的学习某样课程,并对此门课程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通过提升自身的魅力,增加学生对自身的喜爱程度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程度,以便于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感情,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音乐作品中的美,并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此外,教室还应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不单单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述,这点对于音乐教师尤为重要。因音乐作品中本身便蕴含了创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注重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内容的兴趣,主动的去进行音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为容易的挖掘出学生在学校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用言语来激励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表扬学生,用语言鼓励学生,能够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然而,有很多的初中老师认为通过打压性的语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反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步下降,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打压式的言语会严重的影响其心理状态,使得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出现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应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走出困境,并培养出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回避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能够拥有遇到不会问题是便进行提问的良好习惯,并使其能够主动的表达出自身的意见。在学生进步时,教师也应表扬学生,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使学生能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用多媒体呈现乐趣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普及,并在日常教育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之中,学生只能听见音乐,却不能全面的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这可以在听音乐的过程之中,了解其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也能够有效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截止目前,为保证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教师不可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围绕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一终极目的,扩展音乐教学的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段,并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于教学之中,以便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份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音乐作品情感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红楼梦》读后感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