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肌标志物联合2种新型心肌标志物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2018-11-14 03:45叶志荣林勇军洪娜娇吴远生吴玉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标志物分组心血管

叶志荣 林勇军 洪娜娇 吴远生 吴玉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是急救工作中常见的急危症,因其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能伴随多种疾病,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及心电图不典型而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1,2〕。目前临床应用超敏肌钙蛋白(hs-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梗死早期均不够敏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是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新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也是新型的心肌标志物,很可能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极早期危险分层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索两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在NSTE-ACS患者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联合TIMI危险积分,观察其是否能够提高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并研究其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NSTE-ACS患者83例,年龄65~80岁,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40例;健康对照(CON)组45例。以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NSTE-ACS 的诊疗指南为诊断依据。根据TIMI危险积分将NSTE-ACS患者分为高分组(5~6分)32例,中分组(2~4分)24例,低分组(0~1分)27例。排除标准: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②年龄>80岁;③2 w内各种急慢性感染、全身性免疫疾病;④3 w内有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⑤其他主要脏器(肾、肝、肺等)疾病或恶性肿瘤。对确诊的患者TIMI危险评分:①至少有3个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或吸烟);②既往有冠状动脉狭窄≥50%;③ST段偏离基线≥0.5 mm;④严重的心绞痛症状(近24 h内至少2次心绞痛发作);⑤近7 d内有口服阿司匹林史;⑥心肌梗死标志物升高。每个变量计1分,计算每例患者的总评分结果。

1.2研究方法 患者发病6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立即检测hs-TnI、CK-MB、hs-CPR。另一部分血置入-80℃冰箱中保存集中检测Lp-PLA2、H-FABP。并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体重指数(BMI)等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Lp-PLA2浓度(美国R&D公司)和H-FABP(上海朗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浓度,H-FABP>10.5 ng/ml为阳性,hs-TnI>0.5 ng/ml、CK-MB>4 ng/ml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3组基本资料比较 CON组、NSTEMI组和UA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UA组血浆TC、LDL-C、hs-CRP、Lp-PLA2、H-FABP、hs-TnI水平显著高于CON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0.05,P<0.01);3组Lp-PLA2、hs-CRP、hs-TnI、CK-MB、H-FAB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标志物与TIMI危险积分关系 与CON组比较,高分、中分、低分组TG、HDL-C、LDL-C、hs-CRP、Lp-PL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分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中分组显著高于低分组(均P<0.01);高分组HDL-C、LDL-C、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与CON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分组比较:3)P<0.01;与中分组比较:4)P<0.01

2.35种标志物对诊断NSTE-ACS的意义 NSTE-ACS患者发病6 h内,Lp-PLA2、hs-CRP、hs-TnI、CK-MB及H-FABP对NSTE-ACS患者诊断敏感性都不高,只有hs-TnI、CK-MB及H-FABP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相对的阳性预测值也较高。进一步观察发现,Lp-PLA2、hs-CRP、hs-TnI、CK-MB及H-FABP对NSTEMI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对NST-ACS的诊断,尤其是H-FABP对NSTEMI的诊断敏感性更高,其中hs-TnI、CK-MB及H-FABP的诊断特异性较高,hs-TnI及H-FABP的阳性预测值较高。进一步联合hs-TnI、CK-MB及H-FABP,观察发现对NSTEMI敏感性达到95.35%,特异性达91.76%,对NST-ACS的诊断敏感性达51.65%,与单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以NSTE-AC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与LP-PLA2、LDL-C、HDL-C、H-FABP相关(P<0.01)。见表4。

表2 各组标志物阳性率比较〔n(%)〕

表3 5种标志物对NST-ACS、NSTEMI诊断效率(%)

表4 NSTE-ACS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标志物与血管病变比较 NSTE-ACS患者中,Lp-PLA2、hs-CRP、H-FABP阳性患者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血管病变较高,见表5。按照接受造影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分组,多支血管病变组Lp-PLA2及H-FABP显著高于单支和两支血管病变组(P<0.01),两支血管病变和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标志物阳性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n)

1)与多支血管病变、2)与两支血管病变比较:P<0 05

表6 各组血管病变情况与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1)P<0 01

3 讨 论

NSTE-ACS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评价、预测NSTE-ACS风险是临床工作的重要流程〔1〕。由于NSTE-ACS心电图的非特异性,加之传统hs-TnI和CK-MB检测在发病最初的几个小时的诊断价值有限〔1〕,使NSTE-ACS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进而延误治疗方案的选择。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反映不同病理机制过程的心脏标志物对ACS患者诊断和危险分层具有不同的价值〔2~4〕。但普遍存在各自局限性。H-FABP血清浓度在AMI发病后3 h 即可达到高峰,它在超早期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为近年来受到关注的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因此对N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更重要意义〔5〕。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可以通过检测hs-TnI、CK-MB及H-FABP 3种标志物明确NSTEMI诊断,尽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临床并发症〔6〕。大量研究发现,Lp-PLA2可以作为新的心血管疾病的炎症标志物,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7~9〕。本研究对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测量Lp-PLA2可用于指导心血管危险分层,可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应用于NSTE-ACS人群。本研究结合TIMI危险积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Lp-PLA2水平可能在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Lin等〔11〕研究发现,Lp-PLA2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显示,在TIMI危险积分比较中,Lp-PLA2与TIMI的危险积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TIMI危险积分是目前针对NSTE-ACS患者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预后评估方法〔4,12〕,因此猜测Lp-PLA2在心血管疾病中更具特异性,可以明显预测N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大量研究表明〔13~15〕,H-FABP不仅对ACS具有诊断特性,FABP浓度增高与ACS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H-FABP也与NSTE-ACS 患者预后相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Lp-PLA2、H-FABP阳性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条件更差,病情更重,心肌梗死范围更大,Lp-PLA2、H-FABP浓度可以推测NSTE-ACS 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程度,预测冠脉病变的危险度,以指导治疗。

综上,Lp-PLA2、H-FABP作为ACS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增加预测冠脉事件的风险能力,未来可能在ACS尤其NSTE-ACS危险分层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标志物分组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