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人”形象在西方戏剧赏析教学中的研究

2018-11-14 21:52欧阳翠茹广东培正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李尔王里尔里根

■欧阳翠茹/广东培正学院

“弄人”在《李尔王》中着墨不多,是个供贵族取乐身份卑微的小丑,但其语言风趣幽默又具有哲理性。西方戏剧赏析教学中,既要要展现其辉煌的语言艺术风采,同时更要深刻折射出人性的高尚与泯灭。

在《李尔王》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弄人一直陪伴在李尔王左右,寸步不離。根据原文中,名称为“Fool”,一般翻译成“弄人”①。教学过程中,对地位卑微角色的分析,应该贯穿了《李尔王》的剧情发展,甚至在课堂中引导出“先知”的角色。这是对莎士比亚作品艺术特色鉴赏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通过“弄人”的语言的形象性,运用讲授的方式,表现出“弄人”烘托“李尔王”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入了神、着了迷,被他的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动得忘记了自己。

一、弄人的语言艺术特征

(一)哲理性的比喻语言手法

弄人虽然作为一个供宫廷贵族取乐的小丑,但其语言极具哲理性。在第一幕第四场里,弄人初次上场,他便一语道破大女儿高纳里尔与二女儿里根的虚伪和奸诈、三女儿的忠贞,指责王听了不开心,让他“留心着鞭子”的时候,他顺然道出了一句:“真理是一条贱狗,它只好躲在狗洞里;当猎狗太太站在火边撒尿的时候,它必须一顿鞭子被人赶出去。”这儿赤裸裸地讽刺了李尔王被女儿赶出去的事实。

剧情中,“弄人”问李尔王为什么鼻子生在脸中间?李尔王表示无法回答,他便说:“因为中间放了鼻子,两旁就可以安放眼睛;鼻子嗅不出来的,眼睛可以看个仔细。”这便是通过李尔王来告诉观众,“弄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二)伦理性的劝慰艺术特征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弄人告诉李尔王,要“多积财,少摆阔;耳多听,话少说;少放款,多借债;走路不如骑马快;三言之中信一语,多掷骰子少下注;莫饮酒,莫嫖妓;呆在家中把门闭;会打算的占便宜,不会打算叹口气。”如此朴实而伶俐的语言,旨在告诫李尔王做人要谨慎,不能轻信于人,生活上更不能放纵,需目光长远,为自己谋划。

(三)口语化的幽默艺术语言

在剧情中的弄人语言多处运用民间小调,韵律齐整,口语性强,读者既易于理解,也深入人心。

如“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虽然这样说,你的儿女们还要孝敬你数不清的烦恼哩”“谁要是相信豺狼的驯良、马儿的健康、孩子的爱情或是娼妓的盟誓,他就是个疯子。”②……这种民间小调式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且通俗易懂,惟妙惟肖地将儿女以金钱作为孝顺父母的标准这一丑陋、可恨的嘴脸描绘出来。

(四)悖于常理的语言艺术

在剧情的发展中,弄人以有悖于常理的语言,进一步展现李尔王的昏庸与两个女儿的虚伪。如在李尔王问起弄人什么时候“学会这许多歌儿”,弄人边回答说到:“老伯伯,自从你把你的女儿当作了你的母亲以后,我就常常唱起歌儿来了;因为当你把棒儿给了她们,拉下你自己的裤子的时候……”和“那些女儿们是会叫你做一个孝顺的父亲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拿着棒儿、脱下孩子的裤子进行教训,此处弄人却说李尔王把女儿当作母亲,拉下自己的裤子(挨女儿的教训);孝顺父母是子女的义务,此处弄人却说女儿们会叫李尔王为孝顺的父亲。这话语都有悖于常理,却深刻描绘了此时没有任何资本的李尔王,只能遵循女儿的教导的悲哀。倘若李尔王不遵循女儿的教导,会落得个更难堪的下场。这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已处于“父不父、子不子”这样有悖于伦理的社会。

通过这四种特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出“弄人”表现的愚蠢,却是本质上深具智慧。

二、弄人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弄人”的语言特征是用来烘托“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入剖析“弄人”的语言特征对自身形象进行塑造。

(一)忠诚

弄人虽然地位卑微,也常常引得李尔王生气,但他却一直如影跟随李尔王。无论是李尔王暴躁狂怒,还是在茫茫荒野、凄风苦雨中,他都对李尔王不离不弃,以自身的机智幽默娱乐主人,忠心陪伴在李尔王身边,无怨无悔:“聪明的人全部飞散,只剩下傻瓜一个;傻瓜逃走变成混蛋,那混蛋不是我。”此是一种通过语言塑造弄人的赤胆忠心。

