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的历程
——排练陈琳的体会

2018-11-14 23:12周智鹏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乱弹陈琳秦腔

周智鹏

(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 陕西 西安 713700)

一、浅谈秦腔的形成

纵观秦腔所有剧目,几乎都是教育人民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戏曲艺术的高台教育。

秦腔,形成于秦,经过汉代对秦腔的精炼,在唐朝蔚为昌盛,元朝之时,由于戏曲的兴盛,秦腔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文化,经过明朝两百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系统声腔的剧种。其起于西周,源于西府,又称乱弹,流行于大西北陕甘宁地区,乱谈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称为乱弹,也曾把京剧称为乱弹,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但是,更多的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乃是大多数梆子腔的鼻祖。

秦腔,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其完整的体系。秦腔的唱腔,均要在打击乐的板式中进行。其调性特征共分为两大类,“花音”与“苦音”。花音则用于表现:欢快、明朗、跳荡和爽朗的感情。苦音则用于表现深沉、浑厚、高亢、激昂、的感情。又经常用于表现,悲哀、怀念、凄凉等情景。这两类腔调根据戏剧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发展,可独立运作,也可交替运用。

秦腔有六大板式,即慢板、二六板、带板、二倒板、尖板、滚板。各种板式都有它独特的表现功能,通过各种板式组合在一起的唱段,以及合理有层次的音乐布局,用以表达戏剧人物复杂的情绪发展过程,更深刻,更细腻的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秦腔演员以四功五法为基础,豪放的腔体,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在三秦大地上为人民演绎着一段段凄美的故事。

二、排练陈琳的体会

自我进入三意社工作以来,一直受教于张涛老师(以下简称张老师)。张老师是苏派再传弟子,梅花奖获得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戏曲这行讲究,传、帮、带、口传心授,我非常庆幸能跟随这样一位老师学习传统戏曲技艺。秦腔小生行里常说吃鱼、拷寇、抱妆盒。这属于小生行里高标准的几出戏。

在排演过的剧目中,记忆最深刻的,当属《狸猫换太子》中《拷寇》一折。讲的是: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中年乏嗣,下诏东西两宫李、刘二妃,谁先生男,立为皇后。刘妃与内侍郭槐定下毒计,要在李妃分娩之时,用剥皮狸猫换出婴孩,并谎报真宗,诬其产下妖孽,贬入冷宫。继而又暗命宫女寇珠,将婴儿扔进御河,寇珠不忍加害,与总管陈琳密议,由陈琳冒险将婴儿藏匿于妆盒,送出宫去,交八贤王抚养。七年后,刘妃虽为皇后,但所生之子不幸夭亡。赵恒遂立赵祯为守缺太子,岂料,赵祯正是当年李妃所生婴儿,因误入冷宫见到李妃。刘后生疑,拷打寇珠,追查陈琳。而后设计杀害李妃,寇珠殉难,冷宫总管秦风放走李妃,而后火焚冷宫。李妃逃生流落民间,收一义子相依为命。八年后,包拯放粮,途遇李妃,迎回圣驾,冤情昭雪,母子相认。

这出戏是三意社著名导演、演员姚峰老师,二十年前为三意社排导的一出秦腔优秀传统剧目。很荣幸,在张老师的亲授下,来继承这出优秀的经典剧目。这出戏唱段不多偏重表演,对于我来说,极具挑战性。戏中要求演员,棍花,大带,腿的协调配合,表演中唱段与身段的配合。这出戏边舞边唱,对演员的体力也是极大的挑战。整出戏人物的心理变化,也非常复杂,有忐忑、害怕、不忍、无奈等。在表演时,双方的一些示意,以及不同心情的情感展现,需要用一些不同的表演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此时此刻的心里变化。在每次张老师演这出戏时,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都会在侧台认真观摩,学习其中技巧的运用,以及人物的一些纠结复杂的情感处理。排练此剧时张老师就说:“这出戏看似简单,实则难。要想演好这出戏,不好好出几身水,这出戏是拿不下来的。”排练过程中,张老师给我认真的讲解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反复让我练习每组动作,力求让我在排演时;情感表达准确,身体动作协调,以及体能上都能上一个大台阶。这出戏经过几个月排练场中不断的打磨与洗礼,更在张老师不顾严寒酷暑、精雕细琢的耐心教导下,这出戏的排导圆满结束,为我以后的完美呈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出戏的排练,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一个戏曲演员,要想演好戏,必须要有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若不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练,是不可能把戏曲技巧运用自如的。更不可能在演出过程中,很好的把握整出戏的节奏,从而使角色的情绪达到顶峰。除此之外,戏曲演员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潜心刻画人物。在戏曲舞台上必须做到“心中有戏”,“戏中有我”,“戏人合一”,方能在戏曲舞台上取得好的成绩,这也是攀登戏曲高峰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乱弹陈琳秦腔
The Effects of θ on Stability in the θ-Milstein Method for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陈琳作品《一口清茶,板栗飘香》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乱弹”及南北“乱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