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2018-11-14 03:45朴荣利刘元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胃窦癌变息肉

兰 玉 朴荣利 王 鹤 刘元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消化内科,吉林 长春 130000)

胃息肉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内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普遍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随着内镜的发展,胃息肉的检出率升高,一些胃息肉倾向于恶变为癌症〔1〕,故积极治疗胃息肉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已经揭示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2,3〕,尤其是Hp L型感染,可促进胃癌的发生〔4〕。因此,应根据对其癌变风险的评估判断胃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决定是否应该早期彻底切除。本文探讨胃息肉合并H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住院部就诊的158例胃息肉患者,男52例,女106例,Hp阳性(+)组74例,年龄34~82岁;Hp阴性(-)组84例,年龄32~74岁。纳入标准:①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息肉;②均未接受任何药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萎缩性胃炎者;②胃癌患者;③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④合并严重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⑤未行Hp检测者。本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方法 胃息肉诊断标准:胃镜下观察胃息肉的部位、直径大小、数目等。对部分息肉钳除或电切除而进行组织活检或摘除,若为多发息肉患者取有代表性的息肉送组织病理检查。Hp感染诊断标准:共采用3种检验方法。免疫印迹法:共有5条显色区带,分别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尿素酶A亚单位(UreA),尿素酶B亚单位(UreB),细胞空泡毒素A蛋白91区带(VacA 91 kD),VacA 95 kD。至少有3条区带阳性,则证明Hp感染。②C14尿素呼气实验。③C13尿素呼气实验。3种方法中满足1种阳性即Hp感染。

1.3观察指标 性别、年龄、血脂、胃黏膜糜烂程度及胃息肉的数目、直径大小、位置、病理分型、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胃息肉病理类型 104例胃息肉送病理检查,其中24例胃黏膜异型增生,64例胃息肉病理类型,16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和胃息肉。80例胃息肉病理类型中,胃底腺息肉44例(55.0%),增生性息肉30例(37.5%),腺瘤性息肉4例(5.0%),炎性息肉2例(2.5%)。其中Hp(-)组腺瘤性息肉2例,增生性息肉12例,炎性息肉2例,胃底腺息肉26例;Hp(+)组腺瘤性息肉2例,增生性息肉18例,胃底腺息肉18例。

2.2胃息肉患者Hp感染因素 胃息肉合并Hp感染与性别、年龄、息肉病变位置在胃窦、胃体、息肉直径、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相关(P<0.01)。见表1。

表1 胃息肉患者Hp感染因素分析〔n(%〕

3 讨 论

研究表明〔1〕,Hp感染流行率高的地区,胃息肉的报道更为频繁。研究表明〔5〕,增生性息肉患者的癌变率增长为0.3%~0.6%,可见,未被消除的胃息肉已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6〕胃癌好发于中老年,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发现〔7〕,老年人胃息肉癌变率风险增加。本研究表明,胃息肉好发于女性,与其他报道结果基本相符〔8〕,本研究表明男性胃息肉患者易合并Hp感染。最新研究发现,男性胃癌患者的数量明显比女性患者多〔9〕。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雌激素可以防止胃癌的发生〔10〕。因此,Hp感染的中老年男性胃息肉患者应警惕胃息肉癌变,积极根除Hp、定期胃镜复查。

研究发现,胃息肉有癌变倾向,且当息肉直径>1.5 cm时,癌变风险增加〔11〕。本研究说明Hp(+)胃息肉可能有进一步癌变的倾向,应及时处置。有研究表明〔12〕,内镜下观察胃息肉时,若息肉表现为胃底腺息肉,或直径>1 cm应及早切除。也有研究发现〔1〕,未切除的胃增生性息肉可能会增大,从而向着癌症发展。因此,Hp(+)息肉可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Hp(+)是切除胃息肉的重要参考指标。

而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与胃癌密切相关,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黏膜异型增生密切相关〔13〕。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Hp(+)胃息肉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早期给予抗Hp治疗和胃息肉切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发现,Hp(+)胃息肉人群息肉好发部位为胃窦及胃体,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14〕。鉴于胃癌发生部位同样以胃窦部多见〔15〕,提示Hp(+)胃息肉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有研究认为〔16〕,胃息肉患者根除Hp可预防胃癌发生。因此,应高度警惕合并Hp(+)胃息肉及时处置。

在西方国家,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近年来明显下降,胃底腺息肉已成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高达77%〔17〕,目前我国北方人群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18〕,与本研究结论相符。胃息肉发生癌变的机制仍然不明,故对于胃底腺息肉癌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还有一些潜在的局限性,首先,Hp检测方法不同,这可能导致不同的阳性率。其次,研究的胃息肉患者均长期居住于长春地区,因此,胃息肉合并Hp感染的发病率可能因社会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对研究结果的错误估计。

猜你喜欢
胃窦癌变息肉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