(二)机智幽默

他将自身的见解,以疯言疯语的形式道出,甚至有些较为粗陋,但其话语不仅具有诗意的雅韵,更有哲理性。他装疯卖傻,实际是为自身的安危“护航”,以一个“傻瓜”的身份,能吐真言却又保全自我。不然,以他那平实、直白、讽刺的话语,哪怕不激怒李尔王,也早就让高纳里尔或里根对其狠下毒手。而且他非常能审时度势,认清高纳里尔与里根的虚伪与奸诈,痛心李尔王的昏庸,说他“你应该懂得些世故再老呀”。

(三)爱憎分明

弄人对人对事爱憎非常分明。他喜欢考狄利娅的忠贞坦诚,对其十分崇拜;厌恶高纳里尔与里根的虚伪,对其提出无情尖锐的批判。“那篱雀养大了杜鹃鸟,自己的头也给它吃掉”“哪一个姑娘笑我走这一遭,她的贞操眼看就要保不牢”。

三、弄人的反讽价值

(一)反讽李尔王的昏庸、糊涂

作为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弄人应该想方设法奉承主人,令其主人开心、欢快。但在剧中,弄人却经常直白无讳地讽刺李尔王,让他生气。高纳里尔都说弄人是个肆无忌惮的人:“父亲,您这一个肆无忌惮的傻瓜不用说了”。这里并不排除高纳里尔的夸张成分,但究其表现,说弄人肆无忌惮也并不是无依据可言。他敢无情、尖锐地批判高纳里尔与里根的虚伪、奸诈:“老伯伯:你把你的聪明从两边削掉了,削得中间不剩一点东西”;敢直言不讳地讽刺李尔王是个傻瓜,讽刺他的昏庸与糊涂:“你把你所有的尊号都送了别人;只有这一个名字是你娘胎里带来的”“你应该懂得些世故再老呀”“你这光秃秃的头顶连里面也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脑子”等。

(二)反讽儿女的无情与虚伪

剧中,当李尔王受不住大女儿高纳里尔的无情对待,气冲冲来到二女儿里根的家,原以为会得到高尚的对待。当他在对里根诉说高纳里尔的无情“她的无情的凶恶像饿鹰的利喙一样猛啄我的心”时,里根回应他的是“应该让一个比您自己更明白您的地位的人管教管教您;所以我劝您还是回到姊姊的地方去,对她赔一个不是。”这也是李尔王打算到里根家时,弄人的真心话得以验证“你到了你那另外一个女儿的地方,就可以知道她会待你多么好;因为虽然她跟这一个就像野苹果跟家苹果一样相像,……你一尝到她的滋味,就会知道她跟这一个完全相同,正像两只野苹果一般没有分别”。

(三)反讽伦理颠倒的时代

前文已通过弄人“有悖于常理”的话语,赤裸裸揭示了以李尔王为代表的封建时代正处于伦理颠倒的时代,处于“父不父、子不子”的困境中。弄人的话语道破了这种时代悲哀。他说“自从你把你的女儿当作了你的母亲以后……”“马儿颠倒过来给车子拖着走,就是一头蠢驴不也看得清楚吗?”等,都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父亲孝顺儿女、父亲听儿女管教等有悖于常理的颠倒时代。

(四)反讽莎士比亚对于自身的遭遇

在“弄人”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的本质,就是莎士比亚自身的写照。在伊丽莎白时期任何一个戏剧团,为了生存发展,都必须寻求贵族的庇护。这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社会环境。莎士比亚所在的“宫内大臣剧团”既受宫内大臣的庇护,后来该剧团又得到国王的庇护,成为王家剧团。莎士比亚本身也得到伯爵的庇护。彼此地位的相近决定了弄人与莎士比亚在体味人世艰辛、依附于庇护人、同情劳动人民、揭露社会罪恶、鞭挞世间不公正之事等方面具有许多共性。可以说从“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子:出身寒微、家贫、伯爵的清客、剧团和本人受“国王供奉”、表面的风光等。

四、结语

本文从《李尔王》中弄人幽默、富有哲理性与伦理性的语言,刻画了忠心、机智幽默且爱憎分明的“大智若愚”人物形象,进而通过弄人的话语与刻画的形象,反讽了李尔王的糊涂与昏庸、儿女的虚伪与奸诈及“父不父、子不子”的颠倒伦理时代。弄人作为平民百姓,用此平实、直白且幽默的语言与忠心的性格,更体现了平民百姓的优良品质。

同时,也是进一步表现出莎士比亚自身的情感宣泄。莎士比亚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弄人”的角色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使自身意识也融入了作品之中。因此,赋予了“弄人”作为“李尔王”的精神先导,甚至是预测其遭遇的“先知”。在剧中,作为一名客观者审视各个人物,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

注释:

①莎士比亚.李尔王[M].朱生豪,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7.

②孙媛,刘晓华.浅析《李尔王》中弄人的语言特征[J].皖西学院学报,2006(04):115~117.

猜你喜欢
李尔王里尔里根
雪后西湖 暖阳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李尔王》中的策略和放逐
藏在信里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