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探析

2018-11-14 21:5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产教校企

■阎 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是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内部全员联动,也需要社会用人部门协同助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普及的新时代,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协同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树立校企协同培养理念

协同效应Synergy Ef f 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德国物理学家H·哈肯创立于本世纪70年代的协同理论强调了通过共享、合作的协同效应,更为有效的实现最终目标。

高职教育有着注重实践的鲜明特点,实践实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除校内理论教学外,实践实习至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党员发展程序决定了高职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到按期转正最快也要近两年半的时间。校外顶岗集中实习期间,环境变化,地点分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出现盲点,单纯依托高职院校党组织进行培养教育的局限性凸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产教协同育人成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校企协同培养势在必然。要保证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连贯性、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组织资源优势和企业党组织的实践平台优势,聚集学校、企业各方力量,营造全方位、全覆盖培育环境,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

二、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企业对参与高职学生培养培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参与度普遍不高,校企互融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拓展。要激发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动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必须找到校企双赢的利益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适应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将企业对人才的职业及技能素养要求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资源、校企人员互聘、实训基地“内外兼修”、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深度紧密合作,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三、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

充分发挥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依托校企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进行校企教学实践协同培育、校企文化协同培育、校企网络协同培育。

校内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可开设企业文化讲堂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教育,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与学生座谈、做先进事迹报告,言传身教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成立校企联合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技能服务为特色,弘扬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生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积极主动对接需求,通过共同上党课、共同过组织生活、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组织党性分析等互动党建活动,强化“双向联系、双向服务”。

校外实习期间,设立顶岗实习临时党支部,畅通学生党员与党组织联系的桥梁;选派优秀教师党员或企业党员担任顶岗实习临时党支部书记,落实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责任;指定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员工或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党员作为学生党员实习期间培养联系人,加强劳动态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团结诚信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学生党员日常表现第一时间了解,价值观偏离第一时间纠正,思想动态第一时间汇报。

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积极挖掘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以及校企党建网站等,及时推送传达党的路线方针、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在外实习的学生能够方便、及时、积极、持续地参与理论学习、参与支部活动,不断深化思想教育,有效提升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产教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